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时间与自由意志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2.50购买纸书

1007人正在读 | 2人评论 7.1

作       者:柏格森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97-05-01

字       数:12.3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本书对自由意识问题行了研究。作者首先讨论了意识状态的强度,指出强度自身完全是质量性的;在讨论了个别意识状态之后,他研究了它们所构成的众多体及绵延等。<br/>【推荐语】<br/>原书在法国已出到第七版。柏格森教授在这本书里首先讨论意识状态的强度。他指出数量上的差异只适用于有大小的东西,就是说,在后的分析里,只适用于空间;他又指出强度自身完全是质量性的。在讨论个别意识状态之后,他研究它们所构成的众多体;他发现众多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量性的,或无连续性的,它意味着人们对于空间有了直觉;一种是意识所构成的,而它完全是质量性的。这个在展着的众多体就是绵延;绵延是先后无别的陆续出现,是一堆因素的互相渗透,而这些因素是那样地各式各样,以致过去的状态无法重新出现。他指出纯一性的、可被测量的时间是人为的一个概念,这概念的构成乃是由于空间这个观念侵犯到纯绵延的领域里。<br/>【作者】<br/>亨利&middot;柏格森(1859—1941),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自小便受典型的法国式教育,对文学、哲学、数学、心理学、生物学有浓厚兴趣。柏格森曾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讲师、伦理政治科学院主席等等。<br/>
目录展开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英 译 者 序 言

作 者 序 言

第一章 心理状态的强度

§1.意识状态能有数量上的差异吗?

§2.这样的差异适用于大小而不适用于强度。

§3.在广度性大小和强度性大小这两种数量之间,有人认为有区别。

§4.人们企图用客观原因来辨别强度;但我们虽不知道原因的大小或性质,也可辨别强度。

§5.人们企图以原子运动来辨别强度;但呈现于意识中的乃是感觉而不是运动。

§6.两种不同的强度:(1)根深的心理状态,(2)使用肌肉的努力。头一种强度较易被界说。

§7.以愿望的进展为例来说明。

§8.欢乐和悲愁。其先后各阶段跟我们全部心理状态内各种在性质上的变化彼此相应。

§9.审美感。其由小而大的强度实在是不同的情感。

§10.美感:艺术麻痹我们的活动能力和抵抗能力,使我们易于接受暗示。

§11.审美感的各阶段。

§12.道德的情感。怜悯。其强度上的增长是性质上的进展。

§13.和外因有关的或涉及物理的朕兆的意识状态。

§14.肌肉上的努力初看起来好像是可测量的。

§15.努力感。我们所感到的不是使用力气,而是在用力之后所产生的肌肉动作。

§16.努力感的强度同我们身体受影响的范围成正比例。

§17.我们关于肌肉努力增长的知觉是一种具有双重内容的知觉:(1)表面感觉多起来了,(2)有些表面感觉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

§18.关于强度的定义同样适用于外表肌肉努力、根深感觉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心理状态。

§19.介中的状态。注意力以及它对肌肉收缩的关系。

§20.强烈情绪的强度作为肌肉紧张。

§21.强度与反射动作。根深感觉的强度和激烈情绪的强度,二者之间没有任何重要差别。

§22.感觉的大小。情感性的感觉与表象性的感觉。

§23.情绪性感觉和身体的扰动。

§24.快乐与痛苦作为未来反应的记号,而不作为过去刺激在内心的翻版。

§25.无意动作倾向于接着刺激发生;我们对于情感性感觉的强度感就是我们对于无意动作的知觉。

§26.以身体受到影响的范围大小来估计痛苦的强度。

§27.以身体的偏向来比较各种快乐。

§28.表象性感觉之中有许多同时是情绪性的;对于这些,要以被引起的反应来测定其强度。在其他表象性感觉内有一种新的因素出现。

§29.可用外在原因来测量纯表象性的感觉。

§30.对于声音的感觉。可根据产生同样声音时所需要的力量来测量音觉的强度。

§31.音调和强度。肌肉努力所起的作用。

§32.冷热感觉。这种感觉不久就变为情绪性的;可用它们所引起的反应测量它们。

§33.以身体受影响的范围去测量压力感觉和重量感觉。

§34.关于光的感觉。颜色在性质上的变化被解释为光源强度在数量上的变化。

§35.实验果真证明了我们能够直接测量我们的光觉吗?

§36.测光实验。我们看见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明度,而事后将之解释为一系列由大而小的强度。

§37.物理学家在测光实验里所比较的不是感觉,而是物理效果。

§38.心理物理学认为自己所比较与测量的是感觉。德尔波夫的实验。

§39.在什么情况下,颜色上的差异可解释为大小上的差异。

§40.关于光觉强度的差异,情况恰恰这样。德尔波夫的基本假设。

§41.费赫涅的心理物理学。威伯尔的定律。

§42.费赫涅定律的基本假设以及怎样得到这定律的过程。

§43.两个感觉若不是同一的,还能是相等的吗?

§44.费赫涅的极小差异法。

§45.把感觉当作总和以及把最小差异当作数量的假设不能成立。

§46.只有在一种惯用的意义上才能说起“算学差异”。

§47.德尔波夫的结果好像较能言之成理;但归根结蒂,一切心理物理学都陷入循环论证的泥坑。

§48.把感觉当作大小是一种根本的、却很自然的错误;心理物理学仅仅把这错误发展到极端的程度。

§49.因而(1)对于表象性状态,通过我们估计外因有多大⑵对于情绪性状态,通过所牵涉的心理状态有多少,以判断强度。

第二章 意识状态的众多性(1)关于绵延的观念

§50.数目是什么?

§51.构成一个数目的各单位必得是同一的。

§52.各单位必得是彼此有别的。

§53.若不同时有了关于空间的直觉,则我们不能构成关于数目的观念或影像。

§54.一切的单一性都是简单心理动作的单一性。由于被当作占空间的东西,各单位才可被分。

§55.在构成的过程中,数目没有连续性;但人们在数目构成之后将空间的连续性赋与数目。

§56.由此可知,数目确实被人们设想为一种在空间的并排置列。

§57.两种众多体:(1)物质的东西,它们可在空间被数出来(2)意识的状态,除非被象征地放在空间里,则它们不能被数出来。

§58.物质的不可入性在物理上不是必要的,在逻辑上才是必要的。

§59.纯一的时间作为一种媒介,意识状态在其中构成无连续性的系列。这样的时间不过是空间而已;纯绵延是另外一种东西。

§60.是否如康德所主张的,空间可离开它里面的内容而存在呢?

§61.经验论者其实同意康德的说法,因为若不经过心灵的一种动作,则不占空间的各感觉之综合就不能产生广度。

§62.这动作是关于一种空虚纯一媒介的直觉;这动作也许为人类所独有,而不是动物所能有的。

§63.从其为一种纯一的媒介而言,从其不是具体的绵延而言,时间可还原为空间。

§64.企图从陆续出现关系推演出广度关系,是一种错误。关于“纯绵延”的概念。

§65.我们若不引入三维空间这个观念,则不能用一根线来象征陆续出现。

§66.纯绵延是完全性质式的。除非被象征地表示于空间,它是不可测量的。

§67.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所处理的时间确实好像是可测置的,因纯一的。

§68.但是我们所谓的测量时间只是计算同时发生。以钟表为例。

§69.运动有两个因素:(1)运动物体所经过的空间,这是纯一的并可分的;(2)经过空间的动作,这是不可分的,并且只对于意识才存在。

§70.人们通常把运动和所经过的空间混淆起来;这番混淆就产生了伊里亚学派所提出的各种僻论。

§71.科学要从时间里去掉绵延,从运动中去掉可动性,才能处理它们。

§72.在关于速度的定义里可以看出这点。

§73.机械学所处理的方程式表示某些已经完成的状态,而不表示像绵延与运动这类的过程。

§74.结论:只有空间是纯一的;绵延与陆续出现并不属于外界,而只属于具有意识的心灵。

§75.众多性有两种;“辨别”这个动词有两种意义,一种在性质上的,一种在数量上的。

§76.我们的先后感觉被看作是外于彼此的,像它们的客观原因一样。这种看法影响我们较深层的心理生活。

§77.若把表层的心理状态去掉,则我们就不再觉到有一个纯一的时间,就不再去测量绵延,而只觉得绵延是性质。

§78.因此,众多性、绵延、意识生活都各有两种形式。

§79.我们意识状态的两方面。

§80.其中一方面的发生乃是由于外物与语言的影响;这两种影响使不断变动的感觉被凝固化。

§81.语言怎样使时刻变化的感觉具有固定的形式。

§82.分析与描述怎样歪曲情感。

§83.在表面上,我们的意识状态遵守联想规律。在较深的层次,它们互相渗透,它们是我们自己的构成部分。

§84.我们把种种意识状态分开,从而促进社会生活,但也从而产生一堆困难问题。只有借助于具体的、活生生的自我,我们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章 意识状态的组织自由意志

§85.机械论、动力论、自由意志。

§86.从动力论看来,事实比规律真实;机械论采取相反的看法。自发性观念比惯性观念简单。

§87.决定论有两种:物理的与心理的。前者可还原为后者。后者所依据的是人们对于意识状态的众多性或绵延的众多性所采取的不准确看法。

§88.人们用有关物质分子论的字眼来表示物理决定论。

§89.如果能量守恒律普遍有效,则生理的、神经的现象是必然被决定的,但意识状态也许不然。

§90.为了要证明意识状态是被决定的,我们要先证明这些状态和大脑状态的必然关系。没有这种证明。

§91.如果物理决定论被认为普遍有效,则它假定了心理决定论。

§92.能量守恒律果真普遍有效吗?

§93.这定律假定事物可恢复原先的状态。它没有顾到绵延,因而不适用于生物,不适用于意识状态。

§94.由于人们混淆具体绵延与抽象时间,人们认为守恒律普遍有效。

§95.心理决定论以联想派对心的看法为根据。

§96.联想系列也许只是人们在新观念发生之后用以说明它的东西。

§97.以催眠术的暗示作用为例。

§98.以深思熟虑为例来说明。

§99.联想论涉及一种关于自我的错误看法。

§100.语言助长这种错误倾向。举例说明。

§101.从嗅觉的“联想”举例说明。

§102.联想论没有把并排置列的众多性和互相溶合的众多性辨别清楚。

§103.联想论要解释自我较深层的状态,但未成功。

§104.自我不是意识状态的堆积。自由是自我表现,可有程度上的差异,可被教育所限制。

§105.我们的日常动作遵守联想律。我们在紧急关头所做出的决定,作为基本自我的表现而言,其实是自由的。

§106.决定论认为一边是一个永久先后同一的自我,一边是种种彼此抵触的情感,但这仅是一种象征的说法。

§107.自由和性格。决定论者接着发问:已做好的动作能是另外一个样子吗?或者能被预知吗?

§108.决定论者和自由论者关于“可能动作”的学说。

§109.人们对于做出决定的过程加以几何学式的(因而错误的)描述。

§110.唯一实在的东西是那活生生的、在发展中的自我。我们通过抽象手续在自我中辨别出两个相反的倾势或方向。

§111.如果这种象征图形合乎事实,则自我的活动始终倾向一个方向。这样就得到决定论。

§112.自由论者忽略了这个事实:已被选择的是一条而不是另一条路。

§113.但是这个图形所表示出来的仅仅是人们对于这过程之公式化了的记忆,而不是那引起这动作之动力式的进展。

§114.根本错误在于混淆时间与空间。在肯定关于自由的直接经验时,自我是不可能发生错误的,但它无法解释这种经验。

§115.预知动作是可能的吗?有人说预知多半可能,有人说预知绝对不会错误。

§116.要完全知道一种动作一切前件就等于去实在做出这一动作。

§117.因而要问一个动作在一切前件都被指出之后能否被预知,这是毫无意义的。

§118.这里涉及两种错误:一种把强度当作大小而不当作性质,一种以物质性的象征代替动力式的过程。

§119.认为可以预知一种动作,归根结蒂是把时间和空间混淆在一起。

§120.这番混淆来自对天文现象的预测。

§121.以物理运动的想象加速为例。

§122.天文预测就是一种这样的加速。

§123.在处理意识状态时,我们不可能改变它们的绵延而不同时改变它们的性质。

§124.过去绵延和未来绵延在这方面的区别。

§125.决定论者提出这个论证:心理现象遵守“前件同则后件同”的定律。

§126.但就内心状态而论,同样的前件永远不发生第二次。

§127.对于决定论者整个论证所根据的因果观进行分析。

§128.因果关系,作为“恒常的陆续出现”,不适用于意识状态,也不能证明没有自由意志。

§129.因果关系,作为未来现象之预存于它的种种现有条件中,在一种形式下破坏具体现象。

§130.这样的因果观引起笛卡尔的物理学与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但它若不抛开绵延就不能把未来跟现在联在一起。

§131.现象的必然决定关系意味着没有绵延;但是我们持续下去,所以是自由的。

§132.预存可当作预先设想,设想有一种若不经过努力则我们不能使它实现的动作。这种预存并不涉及必然决定关系。

§133.如同第一种因果观引起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这第二种因果观引起莱布尼兹的哲学。

§134.第二种看法并不包括必然决定关系的意思。

§135.关于因果与绵延这些互相矛盾的解释,其中每一种都可保证人类有自由;可是合在一起就消灭自由。

§136.自由努力和必然决定这两个观念虽在一般人心目中联系在一起,却在自然科学内仍被分开。

§137.心理学应该也把这两个观念分开。

§138.自由是确实有的,但是不可被界说的。

结 论

§139.近代心理学认为,我们是通过自己的结构所借来的种种形式以知觉事物的。

§140.但是自我的种种状态难道不是通过我们从外界借来的种种形式而被知觉的吗?

§141.我们必得去掉空间这观念才能理解心理状态的强度、绵延与自由决定。

§142.强度是性质,不是数量或大小。

§143.我们的意识状态不是无连续性的众多体。

§144.内在的绵延是一种性质式的众多体。

§145.我们在外界找不到绵延,只找到同时发生。

§146.可测量的时间这个观念来自陆续出现与彼此外在这两个观念的调和。

§147.科学既从外物界去掉绵延,则哲学必得从内心界去掉空间。

§148.忘记把广度与绵延分开就使一派人否认自由,又使另一派人为自由下定义。

§149.把广度与绵延分开有利于自然科学,但不利于语言与社会科学。

§150.所以有两种不同的自我:(1)基本的自我,(2)基本自我在空间和在社会的表现。只有前者才是自由的。

§151.康德舍不得否认自由,但把自由的自我放在空间与时间二者之外。

§152.康德把时间和空间二者都看作纯一的。

§153.但若时间(作为绵延)是纯一的,则科学就能对它加以处理。

§154.自由却变成不可理解的了。康德的解决法。

§155.顾到真正的绵延就可纠正错误。

§156.我们跟康德一样,假定有一个纯一的空间。对于空间的直觉是人类所独有的,并为社会生活开辟道路。

§157.但若具体绵延是多样性的,则心理状态对于动作的关系是独特无二的,则我们就可正确地认为动作是自由的。

累计评论(2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