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医学之道—国医大师陆广莘论医集(增订版)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74.00购买纸书

26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陆广莘

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01

字       数:59.4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陆广莘论论医集主要围绕健康医学理论展开,视角独特,内容系统全面,发前人之未发,从中可以看出一代中医大师对中医学的思索,其学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更从其对健康医学理论的论述对中医学的本质、中医学的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认识。本文集汇集陆老的全部论文,对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有一个全面、系统地整理与总结,对其学术思想传承、中医学的理论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录展开

版权页

作者简介

中医学之道:

它要求:

1. 从实际出发:

2. 实事求是:

3. 有的放矢:

4. 讲求实效:

阴阳自和,升降出入

作者小传

前言

一、本立而道生

二、从实际出发

三、辨证与辨病

四、生生之为道

一、学术思想评论

中医学的学术思想

1.读章次公“从章太炎先生‘论中医与五行说’谈起”以后

2.论王履的医学思想及其对明清医学的影响

3.命门学说源流考

基本概念及其历史演变

临床发展及学说的形成

4.历多达妙,失多而悟其要

5.以人类为中心

6.医学功利观

7.医者意也,医者技也

8.药害问题

9.莫不为利,莫不为害

10.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11.如何正确对待中医和中医如何正确对待

12.振兴中医之道,贵在自知之明

13.关于“伤寒学与《伤寒论》学”的评阅意见

14.对刊授教材《温病学》的评阅意见

15.对刊授教材《中医各家学说》的评阅意见

16.中医主要历史概况及其基本概念

17.攀登中医学术思想高峰

18.章次公先生小传

19.对中医药传承问题的学习和思考

二、临证实践反思

中医辨证论治环路

20.中医对肾炎的认识及其治疗原则

21.四年来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初步总结与探讨(摘要)

讨论

22.黑锡丹治疗哮喘及发生轻度铅中毒的病例报告(摘要)

23.糖尿病综合治疗50例初步观察(摘要)

病例来源和方法

结果

讨论

摘要

24.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辨病和辨证问题

25.治病必求本与辨症论治(摘要)

26.病名、证候与中医诊断学

病和病名

证和辨证

诊和判断

养生知本和治病求本

27.中医临证研究和方法论问题

28.论中医学特色与治则学研究

29.当代中医的使命和临床思维方法

30.论辨证与辨病问题

把证归属于病是战略观念失误

中、西医辨病论治的历史经验

证是医学对象的整体边界效应

辨证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31.大运动量训练及其疲劳恢复的中医学观点

32.刮痧排毒疗法蕴藏了哪些新的医学思想

33.癫痫的中医观点

34.全科医学与中医学

35.中医临证研究方法问题

36.中医药学与血管性痴呆

37.稳态调节与中医养生保健

38.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39.关于非典型肺炎的防治

40.用界面医学原理解读刮痧疗法

41.获得心安身健的幸福真经——中医学之道

中医学的生生之道

三、中医研究问题

中医研究主题:养生治病必求于本

42.对“中国历代对于糖尿病的记载和贡献”一文的几点意见

43.论中医的诊疗思想

健康与疾病

邪实与正虚

血气与阴阳

治病与致病

简单的结语

44.加强中医研究,发展中医学术

45.对中医学术及其发展战略的系统思考

确立主体发展目标

扬长必先认识潜能

恢复主体良性循环

46.中医学传统科研方法论

47.马属动物驴“脾气虚”证的实验研究

48.脾气虚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对实验方法的探索

对实验观察的讨论

49.肝郁气滞血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鉴定会上的发言

50.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发扬中医学

51.提高主体选择吸收利用能力

52.积极的自我稳态的生态医学

53.医学的目的与对象问题

54.和而不同,超越包容——记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55.根本在于自立自强自主创新——《中医存亡论》代序

君子务本 返本以开新

背靠传统 温故而知新

超越包容 综合以创新

56.《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现代中医生理学和中药药理学》序

57.从中医学出发思考问题

跨世纪的反思

中医学的特色

中医学的责任

58.重建中医主体价值体系

59.人的生存质量与中医学生生之道

60.21世纪中医学向何处去

61.坚定中医学的自我学科主体意识——铭记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大师的教诲:自信、自立、自强

62.杂议“中医百年”——在“2005亚太传统医药论坛暨《亚太传统医药》第一届第一次编委会会议”上的发言

63.中医现代化从哪里出发

64.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读书》杂志“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讨论会上的讲话

65.重铸中华医魂——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之道

四、思路方法探索

辨病求本与辨证求本

66.关于“辨证论治”的辩证法问题

“辨证”不是病理诊断

辨病向辨证的发展

“论治”不是对病变的纠正

中西医结合

67.现代科学发展趋势和中国医学发展模式

68.论中西医结合研究

69.中医学研究与中西医的结合

70.中医研究与研究中医

中医研究

研究中医

中医理论

务本论道

中医特色

71.中医学的基础研究问题

72.中医理论向何处去

73.务本论道——中西医学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74.对中西医结合的中医学思考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证从属于病的认同危机

辨证论治的中医学特色

需要建构主体价值体系

75.中医学发展的“务本论道”

76.21世纪中医学术发展的展望

医学的现代化发展取向

中医学的本质功能要求

77.中西医结合的务本论道

78.西医疾病模型与中医学生生之道

79.中西医结合需要从医学模式上突破

80.人类健康生态医学实践目标模式

81.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脚下—— 《科技中国》对陆广莘的专访

82.医学的健康与健康的医学

83.医学整合的境界、胸怀和志气

84.医学为何,中医何为?

五、基础理论假说

中医学观控对象和基础理论

85.气血津液在藏象和辨症中的地位

86.试论津液

87.阴阳自和稳态演化模型

88.中医学的理论模型及其临床思维方法

养生知本与治病求本

阴阳自和的稳态模型

辨证论治与辨症论治

症的模型结构与功能

89.中医“证”的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90.怎样理解中医的证——从辨证到求本的认识论分析

91.首届“中医证的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小结报告

92.“证——病症正”辨

93.中医学对象和实践及其理论体系

94.中医基础理论问题

95.医学的目的与中医学的特色

96.中医生生之道——中和位育的生态智慧学

生生之道的生态智慧学

辨证论治的健康智慧学

证·辨证·辨证求本

97.中医药学独特理论体系的渊源和发展——生命发展观与中医理论

98.中医辨证论治的证候反应动力学

99.中医学的人类健康生态目标模式——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100.证候理论概念属人性质问题——从疾病医学教条统治下解放出来

101.健康生态学的中医特色

102.辨证论治、生生之道的科学精神

103.中医学生生之道的创生性实践功能目标动力学

104.大德曰生厚德载物

六、建言献策

105.给科技部程津培副部长的一封信

106.给卫生部佘靖副部长的一封信

附录

我是否也能参透

(译文)

(原文)

陆大夫广莘先生传略叙

陆广莘健康医学思想

1 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2 天人合德,生态共演——中医学的目的

3 参赞天地之化育——中医学的方法

4 养生保健治病必求于本——中医学的对象

5 厚德载物——中医学的发展

论文撰写年表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