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序言
序章 自杀,一个都太多!
第一章 自杀行为与人类如影随形
第一节 自杀伴随着人类进步的历历屐痕
一 自杀行为在中国历史上不绝于书
二 自杀行为在西方经历了从“犯罪”到“权利”的千年之争
第二节 自杀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一 中国自杀死亡的绝对数字居世界第一
二 女性自杀率高企
第二章 自杀问题的相关研究概述
第一节 国外对自杀问题的研究
一 欧美国家对自杀问题的研究
二 日本对自杀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 中国对自杀问题的研究
一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对自杀问题的研究
二 2000年后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对自杀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相关国际组织
一 国际预防自杀协会
二 国际死亡学和自杀协会
三 国际益友会
四 世界精神病学会
五 国际生命线
六 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预防自杀日”
第三章 自杀率、自杀手段、自杀时空研究
第一节 自杀死亡率
一 我国的自杀死亡率
二 我国城乡生产年龄段人群死因统计
三 我国大陆地区自杀特点概述
四 我国香港地区的自杀率
五 我国台湾地区的自杀率
六 日本、韩国的自杀率
七 世界各国自杀率排行榜
第二节 自杀未遂率、自杀意念率
一 我国每年自杀未遂者超过200万人
二 自杀未遂者是再次自杀的高危人群
三 自杀意念率
第三节 自杀的性别比例
一 女高男低:中国(大陆)自杀的性别比例
二 男高女低:日本等国自杀的性别比例
第四节 中国在自杀年龄阶段上属“东亚型”
第五节 自杀手段的比较研究
一 我国大陆地区的主要自杀手段
二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主要自杀手段
三 日本人、美国人的自杀手段
第六节 自杀行为的时间分布
一 季节分布
二 时刻分布
三 灾后自杀现象
第七节 自杀场所及人文地理分布特点
一 服毒、自缢多在室内
二 高坠多选高楼、桥梁
三 名山大川成为自杀胜地
四 自杀率的人文地理分布特点
第四章 中国女性自杀问题研究
第一节 女性自杀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 农村女性自杀问题严重
二 “冲动型”成为农村女性自杀的重要特征
第二节 自杀的“传染性”与集体自杀
一 “传染性”与“维特效应”
二 集体自杀现象严重
三 成年女性的“毁家自杀”
第三节 殉情与婚恋矛盾自杀
一 失恋型自杀
二 殉情型自杀
三 婚姻破裂及婚外情造成的自杀
第四节 女性高自杀率的原因分析
一 双重角色与双重歧视
二 传统人格的缺陷
三 农药的泛滥与公共卫生体系的缺损
四 家庭婚姻问题——第一位的原因
五 “民工潮”及其家庭转移风险
六 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缺损与“坑农”现象的存在
七 农村社会组织的缺损与整合力的弱化
第五章 中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中国青少年自杀问题较为严重
一 青少年自杀死亡率较高
二 青少年自杀的性别比例
第二节 青少年自杀的低龄化现象突出
一 应试教育、学习压力与少儿自杀
二 自杀行为的低龄化与心理疾患
三 家庭因素与少儿自杀
第三节 “维特效应”与青少年自杀
一 传媒诱导与“明星效应”
二 偶像崇拜与“追星”自杀
三 《完全自杀手册》等出版物的教唆
四 不良动漫的诱导
第四节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一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概述
二 网络性心理障碍与自杀
三 自杀网站与网络直播自杀
四 沉溺于网络游戏
五 网恋:虚拟的爱情断送真实的生命
第五节 心理疾患与青少年自杀
一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二 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特征
三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心理矛盾
四 抑郁、人格障碍与自杀行为
五 青少年性心理问题与自杀
六 青少年吸毒与边缘性自杀
第六章 中国老年人自杀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中国老年人自杀问题突出
一 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
二 老年人自杀现象增加
第二节 中国老年人自杀的现状
一 老年人自杀的死亡率、意念率、未遂率
二 老年人自杀的特殊性
第三节 贵州省余庆县S镇的调查与分析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界定
二 S镇老年人自杀的基本情况
三 典型案例访谈记录与分析
第四节 老年人自杀的相关因素
一 老年人自杀的特征
二 老年人自杀的手段、时空选择
三 引发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相关因素
第七章 自杀行为的生物医学及历史文化因素研究
第一节 自杀原因的生物医学观点概述
一 遗传学关于自杀行为的观点
二 5-羟色胺与自杀行为的关系
第二节 传统价值观与自杀
一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死亡观与自杀
二 殉道·殉国·殉节:长风悲歌的永恒感动
三 殉情:源远流长的血色浪漫
四 情殇:纳西族、拉祜族的殉情自杀遗风
五 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回族的死亡观
第三节“自杀”的汉语、日语语词源流考
一 “中国第一部自杀病学的百科全书”
二 日本语言与日本人的自杀
第四节 日本人自杀的历史文化因素
一 义务、义理与传统价值观
二 武士道——源远流长的死亡之道
三 切腹——绝无仅有的“国粹”
四 自杀的审美意识——血腥的渲染与崇尚
五 自杀的“传染性”——集团意识、依赖心理
六 内疚感与拘谨自制的情感方式
七 宗教思想与日本人的自杀
第五节 邪教、迷信与自杀行为
一 世纪末邪教活动猖獗
二 “法轮功”邪教、迷信的影响
第六节 自杀式恐怖主义活动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 恐怖主义及自杀式恐怖袭击
二 自杀式恐怖袭击的特点
三 自杀式恐怖袭击产生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因素
第八章 世界三大宗教的自杀观
第一节 悟空断苦、涅槃寂灭:佛教的自杀观
一 佛教自杀观概说
二 佛教自杀观的缘起论基础
三 佛教自杀观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火狱”与“天园”:伊斯兰教的自杀观
一 伊斯兰教自杀观的道德哲学基础
二 伊斯兰教自杀观概说
三 坚忍、“圣战”与自杀
第三节 《圣经》中的是与非:基督教的自杀观
一 《圣经》中的自杀案例分析
二 基督教教会的自杀观
三 基督教神学家的自杀观:以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为例
四 基督教自杀观的影响及争议
第九章 自杀行为的防治之道
第一节 自杀防治的理论可能
一 杜尔凯姆有关自杀防治的观点
二 弗洛伊德一派的观点
三 国内学界的观点
第二节 自杀防治的现状、问题及可操作性进路
一 我国自杀防治的现状和问题
二 自杀防治的国家进路
第三节 三级预防体系的构建
一 一级预防:改善社会环境
二 二级预防:拯救绝望者
三 三级预防:防范自杀未遂者再度行动
参考文献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