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注意力革命:新媒体时代如何捕捉商机电子书

1.粉丝效应 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曾经在1996年预言:“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珠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纪的主宰。”企业想要吸引更多粉丝的注意力,就要设法把自己的品牌新信息人格化,保持热情的互动。让品牌在粉丝眼中变得更为闪耀。 2.碎片化信息也能做出深度。 信息碎片化让我们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顺应这个潮流,才能吸引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碎片化阅读并非做不出深度,只要我们能按照本书提供的建议精炼优质信息,同样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深度需求。

售       价:¥

纸质售价:¥28.90购买纸书

272人正在读 | 8人评论 6.2

作       者:云度

出  版  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01

字       数:11.9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管理 > 管理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注意力,是产品信息消费者心里的*通路。只有通过注意消费者的意识,才有可能引发消费者的好感和欲望,促成行为,实现销售。因此,不被注意,就等同于不存在。“用户注意力可以变现为钱”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大部分商家并不善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用户注意力趋于分散化的形势下,企业如何在社交平台、新媒体平台吸引更多的“粉丝”,并把“粉丝”的注意力转化意愿是本书的力量所在。<br/>【推荐语】<br/>1.粉丝效应 英特尔前总裁葛鲁夫曾经在1996年预言:“整个世界将会展争夺眼珠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纪的主宰。”企业想要吸引更多粉丝的注意力,就要设法把自己的品牌新信息人格化,保持热情的互动。让品牌在粉丝眼中变得更为闪耀。 2.碎片化信息也能做出深度。 信息碎片化让我们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顺应这个潮流,才能吸引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碎片化阅读并非做不出深度,只要我们能按照本书提供的建议精炼优质信息,同样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深度需求。 3.人人都想蹭热,但成也热,败也热。 “斯巴达勇士”事件、“乐视手机发布会”事件、神州专车挑衅Uber(优步)事件在新媒体上引爆了热,但大家投的注意力并未让事件策划者获得好收益。利用热门事件做话题营销是互联网时代常见的手段,但这把双刃剑运用不当,反而会害了自己的清誉。 4.与其自夸,不如让粉丝夸 新媒体时代的口碑传播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广告形式。这股无数人的注意力凝聚而成的巨大能量,会让你的品牌影响力空前解放。商家的自夸再多花样,也不如粉丝朴实的赞美给令其他粉丝感到信服。成为社交媒体上人人传颂的“业界良心”,顾客与订单自然沿着网线滚滚而来。<br/>【作者】<br/>      云度,畅销书作者,资深策划编辑,国内知名文化公司创始人。热爱阅读,关注并善于分析国内外文化的动向,专注于为读者造有趣、有料、有深度的图书产品。<br/>
目录展开

前言 最宝贵的资源——消费者的注意力

Part 1 你的注意力也非常值钱

1.21世纪什么最稀缺?——注意力

2.碎片化阅读时代,你浮躁了吗

3.被颠覆的传统媒体行业

4.席卷一切的注意力经济

Part 2 新媒体就是伪装成社交工具的“人”

1.品牌人格化,让你更出众

2.那些有血有肉、有情绪的官微

3.为公众号取个好玩的昵称

4.关注“对的人”,与大V培养默契

5.团队运作,统一“人格”

6.在喧嚣时代,做个沉着的新媒体

Part 3 找准受众:你的红包为谁而发

1.与其广撒网,不如细分市场

2.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

3.精准定位是吸引眼球的前提

4.红包效应,撬动消费的杠杆

5.品牌与受众的“神呼应”

Part 4 内容为王,用玩心引爆大众狂欢

1.碎片化信息一定做不出深度吗

2.创作好标题,但不做“标题党”

3.“干货”,“干货”,“干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4.看字太累,还是看图更明白

5.好内容伴随着好故事

6.内容营销不只是编辑内容

Part 5 有问必回的小编,原来你不是智能机器

1.“僵尸号”只能涨“僵尸粉”

2.社交化电商,多交流才能看清用户需求

3.互动体验:留住用户的关键

4.用流行语机智地回复评论

5.“萌”对话让用户变成死忠粉

Part 6 热门话题:涨粉招黑第一利器

1.将营销内容植入热点

2.用“粉丝头条”占领粉丝首页

3.提供引爆点,促进有效互动

4.话题营销是把双刃剑

5.放大粉丝的兴趣点,与产品服务相结合

Part 7 从粉丝中来,到社群中去

1.与其自夸,不如让粉丝夸

2.得粉丝者得天下,得社群者得未来

3.社群营销,不只是上网卖产品

4.培养共有习惯,整合碎片化的社群

5.朋友圈为何会出现“退群潮”

6.留住核心用户,保障社群健康发展

Part 8 整合线上线下,塑造传播闭环

1.减少中间环节,打造自己的圈子

2.当品牌开始成为社群的附属

3.强化兴趣标签,构建社群生态链

4.线下本土社群,距离你不到两公里

后记 我的注意力哪去了

累计评论(1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