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探寻中华文明变迁(套装共12册)电子书

◆15位考古学家讲述15个影响中国历史的大遗址,见证5000年中华文明的大建设、大交流、大梦想,兼顾专业性、通识性、趣味性。 ◆“大遗址”见证5000年中华文明 “大遗址”指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和遗址群。本书所选15个“大遗址”:仰韶村、双槐树遗址、殷墟、三星堆、阿房宫、良渚、石峁、二里头、秦始皇帝陵、南越王墓、法门寺地宫、南海I号、海昏侯墓、后司岙、清平堡,其中12个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大遗址”的重大意义:1.有助于认知中国文化之源2.体现探索中国国家文明起源的意义3.展现中华文明5000多年连续性的例证4.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生活诠释5.中国文明古国、国土大国和文化大国的空间表达,第六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共生的例证。

售       价:¥

纸质售价:¥126.00购买纸书

15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是一本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精选15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大遗址,包括殷墟、三星堆、良渚、秦始皇帝陵、南海I号、长城等,涵盖都邑、陵墓、水下、高原、沙漠、窑址等众多场景,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全彩呈现。考古学家们精彩讲述亲历的考古故事、生动阐释考古发现背后中华文明的大建设、大交流、大梦想。每一篇附考古小知识,零基础也能看懂。全书根据考古发现时间编排,从1921年至2020年,致敬中国考古百年,致敬中国考古人。<br/>【推荐语】<br/>◆15位考古学家讲述15个影响中国历史的大遗址,见证5000年中华文明的大建设、大交流、大梦想,兼顾专业性、通识性、趣味性。 ◆“大遗址”见证5000年中华文明 “大遗址”指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和遗址群。本书所选15个“大遗址”:仰韶村、双槐树遗址、殷墟、三星堆、阿房宫、良渚、石峁、二里头、秦始皇帝陵、南越王墓、法门寺地宫、南海I号、海昏侯墓、后司岙、清平堡,其中12个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大遗址”的重大意义:1.有助于认知中国文化之源2.体现探索中国国家文明起源的意义3.展现中华文明5000多年连续性的例证4.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生活诠释5.中国文明古国、国土大国和文化大国的空间表达,第六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共生的例证。 ◆大发现见证中国考古百年史 从时间、空间、文化三大维度解读中国现代考古成就 本书收录15项考古发现,从1921年发现的河南渑池仰韶村,到2020年发现的陕西靖边清平堡,是中国考古百年发现和研究史缩影;从“50后”到“70后”的14位考古学家,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直至今日,见证了中国考古学的转型与发展。考古发现遗址涵盖都邑、陵墓、水下、沙漠、高原、窑址等多种场景;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梳理百年考古脉络,致敬中国考古百年 全书根据遗址的考古发现时间(1921—2020年)编排,是中国百年考古史的缩影。 呈现百年来考古技术的革新。从只有探铲、手铲到海陆空高新科技在考古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三维扫描、无人机、超景深显微镜等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分酷炫。附录中收录了49位考古学家简介,致敬百年来上下求索的中国考古人。 ◆填补多项历史空白、纠正历史错误、提出新的观、提出新的问题 一直以来,西方只承认中国3000多年文明,良渚古城以其“宫城、内城、外城”的三重结构及大型水利工程,实证了中国5000年文明史; 杜牧的《阿房宫赋》家喻户晓,考古发现表明阿房宫根本没有被烧,甚至没有建成; 众所周知,修建长城主要出于军事目的,但近300年,北部长城沿线发生的血腥战争却并不是主流,恰恰相反,大部分时间双方和平相处,有各种各样的贸易与交流; 4000年前的石峁人在修筑城墙的时候,有意识地把玉铲、玉璜、玉钺等器物砌墙中,符合史书中夏朝末代君主桀“立玉门、饰瑶台”的记载,石峁是黄帝的都城还是夏都? ◆全书452幅精美图片,种类丰富,具有收藏价值 图片包括一手的考古现场图、珍贵的考古报告、高科技的数字高程模型图、令人震撼的遗址复原图、精心绘制的遗址平面图、遗址实景近照和全景俯瞰图,以及网络知名文物摄影师动脉影所拍摄精美文物图等,全彩呈现。多角度展现考古发现的壮美和细节。 ◆每章节附考古科普小知识,轻松视野 每一篇附考古小知识,包括考古文化命名方法、测年方法、古人吃什么等等,共15条;每一篇以遗址档案篇,并附相关遗址介绍,如与三星堆遗址有传承关系的金沙遗址,共17处。每一篇附衍生阅读书目,59种考古相关的图书和文章目录。 ◆附百年考古珍贵数据和资料 收录了49位考古学家简介,30年来300个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5000年来170个全国重要考古遗址,供有兴趣的读者继续探索。 ◆16锁线精装,赠送精美赠品,考古百年收藏 全彩印刷,可平整摊,享受考古遗址的视觉盛宴;精选纯质纸张,顺滑不刺眼。 特制考古百年纪念藏书票,“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海报,精美书签(附“12位考古学家说中国”线上试听课一节)。<br/>【作者】<br/>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魏兴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唐际根:原殷墟考古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雷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  刘瑞: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  王宁远:良渚水利系统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  孙周勇:石峁遗址考古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赵海涛: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副究员  蒋文孝:秦始皇帝陵西侧1号大墓考古发掘领队  全洪:南越王宫博物馆馆长、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会长  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李岩:南海I号保护与发掘亲历者  杨军: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  郑建明: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发掘领队  于春雷:清平堡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br/>
目录展开

总目录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

总序 考古中国,唤回我们的文化记忆

何为考古?为何考古?

影响中国历史的大遗址

大发现见证中国考古百年史

全球文明史视角下的古代中国

仰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点(1921)

仰韶村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西水坡M45:中华第一龙

豫晋陕交界:中华文明的初曙

双槐树:中华文明的胚胎

仰韶文化的传播

殷墟:一片甲骨惊天下(1928)

殷墟与商王朝:都邑文明

殷墟与甲骨文:看不见的大历史与小细节

殷墟与青铜器:神秘的青铜王国

殷墟是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三星堆:青铜时代的奇葩(1929)

“沉睡几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

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

阿房宫: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志(1933)

在文献中寻找阿房宫

在考古中发现阿房宫

在选址中解密阿房宫

在名赋中重读阿房宫

从阿房宫看秦汉都城

良渚:中华文明5000年的实证(1936)

何谓良渚:基本概念与认知

何以良渚:江南模式与成因

匠人营国:都邑选址与规划

城郭宛然:古城功能与设计

法无定法:考古技术与手段

石峁:中华文明的前夜(1958)

30块钱“抢救”回的文物

石峁古城与“金字塔”皇城台

石峁玉器“藏玉于墙”

黄帝都邑抑或夏都?

二里头:3700年前的中国第一王都(1959)

二里头是夏都吗?

二里头之“最”

二里头文化的统治、影响与衰亡

秦始皇帝陵: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1962)

奋六世之余烈:秦始皇帝和他的帝国

秦始皇帝陵:帝王之都的规划之一

外藏系统:秦始皇帝的雄心壮志

南越王墓:岭南文化之光(1983)

割据岭南近百年的南越国

从未被盗掘的汉代王陵

南越国与海上丝绸之路

法门寺地宫:看得见的大唐盛世(1987)

信佛的皇帝

玻璃与对外文化交流

茶具与茶文化

法门寺地宫的其他发现

南海Ⅰ号:南宋的海上文明使者(1987)

南海 I 号发掘记

海上丝绸之路

揭秘始发港及目的地

海上航行的聚落

海昏侯墓:黄金遍地的废帝刘贺墓(2011)

沉睡了2000多年的海昏侯墓

海昏侯与海昏侯国

海昏侯墓的惊世发现

后司岙:解密中国青瓷的巅峰之作(2015)

皇家御用秘色瓷

消失千年的秘色瓷寻踪

窑址考古揭开贡瓷之谜

清平堡:沙漠里的明长城(2020)

什么是长城?

清平堡遗址与明朝边防

长城地带与中华文明

附录1: 致敬中国考古人

附录2: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0—2020)

附录3: 中国重要考古遗址(新石器时代—清)

出版后记

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

推荐序

推荐序

自序

第一章 世界奇迹兵马俑

01 千古一帝的仪式感

02 两千多年的三座“营房”

03 揭秘地下军阵

04 秦始皇“手办”的诸多秘密

05 真相再遇挑战

06 考古四十载终获国际大奖

第二章 彩绘兵马俑的本来面目

01 别问彩绘俑有多少件

02 合成颜料的专利属于谁

03 刀下留“俑”

04 这个陶俑有睫毛

05 因为颜色引发的争吵

第三章 无彩之中更精彩

01 脆弱的彩绘文物

02 万事都有原宗

03 腐朽织物里的大发现

04 女人的故事

第四章 寻找秦将军

01 我发掘的将军俑

02 巧制衣装伴将军

03 秦代雕塑大师

04 谁在秦国能当将军

05 将军俑名不符实

06 聊点八卦

第五章 秦军的精锐部队

01 小跟班开脑洞

02 奇怪的绿脸俑

03 精锐部队中的特种兵

04 战争警报拉响了

05 陕西的名马良驹

06 弼马温与马上封侯

第六章 传奇宝剑的神话

01 亮剑

02 高科技逆天有点玄

03 秦剑的长途旅行

04 秦剑的本土内核

05 长剑差点要了命

06 我的“差”运气

第七章 地下宝库秦始皇陵

01 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最爱

02 陵园选址并不好

03 丽山之作有“增”和“减”

04 世界最贵豪车

05 带着两河文明气息的铜水禽

06 秦始皇地宫何时挖

第八章 咸阳城迷雾

01 咸阳城,我来了

02 为了回家而不停迁都

03 天境与人间帝宫

04 项羽没烧阿房宫

05 咸阳城建造的“天意”

06 《阿房宫赋》内容不假

第九章 咸阳城里找人

01 挖座秦陵行不行

02 我看到了奇迹

03 有漏洞的脑洞

04 城中普通人

05 咸阳是座移民城

第十章 “烂土”里的皇宫

01 夯筑技术创造世界奇迹

02 田野考古秘籍

03 复式结构的小高层

04 宫殿精装修

05 坏事变好事

06 新城与旧都,且行且珍惜

第十一章 残砖也是宝

01 砖上纹饰与国运

02 模印砖与印刷术

03 有字砖与君子修养

04 混进来的汉代砖

05 我有三个奢望

06 小题大做

第十二章 “骨”惑人心的一次发现

01 “万人坑”带来的烦恼和快乐

02 皇家工厂初显真容

03 纸上得来终觉浅

04 大国工匠

05 官商运营模式

06 考古人心中的国宝

第十三章 国库发掘·编磬

01 新发掘开始了

02 缘分带来的小骄傲

03 磬不只是乐器

04 秦人讲礼吗

05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第十四章 国库发掘·封泥

01 封泥出来喽

02 用途大家猜

03 洛阳铲发神威

04 火警长鸣

05 想点文创

第十五章 “中央银行”的钱版

01 搂草打兔子

02 钱模的三重价值

03 钱“眼”和拜“金”

04 秦始皇的理想与现实

05 半两钱的“打版车间”

06 工作难度再加大

第十六章 渭河岸边有秘密

01 心有疑窦再出发

02 秦宫银盘长了“腿”

03 残缺中欣赏美

04 交流不只一条路

05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第十七章 青铜诏版显圣意

01 胡亥的另一面

02 秦代也有八两秤

03 继承、托古与赝品

04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05 圣意不难测

第十八章 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

01 笑话不好笑

02 西魏大墓出了墓志

03 还原墓主真人

04 西安:丝路起点站

05 留下一份历史记忆

尾页

考古的故事

前言 一只“石化的猴爪”

序章 奇妙的东西:图坦卡蒙和他的陵墓

第一部 早期考古学和考古学家

第1章 火山灰下的古意大利

第2章 挖掘特洛伊

第3章 从埃及到永恒

第4章 美索不达米亚之谜

第5章 探秘中美洲丛林

更深一层1 如何确定挖掘地?

第二部 非洲、欧洲、黎凡特:从早期人族到农夫

第6章 发现人类最早的远祖

第7章 新月沃土最初的农夫

第三部 发掘青铜时代的爱琴海地区

第8章 揭秘希腊初民

第9章 找到了亚特兰蒂斯?

第10章 海面下的迷人宝库

第四部 揭秘古典时代

第11章 从掷铁饼到民主

第12章 罗马人到底为我们做了什么?

更深一层2 如何确定挖掘法?

第五部 圣地及以外地区的发现

第13章 挖掘大决战的战场

第14章 发掘《圣经》

第15章 马萨达之谜

第16章 沙漠中的城市

更深一层3 年代有多久?为什么能保留下来?

第六部 新世界的考古

第17章 沙漠中的线条,空中俯瞰的城

第18章 巨头、羽蛇和金鹰

第19章 潜艇和殖民者,金币和铅弹

更深一层4 你发现的东西归你吗?

结语 回到未来

致谢

参考文献

长江文明

长江礼赞

导言

第一章 自然长江

第一节 流域

第二节 干流

第三节 支流

第四节 湖泊

第二章 自然长江认知史

第一节 主干之辨

第二节 江源考察

第三章 大河文明纵览

第一节 诸大河文明

第二节 “人类文明发生线”横贯长江流域

第四章 文化分区

第一节 上游:羌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

第二节 中游:荆楚文化、湖湘文化

第三节 下游:赣皖文化、吴越文化

第五章 文明演进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母亲河

第二节 经济文化重心南移

第三节 近代文化的推进线路

第六章 水运交通

第一节 早期运河工程

第二节 长江与黄河的纽带:汉江

第三节 近代航运

结语 守护与瞻望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序 人生代代无穷已,两种日常达古今

食 舌尖上的历史

饥饿史与饮食发达史

饼与中国的主食革命

《齐民要术》里的神奇菜谱

脍炙的退撤

吃饭的故事

吃茶去

衣 服饰往事

丝麻棉演义:从“小貂”说起

穿衣的讲究

胡风吹扇衣冠变

缠足恶史

住 安得广厦

田园生活的烦恼

古人的住房问题

城市的秘密过往

“东京梦华”的月亮背面

《李娃传》里的城市生计

行 天下熙熙

道路的性格之“关”

道路的性格之“驿”

路上匆匆行者谁?

一个士兵的旅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宦游路上的妻儿

传统时期的女子

妻妾

夫妇

贞节

奇花:程氏不嫁女

奇花:女仆张行婆

传统时期的男子

从众还是从心?

失败者

任性

鼠辈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前言

导读 历史中国的空间、时间与中国人

历史中国的空间

传统中国的时间

中国人——我们都是“混血儿”

上篇 典章经制下的理乱兴衰

引言 游戏与规则

制度存在的真实状态

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

制度创新的原动力

皇帝的权力与矛盾

帝制的宿命

皇帝也有怕的?

最高权力如何交接

皇帝的“岗前实习”

从家天下到公天下

帝王的礼制与情感

至卑贱者至跋扈

如何决策?如何纠错?

皇权哺育下的相权特点

此消彼长还是共同扩张?

缺宰相的政府靠什么运转?

御前会议解决啥问题

朝堂上的一股清流

君臣关系也有软肋

帝制国家的地方治理

封建与郡县的是是非非

央地关系的错喻

中央巡视制度的兴与衰

如何解决边疆问题

上级集权下的地方狼狈

盗贼之患与解决办法

选官与用官的那些事儿

当官儿的观念与实践

小圈子政治的人才困境

唐后期的升迁高速路

科举时代的中华梦

开放式政府的三大难题

选任集权的利与弊

利益配置的矮化与隔离

如何对待功臣?

出将入相到文武分途

危险的兵权该怎么管?

刺青后是否有回头路?

进退两难的狄青

官吏分途的等级差别

被歧视与被矮化者

结语 陛下与谁“共天下”?

东、西方帝国的差异

雇主伙计到合伙共利

滕子京谪守背后的反思

下篇 王朝政治省思

引言 文化与历史的交错塑造

观念隔膜下的古今代沟

天命观——理解与共情

天人感应的纠错功能

孝的尺度与边界

愚忠是个死胡同

道德至上的真实观

主流政治文化的变迁

迂阔下的稳健

从高效到失效

儒与法的艰难融合

礼治与德化的合奏

兴亡反思下的帝制梦魇

帝政兴衰的北宋故事

这是最好的时代?

养子即位的大转折

立场差异下的大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成是败?

宽容政治为何会终结?

司马相公是不是合格的政治家?

传统政治文化何去何从?

金:政治的残暴化

元:政治文化的两大倒退

明:朱元璋的无知与恐惧

明:廷杖下的士大夫之气

清:盛世的狭隘

结语 历史并不永远向前

外篇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写作缘起与延伸阅读

“帝制时期中国史”私房推荐书目

八部论著解读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杨讷:《丘处机“一言止杀”考》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姚念慈:《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王汎森:《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文献中“自我压抑”的现象》

中国村落史

中国村落史(上册)

自序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村落的定义与内涵

第二节 村落的由来与村落的形成及其特征

一、文明的起源与村落的产生

二、国家的出现与村落的行政化

三、村落共同体的形成

四、村落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中国村落的特征

一、村落的活态性特征

二、村落的血缘性特征

三、村落的地域性特征

四、村落的封闭性特征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中国的早期村落

第一节 村落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一、发生学视域下的村落起源

二、农业的兴起与村落的形成

三、社会的分化与早期村落变迁

第二节 史前聚落遗址

一、黄河流域主要史前聚落遗址

二、长江流域主要史前聚落遗址

三、史前聚落遗址的特征及价值意义

第三节 国家的诞生与村落的蠡测

一、早期国家的出现与村落

二、商周时期的方国与聚落

第三章 国家一统下的村落管控与治理

第一节 秦汉统治制度下的村落

一、乡里制度与村落

二、重农抑商政策与村落

三、文化一统政策与村落

第二节 国家管控下的乡野聚落

一、乡野聚落的类型

二、国家对乡野聚落的管控

第三节 秦汉村落的形态

一、考古发现的主要村落遗址

二、秦汉村落的规模与形态特征

第四节 秦汉村落中的农耕文化

一、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具

二、节日文化与信仰文化

第五节 秦汉少数民族地区的聚落

一、北方地区的聚落

二、西域地区的聚落

第四章 南北分裂割据时期的村落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村落组织

一、乡里组织的兴废

二、屯田村落的形成与组织系统

三、永嘉之乱与坞壁的兴起

四、三长制下的北朝村落与组织

第二节 “村”的出现及其发展

一、“村”与自然聚落

二、村落的规模及形态

第三节 村落社会的生产生活

一、农业发展与生产工具

二、村落的日常生活与节俗

三、宗族观念与村落

四、村落经济与商贸活动

五、村落与宗教

第五章 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村落的制度化

第一节 隋唐五代村落的制度

一、村坊制度与村落

二、赋税制度与村落

第二节 隋唐五代村落的兴衰

一、隋唐村落的发展

二、晚唐五代村落的衰落

第三节 隋唐五代村落的形态

一、村落类型及其特征

二、村落的景观与建筑

第四节 村落社会的生产生活

一、草市的发展与村落

二、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具

三、民间组织与村落

四、文化教育与伦理教化

五、村落中的宗教

第五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

一、西北地区的村落

二、青藏地区的村落

三、北方地区的村落

图片来源

中国村落史(下册)

目录

第六章 文化大繁荣与村落制度民间化

第一节 宋元乡村基层组织的演变

一、从乡里制到管耆制

二、熙丰以后的都保制

三、蒙元时期的村社制

第二节 宋元村落的民间治理

一、宗族制度与村落社会

二、乡约制度与村落治理

三、基层组织与“宋型家庭”

第三节 宋元村落的生产生活

一、市镇发展与宋元村落

二、农具革新与农业发展

三、乡村教育与村落社会

四、村落与宗教的世俗化

第四节 宋元村落的形态

一、人口迁徙与村落

二、宋元村落的规模

三、村落的环境与建筑

第五节 辽、金、西夏的村落

一、契丹入侵与辽国的村落

二、女真内迁与金国的村落

三、党项割据与西夏的村落

第七章 文明的繁盛与村落共同体的形成

第一节 明清乡村基层组织的演变

一、从都保制到里甲制

二、保甲与里甲的并行

三、基层组织与自然村落

第二节 明清村落的治理

一、宗族制度与村落

二、乡约制度与村落

三、乡贤士绅与村落

四、乡村教育与村落

五、民间信仰与村落

第三节 明清村落的发展与变迁

一、村落的分布与地域差异

二、军事发展与戍边村落

三、人口迁移与村落

四、市镇发展与村落

第四节 明清村落的环境与景观

一、村落的布局

二、村落的景观

三、村落的建筑

第五节 明清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

一、西藏地区的村落

二、西南地区的村落

三、新疆地区的村落

四、蒙古地区的村落

第八章 文明的转型与村落的变迁

第一节 社会变革与晚清民国村落

一、西学东渐与村落社会

二、近代工商业发展与村落

三、乡村建设运动

第二节 社会动荡与晚清民国村落

一、晚清农民运动与村落

二、军阀混战与村落

三、抗日战争与村落

四、解放战争与村落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与村落

一、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与村落

二、“破四旧”运动与村落社会

第四节 城镇化进程与村落

一、基层政权的建设与村落

二、土地政策的变化与村落

三、城市化发展与村落变迁

四、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保护

附录 我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现状与

图片来源

文明的边疆:从远古到近世

序言 传统丝绸之路上的动力机制

第一篇 凿空之举 从文明的边疆到西眺罗马

第一章 人类的童年与文明的边疆

第二章 远古神话中的东方与西方

第三章 希腊化时期:丝路之前的中西文明交流

第四章 凿空之举:张骞出使西域

第五章 东汉与罗马:丝路帝国的遥望

第二篇 诸神入华 东来传经与西行求法

第一章 从西域神僧到中土大唐:佛教入华

第二章 从敦煌飞天到杨贵妃的胡旋舞

第三章 景教入华:唐代的基督教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第四章 中古丝路上的粟特商人

第五章 中古丝路上的“西游记”

第三篇 季风南海 陆上丝路的衰落与海上丝路的兴起

第一章 天方海舶:宋元南海“香瓷之路”

第二章 《马可·波罗游记》:从发现契丹到发现世界

第三章 三保太监郑和与航海王子亨利

第四章 晚明盛清的中欧贸易格局(上):双屿港与海上走私

第五章 晚明盛清的中欧贸易格局(下):澳门与广州的离岸贸易

第四篇 想象异邦 中欧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第一章 “利玛窦规矩”及其意义

第二章 明清传教士眼中的中国政治

第三章 欧罗巴的“中国趣味”与紫禁城的“西洋风”

第四章 礼仪之争: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第五章 18世纪晚期中国形象的逆转

终篇 历史视野与现实观照

文明的地图

插图

绪论

第一部分 文明研究

第1章 从活字版到万维网

第2章 且说美索不达米亚

第3章 我看大中东

第4章 从历史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第5章 玄奘与伊本·白图泰远游的启示

第6章 东方学、区域研究与丝路探索

第二部分 丝绸之路

第7章 丝路上的文化交流

第8章 丝绸之路的战略思考

第9章 乳香、石油、地缘政治

第10章 印度怎样看“一带一路”

第11章 中巴经济走廊的历史渊源

第12章 欧亚大陆风云录

第三部分 大中亚的点与面

第13章 大中亚与新丝绸之路

第14章 大中亚人口迁移

第15章 大中亚的文化马赛克

第16章 到新疆去:从梦想到现实

第四部分 印度速写

第17章 体验崛起中的印度

第18章 认识印度“巨象”

第19章 印度的“特别行政区”:本地治里

第五部分 波斯文明圈

第20章 伊朗高原的早期文明

第21章 波斯文化的复兴

第22章 伊斯兰教与入侵者

第23章 波斯的诗与画

第24章 伊斯兰教什叶派与萨法维王朝

第25章 波斯文明与伊朗的现代化

第六部分 高加索巡礼

第26章 高加索:欧亚交界线上的民族博物馆

第27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高加索舞台

第28章 北高加索与俄罗斯

第29章 苏联解体后的南高加索

第30章 国际博弈中的南高加索

第七部分 土耳其进行曲

第31章 突厥语民族西迁

第32章 走向共和

第33章 迈向现代共和国

第34章 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埃迪尔内

第35章 特拉布宗和科尼亚

第36章 新奥斯曼主义的浮现

结语

第37章 古丝绸之路:人类历史的地理宿命

第38章 新丝绸之路:欧亚非大陆的历史宿命

附录 “一带”和“一路”应该是协奏曲

穿越丝路

文丛总序

第一章 中国发现世界:丝绸之路

概述

发现世界的中国方式

丝绸路上,那些伟大的西行者

往西,丝路上的古今费尔干纳

更西,在丝路上触碰中亚文明

逐水而行:中亚水资源考察

古地图里的陆上丝绸之路

丝路回响:中西交流下的中国古地图

第二章 中西风物:文明的交融

概述

东方丝与西洋镜的平行宇宙

丝路之丝:一种重新认识世界的方式

东西物流中的早期创业者

物种输入,1500年的历程

丝绸之路的植物

那些来自异域的动物

第三章 从长安到罗马:融合之路——民族、宗教、科学与艺术

概述

丝路起点,我们的长安

丝路尽头,那座罗马城

莫高窟壁画:中西融合之美

丝路明珠:中外交流与敦煌文化

“官制”下的天文“西学东渐”

龟兹乐舞,洛阳家家学胡乐

从安化到圣彼得堡:中国茶叶的丝路之旅

第四章 中国人的海洋之路

概述

穿越马六甲海峡,有船只,还有历史

从广州出发,中国人驾船出海

海上丝绸之路:古典全球化时代

考古材料里的海上丝路

第五章 古老丝路与现代崛起:“一带一路”背后的大国战略

概述

“一带一路”:大国崛起中的路径选择

向西,“一带一路”战略及其推进

人民币国际化的“热”与“冷”

“一带一路”,海外基础设施规划

后记 延续文明的故事

访古寻城

元上都:金色的荒城

琼佳臧比:天台之路

洛阳:三春流水

庞贝:幽晦的密室

北庭故城:看见的,和看不见的

塞勒姆:女巫在我们的城市中

长安:山川城郭都非故

罗马:凯旋之路

芜湖:无名的故乡,无名的风景

拉贾斯坦:未期的天堂

洛阳II:千年万岁阳春曲

奈良:古都若只如初见

长安II:最后的『物证』

马丘比丘:被重新『发现』的文明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