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一个并非过去年代的故事——弗里契与文艺学中的庸俗社会学问题
一、弗里契和他同我国文艺理论的关系
二、苏联庸俗社会学盛行之历史背景
三、弗里契与普列汉诺夫
四、《西欧文学史纲》:庸俗社会学之批评实践
五、《艺术社会学》:庸俗社会学之理论集大成
(一)文艺的经济决定论
(二)文艺的阶级决定论
(三)文艺的科技决定论
批评重镇的坚守与生存境况的尴尬——学术评价视野中的文学类学术期刊
一、从学术“攻关”到学术“公关”
二、文学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莫衷一是及核心期刊功能的“越界”与“异化”
三、提升文学类学术期刊质量的路径
诗传达其自身——艺术传达与诗学随想
一、艺术作为传达——艺术传达学的提出
二、艺术创造始于“内传达”
三、传达的符号化过程
希腊戏剧的公民精神与新人文的思想传统
一、从古典希腊戏剧出发寻求新人文主义的思想传统
二、希腊戏剧的公民德性反思与公民德性生活理想
三、希腊戏剧的公民个人价值观照与生命尊严的自由捍卫
四、希腊戏剧探索城邦公民自由与公民责任及城邦福祉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潜园”、“东轩”、“铁花”三吟社成员为中心[1]
一、马履泰(卷三十二,上册,第846页)
二、范崇阶(卷三十六,中册,第1038页)
三、吴衡照(卷三十七,中册,第1059页)
四、钱师曾(卷三十七,中册,第1076页)
五、姚樟(卷三十八,中册,第1133页)
六、屠倬(卷三十八,中册,第1140页)
七、陈来泰(卷三十九,中册,第1187页)
八、沈映钤(卷四十三,中册,第1389页)
九、吴兆麟(卷四十四,中册,第1424页)
十、李垣、李桓(卷四十八,中册,第1627页)
元稹浙东幕僚佐生平考
○卢简求(掌书记)
○郑鲂(观察判官)
○韩杼材
○陆 洿
○周元范(判官)
○刘 蔚
○王 璹
○韦 繇
○李 群
○薛(景文?)(掌书记)
结语
古代文学中的“山川”、“山水”与水意识
序:关于“山水”与“山川”的考察
一、从先秦至汉代的“山水”与“山川”
二、魏、晋时代的“山川”、“山水”
三、“山水”的“水”
结语
北宋前期诗歌与政治关系——以王禹偁为考察中心[1]
一、引言
二、仕 历
三、行道革弊的变革精神
四、暗讽君主,婉转托志
五、关切时事,传道明心
夏衍对西方文学的译介及其现代意义
一、夏衍外国文学译介综述
二、夏衍外国文学译介的时代特征
(一)译论为先,理论引导
(二)译意进步,推动社会
(三)译欲救国,醒世开智
(四)译域宽阔,转译可达
三、夏衍外国文学译介的现代意义
(一)译著研究,丰富学术
(二)译介为媒,重在创新
(三)译融东西,合而不同
论文学家鲁迅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1]
一
二
三
四
郁达夫与北京——郁达夫行旅系列之一
一、郁达夫在北京
二、郁达夫写北京
1. 《圆明园的一夜》
2.《薄奠》
3.《故都的秋》和《北平的四季》
三、郁达夫和北京
1.出生地文化与寓居地文化的对话
2.原乡意识与侨寓写作的遇合
虚拟空间的世相与幻象——以浙江为例的类型文学创作刍议
一、从一次座谈会说起
二、女性化趋向与大众化、网络化的特色
三、类型文学兴起的成因与存在的问题
论麦家的新智力小说创作
一、从“茅盾文学奖”的授奖辞说起
二、“类型小说”要素与作者的融合与创新
三、博尔赫斯的再造之恩
《龙龛手鉴》所收“俗字”体例及正俗标准
一、标明正字(或标明古文、今文、或体、通体)的俗字
二、只标注音,不标明正字(或古文、今文、或体、通体)的俗字
三、“俗通”字
关于古文献学学科理论建设的思考[1]
战争与乡土的独特书写——孙席珍小说创作论
一
二
三
诗情消隐,现实突显——孙席珍文学创作研究
一、诗情与才情的局限
二、从文学到革命
三、回归乡土的选择
附:孙席珍主要书目
一、文学创作
二、论著及翻译
婚姻与舆论的双重枷锁:黛尔菲娜的悲剧[1]
一、缔结婚姻的自由
二、婚姻中的自由
三、解除婚姻的自由
结语
法律视野中的裘德悲剧
一、裘德——苔丝的“翻版”
二、合乎社会法则还是自然法则——两种类型的婚姻关系
三、裘德婚姻关系的法律批判
结语
文本表述与他者的建构——18世纪英国旅行文学中的殖民相遇[1]
一、民族志中“非人化”的他者
二、到达场景中“女性化”的他者
三、深层交往中的他者
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歌阴柔美的文化意蕴
一、感伤美——幽冷而明丽的死亡
二、冲淡美——绚丽而宁静的自然
三、含蓄美——深挚而委婉的爱情
四、朦胧美——模糊而神秘的天堂
结语
《狄更斯全集》总序
《狄更斯全集》前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狄更斯全集》等后记三篇
一、《狄更斯全集》后记
二、《劳伦斯诗选》再版后记
三、《帕斯捷尔纳克诗选》再版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