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NO LOGO:颠覆品牌全球统治电子书

★一部社会运动的圣经。——《纽约时报》 ——英国摇滚乐队Radiohead强力推荐,耐克针对此书发表逐条自辩;《经济学人》杂志展一系列关于品牌的广播辩论 ——熔品牌运作、青年文化与全球化浪潮于一炉的震撼性杰作,令耐克颤栗、令麦当劳发抖、令壳牌焦头烂额的声讨檄文 ★选《时代周刊》评选1923年以来100部*非虚构作品;英国《泰晤士报》评选十年来*好的100本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1.20购买纸书

590人正在读 | 4人评论 6.4

作       者:(加)娜奥米·克莱恩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01

字       数:34.1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管理 > 市场/营销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3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3条)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形象几可定义一切,品牌文化的扩散则创造了一切。娜奥米•克莱恩在本书中举了一个夸张的例子:(就像)“会走路会说话、跟真人一般大小的汤米娃娃,像木乃伊一样活在汤米的品牌世界里”。她还指出,品牌标识在线上甚至更加繁荣,对于某些也许是线上*的零售商而言,“从现实世界的仓储和制造中解放出来之后,这些品牌可以自由飙升;与产品或服务的传播作用相比,这更像某种集体幻觉”。   在《NO LOGO》中,克莱恩一步步地展示了品牌是如何变得无处不在,不仅仅在媒体上和街道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校里。(关于广告商赞助频道的争议已经是老生常谈,但许多读者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学校的厕所里会有广告,食堂里也会出现优惠)。全球公司声称支持多样性,但他们的“企业多元文化主义“只是生产更多的产品,给消费者创造出更多的选择。   而在品牌风光营销全球的背后,是许多不为人注意的劳工。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无法分享公司的巨额利润。连锁书店的店员收达不到“生活工资”的水准,而他们还要庆幸自己的处境,至少好过亚洲血汗工厂里的劳工——为耐克生产运动鞋或是其他时尚必需品,每小时的工作收只有几分钱。   事实是,消费文化全球化所裨益的对象,局限在资本家、中心国家,却造成社会与社会间经济实力的落差日渐加大,更使得文化的创造力渐趋枯竭。所幸,反对之势已逐渐酝酿。人们注意到工厂里被剥削的劳工,也担忧非主流文化正逐渐消失,因而积极采取反制行动。全球化浪潮在二十世纪末淹没世界,势不可挡,但反全球化的能量在新世纪初正蓄势反。《NO LOGO》是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全面讲述,也是对抵制行动的全面介绍。   ttom: 12.0pt;margin-left:0cm;mso-para-margin-top:1.0gd;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gd;mso-para-margin-left:0cm;line-height:20.0pt;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No Jobs   大型跨国企业将品牌经营视为要务,实体产品的生产制造遂向成本更为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传统制造业地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流动性与不安感日益加强;取而代之的第三世界劳工,在恶劣环境、微薄工资之下,以血汗浇铸品牌的世界,并日益深陷此全球化网络,积重难返。 ★No Logo 品牌运作机制可谓全球化浪潮的缩影,此一浪潮看似不可避免,但19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民众自发创生各种组织与运动,以期抵抗此一程中的不义与虚伪,或是以火攻火,从跨国企业手中夺取权力,实现利益共享。取代品牌跨国统治的,将是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的其他选择。<br/>【推荐语】<br/>★一部社会运动的*经。——《纽约时报》 ——英国摇滚乐队Radiohead强力推荐,耐克针对此书发表逐条自辩;《经济学人》杂志展一系列关于品牌的广播辩论 ——熔品牌运作、青年文化与全球化浪潮于一炉的震撼性杰作,令耐克颤栗、令麦当劳发抖、令壳牌焦头烂额的声讨檄文 ★选《时代周刊》评选1923年以来100部*非虚构作品;英国《泰晤士报》评选十年来*好的100本书 ★No Space 今日,品牌充溢我们的生存空间。它不再满足于充当具体产品可辨识的面孔,而是要鼓吹贩卖所谓的生活方式。尤为显明者,是它对青少年文化的借鉴利用,由此深度介大众文化与公共空间。 ★No Choice 品牌导向的企业运作,实际上限制了公众的选择空间。因其非物质性和流动性,品牌相较于原来的实体企业,更利于兼并扩张,由此造成垄断,不但对其他企业构成威胁压迫,亦以其巨大的宣传与影响,引导操纵乃至欺蒙公众,侵害选择自由。 ★No Jobs 大型跨国企业将品牌经营视为要务,实体产品的生产制造遂向成本更为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传统制造业地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流动性与不安感日益加强;取而代之的第三世界劳工,在恶劣环境、微薄工资之下,以血汗浇铸品牌的世界,并日益深陷此全球化网络,积重难返。 ★No Logo 品牌运作机制可谓全球化浪潮的缩影,此一浪潮看似不可避免,但19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民众自发创生各种组织与运动,以期抵抗此一程中的不义与虚伪,或是以火攻火,从跨国企业手中夺取权力,实现利益共享。取代品牌跨国统治的,将是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的其他选择。<br/>【作者】<br/>娜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 屡获殊荣的记者、专栏作家,国际畅销书《NO LOGO》《休克主义》及《改变一切》作者,作品已被译为超过30种语言。《改变一切》一书被拍摄为同名纪录片,于2015年9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首映。 她被《泰晤士报》誉为“可能是三十五岁以下对世界*影响力的人士”,《纽约时报》亦称她“隐然是北美左派运动的代表”。在大卫•赫尔曼的《全球公共知识分子排行榜》中,克莱恩排行第11位,在世界公共知识分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017年,克莱恩以高级记者的身份加《拦截》(The Intercept),她也是《国家》杂志撰稿人和国家研究所普芬基金会写作研究员,近期文章主要发表在《卫报》《纽约时报》《纽约客》《伦敦书评》和法国《世界报》上。她是环保组织350.org的董事会成员,该组织致力于通过全球草根运动解决气候危机问题;同时她也是加拿大反化石燃料计划“飞跃宣言”的幕后推手之一。“飞跃”已得到超过200个组织的认可,并在世界各地激发了类似举措。2016年11月,克莱恩被授予“悉尼和平奖”,以表彰她“鼓舞我们在本土、国内与国际上发声,提出尊重人权和平等地共享地球的新议程”。她的新书《说不还不够》(NO is Not Enough) 2017年6月甫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成为国际畅销书,已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围名单。 ??,消费文化全球化所裨益的对象,局限在资本家、中心国家,却造成社会与社会间经济实力的落差日渐加大,更使得文化的创造力渐趋枯竭。所幸,反对之势已逐渐酝酿。人们注意到工厂里被剥削的劳工,也担忧非主流文化正逐渐消失,因而积极采取反制行动。全球化浪潮在二十世纪末淹没世界,势不可挡,但反全球化的能量在新世纪初正蓄势反。《NO LOGO》是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全面讲述,也是对抵制行动的全面介绍。     ttom: 12.0pt;margin-left:0cm;mso-para-margin-top:1.0gd;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gd;mso-para-margin-left:0cm;line-height:20.0pt;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No Jobs   大型跨国企业将品牌经营视为要务,实体产品的生产制造遂向成本更为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传统制造业地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流动性与不安感日益加强;取而代之的第三世界劳工,在恶劣环境、微薄工资之下,以血汗浇铸品牌的世界,并日益深陷此全球化网络,积重难返。 ★No Logo 品牌运作机制可谓全球化浪潮的缩影,此一浪潮看似不可避免,但19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民众自发创生各种组织与运动,以期抵抗此一程中的不义与虚伪,或是以火攻火,从跨国企业手中夺取权力,实现利益共享。取代品牌跨国统治的,将是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的其他选择。<br/>
目录展开

导言 品牌网络

第一部分 别无空间 No Space

第1章 崭新的品牌化世界

第2章 品牌扩张

第3章 一切均可变

第4章 学习的品牌化

第5章 父权体制过时了

第二部分 别无选择 No Choice

第6章 品牌轰炸

第7章 企业并购与合作案

第8章 企业审查

第三部分 别无工作 No Jobs

第9章 被遗弃的工厂

第10章 威胁以及临时雇员

第11章 培养不忠

第四部分 拒绝品牌 No Logo

第12章 文化反堵

第13章 收复街道

第14章 群情激奋

第15章 品牌自作自受

第16章 三个品牌的故事

第17章 当地的对外政策

第18章 超越品牌之外

结语 消费主义VS.公民权

后记 街头的两年

致谢

注释

附录 相关图表

延伸阅读

累计评论(3条) 6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