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文明的故事10:卢梭与大革命电子书

(1)荣获普利策奖50周年新版,全球2000万家庭收藏的传世经典,令罗振宇“惊叹”,令高晓松“感慨”,令季羡林“敬佩”,令泰戈尔“共鸣”,被誉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任志强推荐给潘石屹,人类“认识你自己”的书。 (2)理想国经典巨献,在“理想国译丛”之后,新辟“理想国经典馆”系列,馆之作是杜兰特经典巨著《文明的故事》。可团,套装共11卷加送1个订制纸箱(另也有11卷单行本面世),均有精装书衣,护眼阅读的纸张,精心装帧的图片。

售       价:¥

纸质售价:¥152.00购买纸书

27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

出  版  社:理想国|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01

字       数:112.1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世界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文明的故事》丛书简介 《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与其夫人阿里尔的代表作,费时近半世纪写就,是为我们普通读者撰写的大型历史著作。其中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获得1968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杜兰特夫妇因此书荣获1977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这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叙述生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历史折叠了时间和空间。全书共计11卷,超过1000万字,近千幅精美插图,俯瞰110个世纪里人类心智的成就,堪称一部人类文明的“传记”,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哲学、教育、艺术、音乐等领域。万物生长,文明是庞大的社会历程,它把错综复杂的人类文明梳理成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及文艺复兴、文明变迁等几大条。它将浩瀚的历史细节整合为我们可以理解的知识,克服历史叙述中日益严重的碎片化和专业化,致力于提炼出一种整体的历史洞察,期待给予当代人以鲜活的启发,像古希腊神庙箴言一样“认识你自己”。 西方世界期待杜兰特著作的全貌,一等就是30年,每出一卷都好评如潮。中文版《文明的故事》今已全套引,全书共11卷15册,包括《东方的遗产》《希腊的生活》《恺撒与基督》《信仰的时代(上下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理性始的时代》《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时代》《卢梭与大革命(上下册)》《拿破仑时代(上下册)》,*后一卷《拿破仑时代》的结尾,特别收了提炼全书11卷精华、影响我们邦本家国至今的中纪委推荐读本《历史的教训》。 “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旧译《世界文明史》,今按英文原版恢复本来的译名。读者在轻松阅读文明的故事时,可潜移默化地感知人类文明的美妙与伟大。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历史的教训也藏在无尽的时间之中。   ◎  本卷《文明的故事10:卢梭与大革命》内容简介 《卢梭大革命》,是“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第10卷。 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直思想推手,没创造过任何东西,却将所有东西付之一炬。《卢梭与大革命》描绘了一幅“七年战争”至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欧洲全貌。杜兰特以卢梭为中心人物,生动叙述了18世纪知识分子的成长,道德观念与社会秩序的转变,专制统治的极盛与衰落,宗教的去魅与民主的萌芽,同时为这一时代涌现出的无数璀璨光辉的人物作传。杜兰特以通淹的史识和雄健的笔力,编织出一幅伟大时代与杰出人物交相辉映的复杂织锦。 【本卷封面图案】法国大革命时期公共安全委员会标志,上面刻着“法兰西共和国,*且不可分割”,以及“自由、平等、博爱,或者死亡”。<br/>【推荐语】<br/>(1)荣获普利策奖50周年新版,全球2000万家庭收藏的传世经典,令罗振宇“惊叹”,令高晓松“感慨”,令季羡林“敬佩”,令泰戈尔“共鸣”,被誉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任志强推荐给潘石屹,人类“认识你自己”的书。 (2)理想国经典巨献,在“理想国译丛”之后,新辟“理想国经典馆”系列,馆之作是杜兰特经典巨著《文明的故事》。可团,套装共11卷加送1个订制纸箱(另也有11卷单行本面世),均有精装书衣,护眼阅读的纸张,精心装帧的图片。 (3)为什么要读《文明的故事》?因为它提供给你一个整体的历史观,不是碎片化和专业化的。德尔菲神谕说:认识你自己。杜兰特说:认识我们自己的文明。静下心来展读人类的命运,读完之后你会更谦逊。什么年龄来读《文明的故事》?18岁时正好,错过18岁还有28岁,还有38岁,如果你48岁了还有雄心读,也正常,作者撰写这套超过1000万字的书,写到90多岁。把书放在家庭书架上,甚至孩子若有兴趣,会自己去发现。 ☆【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季羡林】——西方学者称威尔•杜兰特的《文明的故事》是一部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台湾学者誉之为 “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是很有见地的,绝不是溢美之词。 ☆【“罗辑思维”主讲 罗振宇】——它是一个人的历史,跟《史记》、《离骚》一样,是把个人心性、见识、忧愤、哲思都注到写作中;它是一部文明大典,这个世界历史,被他梳理成了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文艺复兴、欧洲文明几大条,这种站在历史之巅俯瞰的综合概括能力,让人惊叹不已。 ☆【“晓松奇谈”主讲 高晓松】——美国历史学大师、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Will Durant,1885—1981)有一句名言: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the rest is prejudice(按:中国人总说历史是镜子…… )☆【“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主讲 何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和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Ariel Durant)花了50年时间,写了1500万字,完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的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文明的故事》)。<br/>【作者】<br/>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普利策奖(1968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 早年与胡适均曾师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前期著作以《哲学的故事》一书畅销成名。此后著作亦以其鲜明主张的自由和公平,赢得东方读者包括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的尊重。后半生更以莫大的毅力和勇气撰写《文明的故事》,超级马拉松般持续近半世纪,曾环球考察实地历史(包括广东、上海等地),后一段写作行程幸有金婚伴侣杜兰特夫人执笔加,终于留下这一部传世之作。 杜兰特博士亦可谓20世纪会讲故事的人,讲完了“哲学的故事”,再讲“文明的故事”。终其一生,他都热情地致力于将哲学和知识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化复杂为易懂,我们读者获益良多。 他说,历史的教训,就是我们总也记不住教训。在人类的程上,直线往往是两之间长的距离。而从成功到一败涂地,也只是历史的一念之差而已。历史不是一个可以被推或抵抗的程,这也是历史周期律反复证明的。 经典不愧为经典,几乎没有人对文明做过这样细致的滴水研磨(有别于此前的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同时代的汤因比《历史研究》、此后的麦克尼尔《世界史》),而《文明的故事》位列成功的史学系列,成为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启蒙读物,亦使初版者美国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傲然于全球出版界。90年代以来,全书11卷制作成完整的英语有声读物,继续启示新一代以博雅智慧迎对21世纪的未来冲。<br/>
目录展开

总目录

卢梭与大革命(上)

目录

致读者

谢词

第一部 卢梭与法国

第一章 流浪者卢梭(1712—1756)

《忏悔录》

无家可归(1712—1731)

姆妈(1729—1740)

里昂、威尼斯、巴黎(1740—1749)

文明是一种疾病吗?

巴黎与日内瓦(1750—1754)

文明的罪恶

保守成分

逃离巴黎(1756)

第二章 “七年战争”(1756—1763)

怎样发动一场战争

“不法之徒”(1756—1757)

从布拉格到罗斯巴赫

受困之狐(1757—1760)

大英帝国的建立

精疲力竭(1760—1762)

和平

第三章 国家的命运

夫人去世

法国的复兴

重农主义者

杜尔哥得势(1727—1774)

共产主义者

路易十五

杜巴利夫人

舒瓦瑟尔

议院的反叛

国王驾崩

第四章 生活的艺术

道德与美德

音乐

戏剧

马蒙泰尔

艺术

沙龙

第五章 年高德劭的伏尔泰(1758—1778)

善良的领主

作家之王

伏尔泰政治学

改革者

伏尔泰其人

第六章 浪漫派作家卢梭(1756—1762)

隐庐(1756—1757)

恋爱

费尽心机

与哲学家的破裂

《新爱洛漪丝》

第七章 哲学家卢梭

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

第八章 卢梭的流浪生活(1762—1767)

逃亡

卢梭与大主教

卢梭与加尔文教派

卢梭与伏尔泰

博斯韦尔会见卢梭

《科西嘉宪法草案》

逃亡者

卢梭在英国

第二部 卢梭时代的南欧

第一章 意大利沃土(1715—1759)

自然景色

音乐

宗教

从都灵到佛罗伦萨

亚得里亚王后——威尼斯

罗马

那不勒斯

第二章 葡萄牙与蓬巴尔(1706—1782)

约翰五世(1706—1750)

蓬巴尔与耶稣会士

改革家蓬巴尔

过去的胜利

第三章 西班牙与启蒙运动(1700—1788)

背景

菲利普五世(1700—1746)

斐迪南六世(1746—1759)

启蒙运动进入西班牙

查理三世(1759—1788)

西班牙人的性格

西班牙人的心智

西班牙的艺术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

第四章 再会!意大利!(1760—1789)

临别漫游

教皇、国王和耶稣会士

法律与贝卡里亚

两位冒险家

温克尔曼

艺术家们

音乐

阿尔费耶里

第五章 奥地利之启蒙运动(1756—1790)

新帝国

玛丽亚·特蕾莎

成长中的约瑟夫(1741—1765)

母与子(1765—1780)

开明的专制君主(1780—1790)

奥皇与帝国

去世

第六章 音乐改革

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1714—1787)

约瑟夫·海顿(1732—1809)

第七章 莫扎特

神童(1756—1766)

青春期(1766—1777)

音乐与婚姻(1777—1778)

巴黎沧桑(1778)

萨尔斯堡与维也纳(1779—1782)

作曲家生涯

精神与肉体

巅峰时期(1782—1787)

落魄(1788—1790)

安魂曲(1791)

第三部 卢梭时代的宗教

第一章 伊斯兰教(1715—1796)

土耳其

非洲的伊斯兰教

波斯(1722—1789)

第二章 俄罗斯插曲(1725—1762)

统治与功勋

宗教和文化

俄罗斯的政治(1725—1741)

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1741—1762)

彼得与叶卡捷琳娜(1743—1761)

彼得三世(1762)

第三章 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

专制君主

情夫

哲学家

政治家

经济学家

战士

女人

文学

艺术

生命之旅的终站

卢梭与大革命(下)

目录

第四章 波兰之劫(1715—1795)

波兰一览(1715—1764)

萨克森诸王(1697—1763)

波尼亚托夫斯基

第一次瓜分(1768—1772)

波兰的启蒙时期(1773—1791)

解体(1792—1795)

第五章 腓特烈大帝时代的德国(1756—1786)

获胜者腓特烈

重建普鲁士

诸侯国

日耳曼启蒙运动

莱辛(1728—1781)

浪漫的复古运动

狂飙运动

艺术家们

巴赫之后

“老年的”腓力兹(腓特烈)

第六章 康德(1724—1804)

绪论

《纯粹理性批判》(1781)

《实践理性批判》(1788)

《判断力批判》(1790)

宗教与理性(1793)

改革家

遗著

第七章 到魏玛之路(1733—1787)

日耳曼的雅典

维兰德(1733—1775)

“普罗米修斯”歌德(1749—1775)

赫尔德(1744—1776)

席勒的游历岁月(1759—1787)

第八章 魏玛盛世(1775—1805)

维兰德续篇

赫尔德(1777—1803)

枢密顾问官歌德(1775—1786)

歌德旅居意大利(1786—1788)

歌德的公职生涯(1788—1794)

席勒的教职生活(1787—1794)

席勒与歌德(1794—1805)

第九章 歌德的晚年(1805—1832)

歌德与拿破仑

《浮士德》:第1卷

歌德的恋情

科学家歌德

哲学家歌德

《浮士德》:第2卷

生命的终结(1825—1832)

第十章 犹太人(1715—1789)

争取生存

神秘的慰藉

门德尔松

走向自由

第十一章 从日内瓦到斯德哥尔摩

瑞士人(1754—1798)

荷兰人(1715—1795)

丹麦人(1715—1797)

瑞典人(1718—1771)

第四部 卢梭时代的英国

第一章 工业革命

原因

要素

开展

结果与影响

第二章 政坛风云(1756—1792)

政治结构

主要人物

国王与国会

国会与人民

英国与美洲

英国与印度

英国与法国大革命

英雄隐退

第三章 英国人(1756—1789)

英国习俗

英国的世风

信仰与怀疑

布莱克斯通、边沁与法律

戏院

伦敦

第四章 雷诺兹时代(1756—1790)

音乐家

建筑师

韦奇伍德

雷诺兹

凯恩斯博罗

第五章 英格兰之邻(1756—1789)

格拉顿的爱尔兰

苏格兰的文化背景

苏格兰启蒙运动

亚当·斯密

罗伯特·彭斯

博斯韦尔

第六章 文坛景象(1756—1789)

出版界

斯特恩

范尼·伯尔尼

霍勒斯·沃波尔

吉本

查特顿和考伯

奥立弗·哥尔斯密

第七章 塞缪尔·约翰逊(1709—1784)

缺憾的年代(1709—1746)

字典(1746—1755)

迷人的圈子

旷世天才(大熊星)

保守的心灵

晚年(1763—1780)

解脱(1781—1784)

博斯韦尔

第八章 最后的荣耀(1774—1783)

王位继承者(1754—1774)

法国政府

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

老实而懦弱的国王

杜尔哥当政(1774—1776)

内克的第一执政期(1776—1781)

法国与美国

第九章 死亡与哲学家(1774—1780)

伏尔泰晚年

卢梭晚年(1767—1778)

接踵而至的死讯

最后的哲学家

哲学家与革命

第十章 光明前夕(1774—1789)

宗教与革命

生活的边缘

沙龙名流

音乐

路易十六时代的艺术

文学

博马舍

第十一章 法国大革命的分析(1774—1789)

贵族与革命

农民与革命

工业与革命

中产阶级与革命

力量的聚集

第十二章 政治的溃乱(1783—1789)

钻石项链(1785)

卡洛纳(1783—1787)

布里耶纳(1787—1788)

内克再当大任(1788—1789)

米拉波

最后的预演(1789)

三级议会(1789)

冲向巴士底监狱

结语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