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科技专家与科技决策:“863”计划决策中的科技专家影响力电子书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历史性变革到现在已持续了20多年。

售       价:¥

纸质售价:¥30.00购买纸书

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汝鹏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01

字       数:19.5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自然科学 > 科技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科技专家与科技决策:“863”计划决策中的科技专家影响力》系统阐述了我国科技决策中科技专家影响力的决定因素和机制。结合政策科学、科技与社会、知识运用等学科,构建解释科技决策主体影响力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行案例检验。全书以“863”计划为例,借助大量高端访谈和文献调研,生动再现了计划决策机制和决策主体互动模式的历史演,从中精选出14个决策子案例,借助“相符性程序”案例研究法,检验了若干理论假设,解释了“863”计划决策中科技专家影响力水平发生变迁过程和原因。 本书适合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和软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爱好者阅读,对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人员和旨在推决策科学化民生化的政府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具有参考价值。<br/>【作者】<br/>汝鹏,1997年清华大学学习,2001年、2004年和2009年分别获工学学士、公共管理学硕士和公共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科技政策、政策过程和新能源政策。曾在Energy Policy、《中国软科学》、《中国行政管理》、《科学学研究》等中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多篇文章、报告被《新华文摘》转载或获国家领导人批示;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的国家与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2007-2008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派访学,曾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战略研究重要贡献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奖励。<br/>
目录展开

内容简介

总序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科技专家的政策参与: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1.2 科技专家在我国科技决策中的参与

1.1.3 科技专家在西方国家科技决策中的参与

1.2 问题的提出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重要概念界定

1.4.1 科技专家与官员

1.4.2 知识、价值与制度

1.4.3 科技决策

1.4.4 影响力

1.5 研究方法

1.5.1 定性研究方法的选择

1.5.2 以“相符性程序”为主要手段的案例研究

1.5.3 案例选取与资料来源

1.6 技术路线与篇章结构

1.6.1 技术路线

1.6.2 篇章结构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政策科学视角

2.1.1 研究发展

2.1.2 专家政治与民主政治

2.2 STS视角

2.2.1 知识的社会建构与作为社会过程的政策制定

2.2.2 科学与政府的边界与契约

2.3 知识运用理论视角

2.3.1 知识运用的模式

2.3.2 知识运用效果的影响变量

2.4 科技专家决策影响力的决定因素

2.5 研究述评与理论空间

2.5.1 研究述评

2.5.2 理论空间

第3章 科技专家决策影响力的KVI分析框架构建

3.1 基本架构与变量整合

3.1.1 基本架构搭建与逻辑起点

3.1.2 现有研究中影响力决定因素的辨析

3.2 知识、价值与制度:科技专家科技决策影响力的核心决定因素

3.2.1 知识因素: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

3.2.2 价值因素: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

3.2.3 制度因素:政策舞台与规则约束

3.3 KVI分析框架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863”计划的决策管理机制和决策主体

4.1 “863”计划的发展

4.1.1 整体框架

4.1.2 经费投入

4.1.3 制度建设

4.1.4 一般性的决策内容和流程

4.2 “863”计划决策管理机制和决策主体的历史演进

4.2.1 酝酿阶段(1986.3—1986.11):科技专家与政治家的完美合作

4.2.2 一期入轨阶段(1987—1992):专家决策管理机制的建立

4.2.3 一期实施阶段(1993—2000):专家决策管理机制的调整

4.2.4 “十五”阶段(2001—2005):决策管理机制的重大调整

4.2.5 “十一五”阶段(2006—2010):决策、咨询与管理的完全分离

4.2.6 “863”计划决策管理机制和决策主体影响力的演进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KVI框架的实证检验:基于“863”计划决策案例

5.1 知识因素

5.1.1 知识供给结构

5.1.2 知识需求结构

5.1.3 知识因素案例汇总

5.2 价值因素

5.2.1 价值取向

5.2.2 利益诉求

5.2.3 价值因素案例汇总

5.3 制度因素

5.3.1 政策舞台

5.3.2 规则约束

5.3.3 制度因素案例汇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KVI框架的理论分析:影响力变迁动因与决策优化

6.1 “863”计划科技专家影响力变迁的动因

6.1.1 制度因素的大幅度调整

6.1.2 价值取向分歧程度的增大

6.1.3 个人、单位、部门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

6.1.4 非科技知识需求的增加与科技专家非科技知识差距的增大

6.1.5 本节小结

6.2 KVI框架的理论内涵

6.2.1 科技专家决策影响力层面的理论内涵

6.2.2 科技决策机制与过程层面的理论内涵

6.3 科技决策的优化

6.3.1 “科技类型—政策阶段”空间中科技决策机制的优化

6.3.2 科技决策主体行动策略的优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1.1 结论一:知识、价值和制度是科技专家科技决策影响力的核心决定因素

7.1.2 结论二:科技活动类型、政策过程阶段对科技专家影响力有明显的间接作用

7.1.3 结论三:非科技知识需求增加、科技专家非科技知识差距增大、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分歧程度的增大以及决策机制的大幅度调整是“863”计划决策中科技专家影响力逐步弱化的主要原因

7.1.4 结论四:当科技决策中的知识供求不能匹配,或价值分歧无法调和,或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缺失时,科技决策机制将产生调整甚至跃迁;当上述三种情况均不存在时,制度方可保持稳定或微调的滞缓状态

7.1.5 结论五:对于不同的科技活动类型和不同的科技决策阶段,知识需求和价值因素的分布有所差异,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所占的比重也各有不同

7.1.6 结论六:应该针对“科技类型—政策阶段”二维空间中知识和价值的分布情况优化科技决策机制

7.1.7 结论七:为了在科技决策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科技专家应该提高战略宏观思考和思维能力,成为战略科学家;官员应该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对科技活动的事实判断能力

7.2 理论创新

7.3 政策建议

7.3.1 中国科技决策机制不仅要因科技活动类型分类设计,还要针对不同政策阶段有所不同

7.3.2 强化科技专家的责任意识和政治使命感,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

7.4 研究局限

7.5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

附录A 访谈提纲(模板)

附录B 访谈对象列表

附录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政策发展的四个阶段

附录D “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概况(基本计划部分)

附录E 民口“863”计划整体框架设置(1986—2008)

附录F “863”计划相关政策一览(1986—2006)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