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电子书

《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作者王中忱、林少阳)是多国学者多年合作研讨的结集,所收各论从东亚的视角出发,对有关“现代主义”的非历史化叙述提出了质疑,并在具体考察汉字圈内“现代主义文学”与社会、政治、思想的历史关联同时,探索了把“现代主义”作为重审历史的视点的可能性。

售       价:¥

纸质售价:¥51.00购买纸书

19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王中忱,林少阳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01

字       数:2979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文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作者王中忱、林少阳)是多国学者多年合作研讨的结集,所收各论从东亚的视角出发,对有关“现代主义”的非历史化叙述提出了质疑,并在具体考察汉字圈内“现代主义文学”与社会、政治、思想的历史关联同时,探索了把“现代主义”作为重审历史的视的可能性。《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各论分别选取东亚文化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文学现象作为讨论对象,通过深的个案分析,突破了比较文学领域单向度影响研究的模式,为重构区域文学史提示了新的方法。本书既有“重新定义现代主义”的理论探讨,又有对具体文本的细致分析,是别具特色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读本。<br/>【推荐语】<br/>《重审现代主义--东亚视角或汉字圈的提问》(作者王中忱、林少阳)是研究20世纪东亚现代主义文学的专门性论著,由国内外10位学者执笔完成,既从宏观上对现代主义文学在东亚的产生、流变做了历史概括和理论分析,又分别对小说、诗歌等文类行了专题研究,且附有相关文献,内容丰富而扎实,是国内研究东亚现代主义文学的**部论著。<br/>【作者】<br/>王中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从事比较文学和东亚近代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越界与想象——20世纪中国、日本文学比较研究》《走读记——中国和日本之间》。曾翻译加藤周一、东山魁夷、人江健三郎的多种作品。林少阳,1963年10月生。籍贯广东紫金。1983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硕士,东京大学博士。曾任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助手教养学部副教授(特任准教授),2010年3月起任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副教授。著作有《“修辞”与思想:章太炎与汉字圈语言视角的批评理论》的批评理。研究侧重基于比较文化、比较思想视角的近代中国和近代日本的思想史、学术史、批评理论等。<br/>
目录展开

扉页

版权页

著译者简介

目录

序论:对于中国而言,何谓现代主义?——东亚的语境或汉字圈的视角

二、从“再现”概念看西方审美现代主义的固有语境

三、作为研究视点的美术史问题

四、排他性白话文运动与文学现代主义

五、汉字圈与现代主义:中日“新感觉派”的启示

六、近现代中国的政治与批判现代主义:现代性之欲迎还拒

七、结语:80年代以来的批判现代主义或先锋派文学艺术

第一部分 现代主义重审与历史性的回归

一切以历史的名义哈利

东洋学言说、大陆探险记与现代主义诗歌的空间表现——以安西冬卫诗作中的政治地理学视线为中心

一、“坐着的旅行者”

二、安西诗作里的政治地理学构图

三、书斋风景与同时代的地理学知识

四、对边境、秘境的憧憬与恐惧

重新定义“日本现代主义”——在1930年代的世界语境中

第二部分 殖民地·文学叙述·被殖民的主体性

“保护”名义下的统治——殖民主义的话语

一、两个“保护法”

二、“开垦”名义下的侵略

三、“灭亡”的话语

日本“民族·国家”的历史再思考——以殖民地文学为视角

引言帝国的历史与民族·国家的历史

一、有关帝国日本的几种叙述

二、帝国日本的不同殖民形态:台湾和“满洲”

三、台湾和“满洲”的殖民地身份和殖民文学

结语

殖民地的性别——佐藤春夫台湾题材作品中的隐喻

一“旅人”与“殖民地文学”的成立

二“性别秩序”的隐喻性

三、“平等论”与“同化论”

四、结语

殖民地的旅行书写——以末广重雄的《台湾记》为中心

一、“南进”呼声中的《台湾记》与《南洋南支巡航记》

二、1916年“台湾劝业共进会”与末广的殖民地之行

三、在蕃界“探险”与“旅行”之间

四、近代交通体系的形成与近代旅游观光

五、在殖民地思考同化问题

殖民主义与语言——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语言政策及朝鲜文人的应对

一、东亚比较文学的必要性

二、关于日语写作的论争

三、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语言政策

四、韩国文学家的应对方式

朝鲜的“南方”叙述与被殖民的主体性

一、殖民时期的朝鲜人对于日英双语世界的内在反应

二、以民族志为主导模式的“南方”叙事

三、“老黑,我的宝贝儿”——种族歧视的诗意化与帝国白日梦

四、朝鲜的焦虑与对南方的过度狂热:与中国和“原住民”的竞争

五、结论:殖民与后殖民视野中的本土与民族认同

第三部分 左翼思潮·新感觉派幻想·翻译的政治性

1920-1930年代日本文学中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

一、作为近代日本文学梦的马克思主义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反战运动与日本普罗文学运动机关杂志《播种者》

三、1930年代日本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机械”

四、剧毒和犯罪:作为叙述框架的侦探小说

五、实体和系数:“机械”的解构(代小结)

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艺思想与现代主义

一、如何评价穆时英

二、瞿秋白的语言革命理论

三、胡风的理论建构

四、穆时英的回应

五、中国文学史上的1930年代

“一.一八事变”之后的日本幻想——穆时英PIERROT论

前言

一、现代派与日本新兴文学

二、现代派描写的日本、日本女性

三、PIERROT与日本幻想

四、现代都市的《蝴蝶夫人》

五、与《空闲少佐》的比较

结论

翻译主体的身份和语言问题——以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论争为中心

一、翻译理论与政治性

二、“硬译”.转译·留学背景

三、翻译美学的重建

第四部分 汉字圈现代主义的文学实践与理论探讨

书写体的时空——相对性理论与文学

一、“形式主义争论”的再评价

二、漱石的《文学论》和横光的《形式论》

三、索绪尔语言学和横光的“文字”

四、西胁顺三郎的诗论和横光的“文字论”

五、外山卯三郎的诗论和横光的“形式论”

六、外山卯三郎的“文字”时空论

七、文字的时空论和“数理物理学”

八、爱凶斯坦的“统一场理论”和“形式论”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在殖民地都市里的转向——论横光利一的《上海》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越界之旅

二、从“上海”到《上海》

三、身份、认同与叙述的动力

四、共同体“正义”与历史事件的文本化

五、语言“物质性”与“民族性”的纠结

1930年代东亚“自画像”的构造和深层——李箱诗歌文本与横光利一的比较性研究

一、问题所在与主旨

二、殖民地表象的“备忘录”:《三次角设计图》与《上海》

中国“新感觉派”的诞生——刘呐鸥对横光利一作品的翻译及模仿创作

一、翻译的必要和权威的借用

二、《色情文化》的选择标准

三、“银座描写”的继承——刘呐鸥的《游戏》与横光利一的《皮肤》

四、危险的女人和排除荒谬

五、小结

日本“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的文学形式论——汉字国语境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绪论:现代日本批评谱系

一、横光与诗学

二、横光的批评理论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杂志《诗与诗论》的关系

三、横光的批评理论与言文一致(白话文)运动

四、横光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定义:超越形式/内容的二元对立

五、横光与无产阶级文学

六、横光所使用的“象征”概念的寓意

七、横光的“内面形式”与漱石的“文学上的内容的形式”

八、横光对于漱石“形式论”的评价

九、横光的批评理论与漱石批评理论的不同

累计评论(0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