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戏曲中的明史再现(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中华书局出品
¥55.98
有清一代,文人编撰历史剧蔚然成风,其中关于明史的古典戏曲现存170种左右。本书即以此为研究范围,旨在探析、呈现清代戏曲如何展演明代历史事件和人物,涉及美学、表演、记忆、社会变迁和政治等方面。全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为专题论文,收录作者近年发表之相关论文六篇,下编为涉及明代历史事件人物之今存清代戏曲剧目提要。


潮汕文库·文献系列·潮剧老艺人口述传承
¥37.99
本书根据多位潮剧知名老艺人的口述学艺和从艺经历整理而成,包含童伶出身演员、戏校培养演员、舞台一线转幕后人员等各种身份之老艺人的经历与见解,涉及潮剧的表演、编导、作曲、舞美、艺术研究等各方面,图文并茂地展现潮剧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轨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与研究价值。潮剧老艺人是潮剧历史的见证者和主要参与者,对潮剧的传统、特色、发展等有较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其口述文字为潮剧研究重要的一手文献资料,对潮剧传承和发展工作意义深远。

原典书坊 宋元戏曲史
¥6.00
王国维不仅在古史地、古文字上是一代大师,在中国戏曲史研究上也卓有贡献,本书即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中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但却因以往学者的轻视而晦暗不显。本书在这方面作了创性的工作,它全面考察,追根溯源,回答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特征,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中国戏曲文学的成就等带根本性的问题,使元曲这一瑰宝重放异彩,并为今后的戏剧史研究指明了道路。 本书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加上后记,对作者其人及其书予以简要介绍,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使读者知人论世、知世论人。选目精当、装帧得体、印刷精美,既是文史爱好者了解民国学术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值得书友珍藏的珍品。


生动感人的戏剧表演
¥25.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十年细说从头(大导演李翰祥回忆录,李安、梁家辉等众多知名影人推荐!说人解事扣人心弦。)
¥58.00
本书集结自李翰祥导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的同名专栏,内容涵盖其从影三十年的心得杂感,两岸三地影坛的掌故见闻,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全书幽默风趣,文辞生动,细节丰富,金句百出,甫一推出海外华文报纸便竞相转载,深得广大读者喜爱。此次恰逢李翰祥导演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经过重新增补、整理,附上难得一见的家庭珍藏照,同时推出精装限量典藏版和平装版,以表纪念。


中国古代戏剧科诨发展史
¥39.99
本书主要探讨中国古代戏剧科诨的起源与发展,对科诨的种类进行了梳理,理清了各类科诨在中国古代戏剧中的运用情况及发展脉络,阐释了杂剧、南戏、传奇中的科诨特点及相互影响,发现了科诨的发展与戏剧发展的同步调关系。

京剧大家绝艺录·武生篇(试读本)
免费
《京剧大家绝艺录·武生篇》汇集编纂了一批武生行老艺术家谈艺论道的口述实录,如王金璐、郭景春、李幼斌、祝元昆、李幼麟、杨少春、马玉璋、李卜春、高牧坤、双翼翔、梁斌、俞鉴、李春仁、李润声、张善麟老师,谈南北武生表演特色,是《京剧大家绝艺录》的篇之作。采访目的主要是挖掘老艺术家身上的特殊表演技能等“宝藏”,采取谈艺说戏的形式,兼顾艺术特色、文化特色、历史特色,使本书成为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教材,也是培养京剧人材,培养京剧观众的典范之作。 “京剧大家绝艺录”系列简介: “京剧大家绝艺录”系列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展的京剧艺术资料抢救工作,着力从众多京剧艺术大家们那里搜集整理艺术结晶,把一批批特色鲜明的精湛技艺汇总成册成图成像,通过学子们严谨规范的学习继承,使之薪火相传,绵延不断。该丛书是对各个京剧流派、行当的艺术大家精湛创新技艺与丰厚艺术积累,这些饱蘸着艺术家汗水的晶莹剔透的艺术成果,既是京剧艺术得以熠熠发光的珍贵宝藏,也是启迪和滋养京剧少年们的营养精华。

京剧名宿访谈壹编(试读本)
免费
“京剧名宿访谈”是本书作者封杰自觉做起的一项文化抢救工程,旨在为高龄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记录资料。本着谈史简、说艺细的思路,使他们的精湛技艺得以保留,立此存照。书中对每一位采访者均根据他们自身的特、成就、经历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有所侧重、有所不同。四十余访谈录,内容包括京剧名宿宋宝罗访谈录、京剧名宿赵炳啸访谈录、京剧名宿王金璐访谈录、京剧名宿李金泉访谈录、京剧名宿张春秋访谈录等,都是非常珍贵的采访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戏曲学习与研究的资料性质。

京剧大家绝艺录·武生篇(修订本)(试读本)
免费
《京剧大家绝艺录·武生篇》汇集编纂了一批武生行老艺术家谈艺论道的口述实录,如王金璐、郭景春、李幼斌、祝元昆、李幼麟、杨少春、马玉璋、李卜春、高牧坤、双翼翔、梁斌、俞鉴、李春仁、李润声、张善麟老师,谈南北武生表演特色,是《京剧大家绝艺录》的篇之作。采访目的主要是挖掘老艺术家身上的特殊表演技能等“宝藏”,采取谈艺说戏的形式,兼顾艺术特色、文化特色、历史特色,使本书成为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教材,也是培养京剧人材,培养京剧观众的典范之作。 “京剧大家绝艺录”系列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展的京剧艺术资料抢救工作,着力从众多京剧艺术大家们那里搜集整理艺术结晶,把一批批特色鲜明的精湛技艺汇总成册成图成像,通过学子们严谨规范的学习继承,使之薪火相传,绵延不断。该丛书是对各个京剧流派、行当的艺术大家精湛创新技艺与丰厚艺术积累,这些饱蘸着艺术家汗水的晶莹剔透的艺术成果,既是京剧艺术得以熠熠发光的珍贵宝藏,也是启迪和滋养京剧少年们的营养精华。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试读本)
免费
本书所述,始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止于鸦片战争前后,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古代戏曲剧种、戏曲文学和戏曲舞台艺术发展的历程;通过探讨古代戏曲与各个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总结戏曲发展的规律,为今天的戏曲工作者提供借鉴.全书共四编:编,戏曲的起源与形成;第二编,北杂剧与南戏;第三编,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第四编,清代地方戏。本书版本采用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


“猴王”是怎样炼成的(集邮文化丛书)
¥28.38
本书是一位业余作者创作的带有“邮味”的纪实文学小说,讲述了一位小人物收藏猴票的曲折经历,描述了他从普通邮人成长为“猴王”的艰辛历程,是作者对生肖猴票价值的独特感受与体悟。既有收藏情怀,又有欣赏雅兴,更有对集邮的挚爱与执着。写人记事,带出性情;说邮谈票,满怀深情;品事聊物,俱见风情。文字风趣灵动,情节一波三折。

伴评弹而行
¥14.00
本书是部由评弹管理者完成的著作,采用回忆录的记叙形式,撰写了作者伴评弹而行近一个甲子的历史,勾勒出20世纪下半叶以来评弹艺术在曲种管理、规律探讨、团体发展上的全貌,因而成为评弹事业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作者与评弹相识、相知、相伴的历程,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邂逅评弹曲种。由于管理工作的需要,始结识评弹艺术。从阅读书面文件到翻阅评弹作品,从看戏听书到登门拜访,从撰写听书心得到报道演出境况,在这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评弹艺术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从管理层面推动评弹艺术的发展。二、探讨评弹艺术。评弹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探讨评弹艺术的发展规律便成为作者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寻求理性突破的重要目标。三、梳理评弹历史。在前期感性认识与理性突破的条件下,作者始梳理评弹发展的历史:一方面讲述了评弹艺人的经历、评弹书目的整改、评弹团体的兴衰等内容;另一方面记录了陈云在宣扬评弹表演传统、指明评弹事业正途、规划评弹艺术未来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本书呈现了作者研究评弹艺术的学术理路——从资料手到理论升华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前辈学者严谨治学的典范。

穿过“巨龙之眼”:跨文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1919—1937)
¥27.00
本书以“跨文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思想文化史的考察,分析二三十年代戏曲跨文化交流高潮形成的多重原因,回到20世纪戏曲艺术海外交流的个自觉期与高潮期的具体历史情境中来展现代兴之际的剧界景观。

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研究
¥31.26
本书通过梳理喜(富)连成社科班存在的历史,同时追溯其继承的前代京剧艺术传统,探讨京剧教育史上“科班”这一类重要人才培养机构兴起和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同时展现京剧教育由一种传统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向转型的历史程。

正红旗下
¥15.00
腊月二十三的傍晚,在祭灶的欢歌和旗兵巡城乐曲声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筹办小孩“洗三”的喜庆氛围,依然难掩捉襟见肘的生活困苦和一众亲戚的闲散劲儿。大厦将倾的悲凉挽歌自此贯穿全剧始终。剧中,善良的老舍一家人,昏聩无能的大舅、大姐公公和大姐夫,专横糊涂的姑母、大姐婆婆,还有精明的福海表哥和刚正的多二爷,一一亮相。他们满口京片子,不仅再现1900年庚子年的历史风云,北京式的幽默语言,融其间的“四板腔”、“流水板”、“农民乐”等唱腔歌舞则彰显了北京曲剧的特色

王芷章文集
¥35.20
本书是由王芷章的女儿王维丽及其女婿李庆元整理的,收录了王先生的《腔调考原》《中国戏曲声腔丛考》《清升平署曲本目录》,以及王芷章先生从1942年到1949年长达八年的日记。其中王先生的戏曲研究论著——《腔调考原》《中国戏曲声腔丛考》《清升平署曲本目录》,均是在大量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在当年出版后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次我们集中将其收录在一本书中,对于今天的戏曲研究者仍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王芷章日记记录了他在国内战争时期,奔走各处、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他积极参与救亡运动中表现出的爱国精神,是首次整理出版,对于系统研究王芷章先生的戏曲理论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京都聆曲录
¥16.00
本书为作者十年间所撰昆曲论文、批评文章的精选集,主要包括北方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京越诸剧等内容,侧重于昆曲史理论及对新世纪以来与昆曲相关的文化现象的批评与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搜集史料,深体会戏曲之文本与历史,亦尝试用文化研究的视角来重构戏曲史,剖析当前戏曲文化生态及其变迁,提供了看待昆曲及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命运的另一种眼光。

京剧名宿访谈
¥26.50
“京剧名宿访谈”是本书作者封杰自觉做起的一项文化抢救工程,旨在为高龄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记录资料。本着谈史简、说艺细的思路,使他们的精湛技艺得以保留,立此存照。书中对每一位采访者均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成就、经历和不同的艺术风格有所侧重、有所不同。四十余访谈录,内容包括京剧名宿宋宝罗访谈录、京剧名宿赵炳啸访谈录、京剧名宿王金璐访谈录、京剧名宿李金泉访谈录、京剧名宿张春秋访谈录等,都是非常珍贵的采访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戏曲学习与研究的资料性质。


现代舞台工程设计与调音调光技术
¥39.20
现代舞台工程技术主要包括舞台音响、舞台灯光和舞台机械设备等三大系统。本书在较为全面地说明现代舞台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着重阐述现代剧场、会堂、歌舞厅、电影院等的舞台音响、灯光、建声、影像技术特、设计方法和使用技巧,并介绍了音响技术的成果。

茶馆
¥5.99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度。本书只有三幕,却分别写了三个时段,通过形形色色、生动鲜活的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从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近50年的变迁史,揭示了旧中国黑暗与腐朽,真实展现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苦难生活,突出地表现了分别“葬送了三个旧时代”这一主题,那个时代波澜壮阔之下的民间疾苦和嬉笑怒骂,值得当下每个人去阅读和感受。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茶馆,一群平民,在三个不同的时代上演三场不同的悲欢离合。人,一直没变,变的是这个世道。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幕。——曹禺。 《茶馆》是一个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现代戏剧理论家张庚。 我认为《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好的作品。作品的特点就是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王蒙

图解戏剧艺术京剧+豫剧(套装共2册)
¥25.56
本书包含: 《图解京剧艺术》 《图解豫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