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宪法社会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电子书

导语_评_推荐词

售       价:¥

纸质售价:¥27.40购买纸书

5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喻中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28

字       数:20.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法律 > 法律法规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共分五章,除了*章所具有的导论性质之外,主体部分的四章内容都可以分别对应于社会学的不同领域。其中,第二章立足于“政治过程”的研究,侧重于政治社会学,可以视为关于宪法的政治社会学研究。第三章立足于“制度角色”的研究,侧重于功能主义,可以视为关于宪法的功能主义研究。第四章立足于“历史变迁”的研究,侧重于历史层面,可以视为关于宪法的历史社会学研究。第五章立足于“研究方法”,偏重于方法论、知识论,为关于宪法的知识社会学研究。<br/>【推荐语】<br/>导语_评_推荐词<br/>【作者】<br/>喻中,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个人专著十几本。代表作品:《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br/>
目录展开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宪法社会学的视界

一、日本的宪法社会学

二、德国的宪法社会学

三、法国的宪法社会学

四、英国的宪法社会学

五、美国的宪法社会学

六、中国的宪法社会学

七、小结

第二节 意义、难点与思路

一、价值与意义

二、难点与魅力

三、思路与结构

第二章 政治过程

第一节 作为不成文宪法的政治惯例

一、关于政治惯例的归类分析

二、从执政党的政治报告看当代中国的政治惯例

三、从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看当代中国的政治惯例

四、小结

第二节 在宪法与政党之间

一、宪法是政党活动的产物:宪法与政党关系的一种分析

二、政党对宪法的依赖关系:宪法与政党关系的另一种分析

三、依宪执政:宪法与政党关系的中国语境

第三节 中国宪法蕴含的七个理论模式

一、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事务的绝对领导模式

二、“弱议会—强政府”的议行关系模式

三、咨议性质的政治协商模式

四、兼顾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司法模式

五、自上而下的权力监督模式

六、多元化的央地关系模式

七、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重模式

八、小结

第四节 中国宪法发展进程中的八大关系

一、形式宪法与实质宪法的关系

二、宪法修改与宪法稳定的关系

三、宪法发展与经济状况的关系

四、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主流观念的关系

五、宪法的正名功能与宪法的调整功能的关系

六、国政、省政、县政与乡政的关系

七、国家、社会与公民的关系

八、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第三章 制度角色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角色

一、“人民是天”:人民主权的象征

二、颛顼的继承人:立法者的角色

三、礼失而求诸野:立法者角色的再解释

四、政治纽带: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五、名与实: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背离

第二节 行政权的性质与政府的角色

一、相关文献的评论与反思

二、当代行政权性质的再认识

三、从行政权的性质看政府的角色

第三节 最高人民法院的政治功能

一、材料选择、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二、66年来中国最高法院工作重心的变迁及根源

三、为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中国最高法院承担的政治功能之一

四、实现全国法官的组织化:中国最高法院承担的政治功能之二

五、促进国家与社会的组织化——中国最高法院承担的政治功能之三

六、从中国最高法院承担的三种政治功能看法律的三种类型

第四节 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

一、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但不是司法机关

二、法律监督机关:监督什么,为什么监督

三、走出刑事司法机关的“小天地”,走向法律监督机关的“大舞台”

四、法律监督机关能否充当中国政治体系中的“平衡器”

五、小结

第四章 历史变迁

第一节 宪法塑造的人的形象

一、西方宪法描述的人的形象

二、中国宪法描述的人的形象

三、小结

第二节 宪法塑造的国家形象

一、百年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国家形象

二、现行宪法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三、宪法修改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

第三节 中国宪法的演进

一、确认:中国百年宪法内在逻辑的起点

二、正名:中国百年宪法内在逻辑的终点

三、从“确认”到“正名”:中国百年宪法内在的逻辑线索

四、从内在逻辑看中国宪法的外在特征

第四节 中国宪法的修改

一、对4个宪法修正案的归类整理

二、从4个宪法修正案看中国式修宪的外在特征

三、从四个宪法修正案看中国式修宪的内在精神

四、中国式修宪对主流宪法理论的挑战

五、从“确认性”修宪看“良性违宪”

第五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恩格斯的宪法社会学研究

一、引言

二、恩格斯眼中的英国宪法

三、分析方法的有效性问题

四、恩格斯的观点与方法对我们的启示

五、两点预先的答辩

第二节 从宪法解释学到宪法社会学

一、宪法解释学的兴起

二、宪法社会学的憧憬

三、结语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