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斯瓦尔巴德群岛:北极科研大本营电子书

立足于弘扬科学家的探险精神。  展现考察地区的地理状况、风土人情。  生动再现科学家探险考察生态环境时的艰辛历程。   体现科学考察的重大意义以及对考察地区今后发展和保护的深度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先生作序。 参与此套丛书编写的作者既有科技工作者、新闻记者又有作家,这套丛书是他们亲临科学考察*线的真实手记。各位作者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深刻体验记录了科学考察中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 这套丛书还能让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了解更多关于野外科学考察的基本知识和真实情况,是难得的科普佳作。

售       价:¥

纸质售价:¥51.30购买纸书

6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陶宝祥 主编 孙丹平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01

字       数:8.9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科普读物 > 人类/生物生态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北极是对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也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重研究的区域。而在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德群岛由于其适宜的条件,适合人们长期在此地展科研等活动。2002 年,由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来到了北极,启了他们的探险之旅。  本书作者为科考队的随行记者,她通过本书回顾了《斯瓦尔巴德条约》签署的历史,记录下了我国国 旗第 一次飘扬在北极上空的过程,其中不乏遭遇的困难与国 歌响起时人们的激动之情。作者通过亲身经历讲述了科考队员在极地工作的艰辛与快乐,通过所见所闻将地球北极城市的模样和人们生活的情景向我们娓娓道来。 本书适合对北极与科考活动感兴趣的读者阅读。<br/>【推荐语】<br/>立足于弘扬科学家的探险精神。  展现考察地区的地理状况、风土人情。  生动再现科学家探险考察生态环境时的艰辛历程。   体现科学考察的重大意义以及对考察地区今后发展和保护的深度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先生作序。 参与此套丛书编写的作者既有科技工作者、新闻记者又有作家,这套丛书是他们亲临科学考察*线的真实手记。各位作者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深刻体验记录了科学考察中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 这套丛书还能让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了解更多关于野外科学考察的基本知识和真实情况,是难得的科普佳作。<br/>【作者】<br/>孙丹平为《北京青年报》环保记者。于1999年6月、2000年2月及2003年6月三次深可可西里无人区,参加反盗猎队伍在线的战斗,是我国位深可可西里无人区腹地的女记者,也是我国三次深可可西里无人区腹地的女记者。她三次参加中科院组织的国际科学考察,作为随队记者,全程参与和报道了北极、澜沧江- 湄公河、尼罗河的科考活动。<br/>
目录展开

内容提要

前言

1 斯瓦尔巴德群岛在哪里

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地球最北端的群岛

斯瓦尔巴德群岛印象

冻土层上令人难以置信的绿色

环境保护法规最严苛的地方

2 北极科研的大本营

《斯瓦尔巴德条约》造就的极地科考前沿

地质科学的天堂

地球最北端的大学

北极科学城

“细菌木乃伊”与“末日种子仓库”

3 穿越77年找回你

地球最北端升起五星红旗

越来越“热”的北极冰海

被中国人遗忘了77年的《斯瓦尔巴德条约》

中国人与北极的渊源

《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

4 驻扎在世界最北端的城市——朗伊尔城

有人居住的最北端的群岛因煤而兴

在朗伊尔城安营扎寨

你好,中国人

5 极地科考——累但精彩纷呈

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

目睹建立大气观测站的艰辛

世界上第一个在北极冰湖中钻取岩芯的科考队

去冰盖上取雪样

植物组采集了当地近一半的植物标本

冰川组首次采集到雪藻

6 体验极昼

极昼感受

适应极地生活

7 斯瓦尔巴德群岛的生命

停在窗台上的燕鸥

邂逅北极驯鹿

斯瓦尔巴德群岛的象征——北极熊

北极雪橇狗

生命仍然怒放在极北的冻土上

8 探访当地居民

打“飞的”去邻近的居民点

斯维亚煤矿,冰川下采煤

俄罗斯社区——巴伦支堡

地球最北端的社区——新奥尔松

9 告别斯瓦尔巴德群岛

完成科考任务

科考队拔营回国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