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宋书 1-8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宋书 1-8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梁)沈约 撰
免费
《宋书》100卷,包括本纪10卷、列传60卷、志30卷。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迄宋顺帝升明三年(479),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 《宋书》保存了很多的史料,包括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价值很高。其中《宋书》的八类志,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分量占全书的一半,价值尤高。其上溯先秦,魏、晋尤为详尽,记载了不少诏诰、奏疏和古代乐曲、歌词等珍贵资料。余嘉锡称赞《宋书》志是“史家之良规”。
隋书  1--6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隋书 1--6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唐)魏 征
免费
《隋书》,唐魏徵等编撰,共八十五卷,包括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记载了隋代自建国至灭亡短短三十八年间的史事。由于隋代史料大多已遗失,《隋书》作为隋史专著的价值尤为重要。《隋书》注重以史为鉴,较少隐晦,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其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体现了较高的修史水平。 校本《隋书》以宋刻递修本、宋中字本、元十行本、元九行本、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淮南书局本九本校勘,以宋小字本和两种元刻本互校,并参考其他刻本,择善而从。此外还参考了《通典》《太平御览》《资治通鉴》《通志》等书的有关部分,并采用了前人对《隋书》的研究成果,是目前zui完备的版本。
晋书  1--1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晋书 1--1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唐)房玄龄等 撰
免费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130卷,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其叙事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魏书  1--8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魏书 1--8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北齐)魏收撰
免费
北齐史学家魏收撰《魏书》是一部记载北魏一朝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一百一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十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卷,实共一百三十卷。《魏书》完成于北齐天保初年,搜罗史料翔实丰富,是中国古代正史中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空前著作,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籍。 中华书局校本《魏书》,由著名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家唐长孺先生等校,以现存各种不同版本行对校,同时广泛利用《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书,旁征博引,考定是非。本书引书之富、校勘之细、考证之精和标之准,广受推崇,是当前*为通行的“标准本”。
元史  1--15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元史 1--15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明)宋 濂等撰
免费
明代宋濂等修《元史》共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再到元朝北逃蒙古高原的历史。 《元史》成书于明朝初年,以元代各朝实录、《经世大典》等为基础,并收典章制度、文集碑传、杂史杂著等,史料价值较高。《元史》体例整齐,叙事明白,文字浅显,便于阅读。 中华书局校本《元史》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洪武本等版本,吸收了前人对《元史》的校勘成果,是目前*好的通行本。
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
王阳明佚文辑考编年
束景南 著
¥55.19
本稿是对阳明佚诗佚文的搜辑,主要分三方面:一搜辑佚诗佚文六百余篇,二是搜辑到阳明散佚语录二百五十余条,三是考定出四十余篇阳明伪文,考辨其伪。
善于活着的人:蒙田
善于活着的人:蒙田
茨威格,王雪娇
¥4.95
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善于活着的人(蒙田)/传世励志经典》是一本按照时间顺序讲述蒙田生平事迹、思想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作品的著作。内容精彩,笔调流畅,可读性较强。
新唐书(九)
新唐书(九)
读书堂
¥2.90
裴守真,绛州稷山人,后魏冀州刺史叔业六世孙。父諲,隋大业中为淮安司户参军。郡人杨琳、田瓚等乱,劫吏多死,唯諲以仁爱故,贼约其属无敢害,护送还乡。
新唐书(六)
新唐书(六)
读书堂
¥2.90
丁部集录,其类三: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凡著录八百一十八家,八百五十六部,一万一千九百二十三卷;不著录四百八家,五千八百二十五卷。
新唐书(三)
新唐书(三)
读书堂
¥2.90
宝应元年六月望戊夜,月蚀三之一。官历加时在日出后,有交,不署蚀。代宗以《至德历》不与天合,诏司天台官属郭献之等,复用《麟德》元纪,更立岁差,增损迟疾、交会及五星差数,以写《大衍》旧术。上元七曜,起赤道虚四度。帝为制序,题曰《五纪历》。
新唐书(十二)
新唐书(十二)
读书堂
¥2.90
周宝,字上珪,平州卢龙人。曾祖待选,为鲁城令,安禄山反,率县人拒战,死之。祖光济,事平卢节度希逸为牙将,每战,得攻鲁城者,必手屠之。历左赞善大夫,从李洧以徐州归天子。父怀义,通书记,擢累检校工部尚书、天德西城防御使,以徙城事不为宰相李吉甫所助,以忧死。
新唐书(一)
新唐书(一)
读书堂
¥2.90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七世祖皓,当晋末,据秦、凉以自王,是为凉武昭王。皓生歆,歆为沮渠蒙逊所灭。歆生重耳,魏弘农太守。重耳生熙,金门镇将,戍于武川,因留家焉。熙生天赐,为幢主。天赐生虎,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为柱国,号“八柱国家”。周闵帝受魏禅,虎已卒,乃追录其功,封唐国公,谥曰襄。襄公生昺,袭封唐公,隋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卒,谥曰仁。
红楼梦全解
红楼梦全解
烨子
¥2.90
曾文正公家书全集
曾文正公家书全集
(清)曾国藩
¥5.00
  年轻的曾国藩,家境普通,天赋一般。但他不甘平庸,持续改善,终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成为近代以来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评价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认为“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   梁启超称赞曾国藩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对于他的遗著则是“一日三复”。为了便于每日诵读和自省,更是从上千万字遗著中,精选出精华部分,摘抄成册。就是这本《曾文正公嘉言钞》。   梁启超在本书后面还附录了晚晴名士胡林翼、左宗棠的名言摘抄和《曾文正公国史本传》,以此和曾国藩的见解互相印证。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曾国藩嘉言钞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曾国藩嘉言钞   ★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德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迟久而后进。——曾国藩嘉言钞
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
读书堂
¥2.90
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旧中国黑社会老大杜月笙野史(上)
旧中国黑社会老大杜月笙野史(上)
读书堂
¥2.90
历史简单的概括就是:发生在以前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事,那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漫谈古今中外史,一览上下五千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青楼名妓秦淮风月。
蜀-汉昭烈帝刘备
蜀-汉昭烈帝刘备
读书堂
¥2.90
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
读书堂
¥2.90
宋真宗赵恒,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998-1022在位)。
隋文帝杨坚的皇后
隋文帝杨坚的皇后
读书堂
¥2.90
隋朝文献皇后,独孤氏,讳伽罗(543—602),云中汉化鲜卑人,北周大司马、上柱国独孤信之七女。独孤信见杨坚仪表不凡,故将伽罗许配为婚,时年十四。后来,在周隋交替之际,独孤伽罗纵横政坛,全力出击,为丈夫,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王朝,隋文帝即位之后,作为政治搭档,和隋文帝并称二圣。对开皇年间的政治影响很大。
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
读书堂
¥2.90
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隋朝第二任皇帝,隋文帝次子,母独孤皇后。581年封晋王,589年任行军元帅统兵伐陈,600年立为太子。604年即皇帝位,年号大业,在位14年。《隋书世祖本纪》中有记载隋炀帝:“上美姿仪,少敏慧。”政绩和暴政都很突出,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三征高句丽等。大运河和科举影响后世千年。
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李炎
读书堂
¥2.90
唐武宗(814年7月1日~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chán),汉族,生于元和九年六月十一日(814年7月1日),死于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846年4月22日)。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是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时间:840年2月20日~846年4月22日。在位6年,享年32岁。曾用年号:会昌;庙号:武宗;安葬地:端陵。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