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杜怀棠临床经验集电子书

    杜怀棠教授从事中医事业五十余年,先生多年来孜孜不倦,勤求博采,在继承前贤经验基础上,又在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等方面颇具心得和感悟,成为具有高深理论基础、独到学术思想、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大家。因此,杨晋翔、王成祥、魏汉林整理和搜集杜怀棠教授的临床经验、医论医话及医案等,编写了《杜怀棠临床经验集》,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杜怀棠教授的学术思想。从医家传略、学术思想大要、临证治要、内科心得、医案精选五部分行编写。

售       价:¥

纸质售价:¥14.00购买纸书

8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杨晋翔、王成祥、魏汉林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01

字       数:19.8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杜怀棠教授从事中医事业五十余年,先生多年来 孜孜不倦,勤求博采,在继承前贤经验基础上,又在 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等方面颇具心得和感悟、成为具有 高深理论基础、独到学术思想、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 大家。      杨晋翔、王成祥、魏汉林主编的《杜怀棠临床经 验集》从医家传略、学术思想大要、临证治要、内科 心得、医案精选五部分行编写。其中医家传略简要 介绍杜怀棠教授的成才之路;学术思想大要主要介绍 杜怀棠教授寒温统一辨治热病的思想;临证治要方面 ,以内科病证为纲,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证备要 为目,论述杜怀棠教授的辨证论治经验;内科心得方 面记述了杜怀棠教授在长期临床与科研工作中的心得 体会与感悟,内容涉及理、法、方、药等;医案精选 部分,以病案的形式,将杜怀棠教授对具体病证的诊 治经验展示出来,便于临床学习与借鉴,更好地深刻 领会杜怀棠教授临床经验之精髓。因此,《杜怀棠临 床经验集》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 ,同时能够帮助读者领悟杜怀棠教授的辨证思路和学 术内涵。<br/>【推荐语】<br/>    杜怀棠教授从事中医事业五十余年,先生多年来孜孜不倦,勤求博采,在继承前贤经验基础上,又在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等方面颇具心得和感悟,成为具有高深理论基础、独到学术思想、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大家。因此,杨晋翔、王成祥、魏汉林整理和搜集杜怀棠教授的临床经验、医论医话及医案等,编写了《杜怀棠临床经验集》,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杜怀棠教授的学术思想。从医家传略、学术思想大要、临证治要、内科心得、医案精选五部分行编写。<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杜怀棠临床经验集》编委会

前 言

医家传略

1.治病救人,感性认识源于乡间中医

2.因病求医,萌生学中医、做中医师的心愿

3.步入中医学府,实现行医梦想,积极投身于中医医、教、研事业

4.退休后发挥余热,坚持门诊,做好传承工作

学术思想大要——寒温统一,辨治热病

1.通宣理肺

2.清热解毒

3.通腑降浊

4.和解平调

5.祛邪不忘扶正

6.重视病后调治

临证治要

感 冒

【病因病机】

1.感受六淫邪气

2.感受时邪疫毒

【辨证论治】

1.风寒证

2.风热证

3.暑湿证

【临证备要】

1.把握治则

2.不离宣肺

3.稍佐清热

4.汗法应用

5.发热的处理

咳 嗽

【病因病机】

1.外感

2.内伤

【辨证论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2.风热犯肺

3.风燥伤肺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2.痰热郁肺

3.肝火犯肺

4.肺阴亏耗

【临证备要】

1.新发咳嗽治疗要点

2.感冒后咳嗽治疗要点

哮 证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

2.饮食不当

3.体虚生痰

【辨证论治】

一、发作期

1.寒哮

2.热哮

二、缓解期

1.肺虚

2.脾虚

3.肾虚

【临证备要】

1.祛邪勿忘固本

2.辨风邪,提防传变

3.辨寒热,防峻剂伤正

喘 证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

2.饮食不当

3.情志不调

4.劳欲、久病

【辨证论治】

一、实喘

1.风寒袭肺

2.表寒里热

3.痰热郁肺

4.痰浊阻肺

5.肺气郁痹

二、虚喘

1.肺虚

2.肾虚

【临证备要】

1.不可见喘只治喘

2.分期辨治

肺 痈

【病因病机】

1.感受风热

2.痰热素盛

【辨证论治】

1.初期

2.成痈期

3.溃脓期

4.恢复期

【临证备要】

1.成痈期及溃脓期

2.恢复期

3.缓解期

肺 痨

【病因病机】

1.感染“痨虫”

2.正气虚弱

【辨证论治】

1.肺阴亏损

2.阴虚火旺

3.气阴耗伤

4.阴阳两虚

【临证备要】

1.重视健脾

2.掌握虚实夹杂的病机

肺 胀

【病因病机】

1.久病肺虚

2.感受外邪

【辨证论治】

1.痰浊壅肺

2.痰热郁肺

3.痰蒙神窍

4.肺肾气虚

5.阳虚水泛

【临证备要】

1.病机关健

2.治疗大法

肺 痿

【病因病机】

1.久病损肺

2.误治津伤

【辨证论治】

1.虚热证

2.虚寒证

【临证备要】

1.重视脾胃,兼顾肝肾

2.病程发展,多错杂之证

痰 饮

【病因病机】

1.外感寒湿

2.饮食不当

3.劳欲所伤

【辨证论治】

1.脾阳虚弱

2.饮留胃肠

【临证备要】

1.温药和之

2.重视行气活血药的使用

心 悸

【病因病机】

1.心虚胆怯

2.心血不足

3.阴虚火旺

4.心阳不振

5.水饮凌心

6.瘀血阻络

【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2.心血不足

3.阴虚火旺

4.心阳不振

5.水饮凌心

6.心血瘀阻

【临证备要】

1.四诊合参,明确证型

2.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3.注重脉象

胸 痹

【病因病机】

1.寒邪内侵

2.饮食不当

3.情志失调

4.年迈体虚

【辨证论治】

1.心血瘀阻

2.痰浊壅塞

3.阴寒凝滞

4.心肾阴虚

5.气阴两虚

6.阳气虚衰

【临证备要】

1.胸痹的治疗大法

2.泻实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

3.治本重视脾肾

不 寐

【病因病机】

1.劳虑过度,心脾两伤

2.阳不交阴,心肾不交

3.阴虚火旺,肝阳扰动

4.心虚胆怯,心神不安

5.胃气不和,夜卧不安

【辨证论治】

一、实证

1.肝郁化火

2.痰热扰心

二、虚证

1.阴虚火旺

2.心脾两虚

3.心胆气虚

【临证备要】

1.老年患者的调治

2.年轻患者的调治

3.难治性失眠

汗 证

【病因病机】

1.肺气不足

2.营卫不和

3.阴虚火旺

4.邪热郁蒸

【辨证论治】

1.肺卫不固

2.营卫不和

3.阴虚火旺

4.邪热郁蒸

【临证备要】

1.治在调和营卫

2.重视活血化瘀

3.参合收敛固涩

血 证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2.饮食不节

3.情志过极

4.劳倦过度

5.久病或热病之后

【辨证论治】

一、鼻衄

1.热邪犯肺

2.胃热炽盛

3.肝火上炎

4.气血亏虚

二、齿衄

1.胃火炽盛

2.阴虚火旺

三、咳血

1.燥热伤肺

2.肝火犯肺

3.阴虚肺热

四、吐血

1.胃热壅盛

2.肝火犯胃

3.气虚血溢

五、便血

1.肠道湿热

2.脾胃虚寒

六、尿血

1.下焦热盛

2.肾虚火旺

3.脾不统血

4.肾气不固

七、紫斑

1.血热妄行

2.阴虚火旺

3.气不摄血

【临证备要】

1.首分虚实

2.次分脏腑

3.结合出血部位对症用药

痴 呆

【病因病机】

1.年迈体虚

2.情志所伤

3.久病耗损

【辨证论治】

1.髓海不足

2.脾肾两虚

3.痰浊蒙窍

4.瘀血内阻

【临证备要】

1.首辨虚实

2.培补肝肾

3.佐使之法

痫 病

【病因病机】

1.七情失调

2.先天因素

3.脑部外伤

【辨证论治】

1.风痰闭阻

2.痰火内盛

3.心肾亏虚

【临证备要】

1.理顺病机治则

2.分清标本缓急

呕 吐

【病因病机】

1.外邪犯胃

2.饮食失调

3.情志失调

4.脾胃虚弱

【辨证论治】

1.外邪犯胃证

2.饮食停滞证

3.肝气犯胃证

4.痰饮内停证

5.脾胃虚寒证

6.胃阴亏虚证

【临证备要】

1.注意通降药的应用

2.恰当应用止呕法

呃 逆

【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

2.情志失调

3.正气亏虚

【辨证论治】

1.胃寒气逆证

2.胃火上逆证

3.肝气犯胃证

4.脾胃阳虚证

5.胃阴不足证

【临证备要】

1.开宣肺气治疗呃逆

2.对呃逆预后转归的判断

胃 痛

【病因病机】

1.外邪犯胃

2.饮食伤胃

3.情志不畅

4.脾胃虚弱

【辨证论治】

1.寒邪客胃证

2.饮食伤胃证

3.肝气犯胃证

4.湿热中阻证

5.瘀血停胃证

6.胃阴亏耗证

7.脾胃虚寒证

【临证备要】

1.运用通降药治疗胃痛

2.燥润药在胃痛治疗中的运用

3.运用芳香、清化药治疗胃痛

痞 满

【病因病机】

1.表邪入里

2.食滞中阻

3.痰湿阻滞

4.情志失调

5.脾胃虚弱

【辨证论治】

1.邪热内陷证

2.饮食停滞证

3.痰湿内阻证

4.肝郁气滞证

5.脾胃虚弱证

【临证备要】

1.主用通降,慎用开破

2.补法宜慎用

腹 痛

【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

2.饮食不节

3.情志失调

4.阳气素虚

【辨证论治】

1.寒邪内阻证

2.湿热壅滞证

3.饮食积滞证

4.肝郁气滞证

5.瘀血内停证

6.中虚脏寒证

【临证备要】

1.温通之法治疗腹痛

2.清热通腑法治疗急性热证腹痛

泄 泻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2.饮食所伤

3.情志失调

4.病后体虚

5.禀赋不足

【辨证论治】

一、暴泻

1.寒湿内盛证

2.湿热伤中证

3.食滞肠胃证

二、久泻

1.脾胃虚弱证

2.肾阳虚衰证

3.肝气乘脾证

【临证备要】

1.灵活运用健脾与运脾

2.久泻不可利小便

3.不可轻用补涩法

痢 疾

【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

2.饮食不节

【辨证论治】

1.湿热痢

2.疫毒痢

3.寒湿痢

4.阴虚痢

5.虚寒痢

6.休息痢

【临证备要】

1.阿米巴痢疾

2.单验方治疗

3.灌肠疗法

便 秘

【病因病机】

1.胃肠积热

2.气机郁滞

3.血少阴亏

4.阴寒凝滞

【辨证论治】

1.胃肠积热

2.气机郁滞

3.气虚便秘

4.血虚便秘

5.阳虚便秘

【临证备要】

胁 痛

【病因病机】

1.情志失调

2.饮食所伤

3.外感湿热

4.跌仆损伤

5.劳欲久病

【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证

2.肝胆湿热证

3.瘀血阻络证

4.肝络失养证

【临证备要】

1.治疗胁痛宜疏肝柔肝兼顾

2.治疗胁痛应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

3.治疗胁痛可应用针对性药物

黄 疸

【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

2.饮食所伤

3.脾胃虚寒

4.积聚转化

【辨证论治】

一、阳黄

1.热重于湿证

2.湿重于热证

3.胆热郁结证

二、急黄

1.疫毒炽盛证

2.热毒内陷证

三、阴黄

1.寒湿阻遏证

2.肝郁血瘀证

3.脾虚湿滞证

【临证备要】

1.利湿之法治疗黄疸

2.综合检查明根源

鼓 胀

【病因病机】

1.黄疸、胁痛及积聚久治不愈

2.酒食不节

3.情志不调

4.虫毒感染

【辨证论治】

1.气滞湿阻证

2.水湿困脾证

3.水热蕴结证

4.瘀结水留证

5.阳虚水盛证

6.阴虚水停证

【临证备要】

1.鼓胀宜分期治疗

2.鼓胀并发症治疗

3.鼓胀饮食调摄

积 聚

【病因病机】

1.外感寒邪

2.情志失调

3.饮食所伤

4.病后所致

【辨证论治】

一、聚证

1.肝气郁结证

2.食滞痰阻证

二、积证

1.气滞血阻证

2.瘀血内结证

3.正虚瘀结证

【临证备要】

1.积聚应明确病变部位

2.积聚治疗应顾护正气,慎用攻伐

眩 晕

【病因病机】

1.肝肾阴虚

2.风阳上扰

3.气血亏虚

4.痰浊中阻

5.瘀血阻脑

【辨证论治】

1.肝肾阴虚证

2.风阳上扰证

3.气血亏虚证

4.痰浊中阻证

5.瘀血阻脑证

【临证备要】

1.眩晕以内伤虚证为主

2.眩晕实证以瘀血为主

头 痛

【病因病机】

1.外感六淫

2.内伤不足

【辨证论治】

1.风寒头痛证

2.风热头痛证

3.风湿头痛证

4.肝阳上亢证

5.气虚头痛证

6.血虚头痛证

7.肾虚头痛证

8.痰浊头痛证

9.瘀血头痛证

【临证备要】

1.祛风之法治疗外感头痛

2.清肝平肝治疗内伤头痛

郁 病

【病因病机】

1.郁怒气滞

2.情志不遂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证

2.肝郁化火证

3.气滞痰郁证

4.忧郁伤神证

5.心脾两虚证

6.阴虚火旺证

【临证备要】

1.理气是治疗郁病的大法

2.注重心理调节

中 风

【病因病机】

1.正气虚弱,内伤积损

2.情志过极,化风生火

3.饮食不节,痰浊内生

【辨证论治】

1.肝阳暴亢证

2.风痰阻络证

3.痰热腑实证

4.气虚血瘀证

5.阴虚风动证

6.风火闭窍证

7.痰火闭窍证

8.痰湿蒙窍证

9.元气衰败证

10.后遗症期

【临证备要】

1.滋阴息风是治疗中风大法

2.分清虚实,兼而治之

3.针药并用

颤 证

【病因病机】

1.风阳内动

2.痰热动风

3.瘀血夹风

4.髓海不足

5.气血亏虚

【辨证论治】

1.风阳内动证

2.痰热动风证

3.瘀血夹风证

4.髓海不足证

5.气血亏虚证

【临证备要】

1.颤证以内伤虚证为主

2.治疗颤证慎用风药

痿 证

【病因病机】

1.肺热伤津。筋失濡养

2.湿热浸淫,筋脉阻滞

3.脾胃亏虚,精微不布

4.肝肾精亏,髓枯筋痿

【辨证论治】

1.肺热伤津,筋失濡养证

2.湿热浸淫,筋脉阻滞证

3.脾胃亏虚,精微不布证

4.肝肾精亏,髓枯筋痿证

【临证备要】

1.“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大法

2.补益肝肾是治疗痿证的基本方法

3.治痿宜多法并用

痹 证

【病因病机】

1.风寒湿邪,侵袭人体

2.感受热邪,或它邪久郁化热

【辨证论治】

1.行痹

2.痛痹

3.着痹

4.风湿热痹

【临证备要】

1.祛风通络是治疗痹证的大法

2.痹证后期常常兼有瘀血

水 肿

【病因病机】

1.风邪外袭,肺失通调

2.湿毒浸淫,内归脾肺

3.水湿浸渍,脾气受困

4.湿热内盛,三焦壅滞

5.饮食劳倦,伤及脾胃

6.房劳过度,内伤肾元

【辨证论治】

1.风水泛滥证

2.湿毒浸淫证

3.水湿浸渍证

4.湿热壅盛证

5.脾阳虚衰证

6.肾阳衰微证

【临证备要】

1.治疗水肿当分清标本缓急

2.治疗水肿当分清表邪性质

3.利水要防止伤阴

淋 证

【病因病机】

1.膀胱湿热

2.脾肾亏虚

3.肝郁气滞

【辨证论治】

1.热淋

2.石淋

3.气淋

4.血淋

5.膏淋

6.劳淋

【临证备要】

1.治疗淋证当分清标本缓急

2.平时加强调养护理

癃 闭

【病因病机】

1.湿热蕴结

2.肺热气壅

3.脾气不升

4.肾元亏虚

5.肝郁气滞

6.尿路阻塞

【辨证论治】

1.膀胱湿热证

2.肺热壅盛证

3.肝郁气滞证

4.尿道阻塞证

5.脾气不升证

6.肾阳虚惫证

【临证备要】

1.分清病情轻重

2.治疗癃闭重症当多法并用

3.注意兼夹证治疗

腰 痛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2.气血瘀滞

3.肾亏体虚

【辨证论治】

1.寒湿腰痛证

2.湿热腰痛证

3.瘀血腰痛证

4.肾虚腰痛证

【临证备要】

1.重视祛风法治疗外感腰痛

2.注意区别妇科、外科疾病所致腰痛

遗 精

【病因病机】

1.君相火动,心肾不交

2.湿热下注,热扰精室

3.肾虚精关不固

【辨证论治】

1.心肾不交证

2.湿热下注证

3.劳伤心脾证

4.肾虚不固证

【临证备要】

1.遗精宜分虚实

2.治疗遗精不宜过早固涩

3.调情移志是治疗遗精的重要方法

虚 劳

【病因病机】

1.先天不足

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4.大病久病,失于调养

5.失治误治,耗伤精气

【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证

2.肺肾气虚证

3.气血亏虚证

4.肝肾阴虚证

5.脾肾阳虚证

6.心肾阳虚证

7.肾精亏虚证

8.肾阴阳两虚证

【临证备要】

1.注意虚中夹实

2.治疗虚劳当以健脾胃、补肝肾为主

消 渴

【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

2.情志失调

3.劳欲过度

4.禀赋不足

【辨证论治】

1.津伤燥热证

2.阴精亏虚证

3.气阴两虚证

4.阴阳两虚证

5.瘀血阻络证

【临证备要】

1.消渴早期以阴虚燥热为主

2.消渴后期兼有瘀血证

3.消渴总属阴虚燥热,慎用温药

内伤发热

【病因病机】

1.肝经郁热

2.瘀血阻滞

3.中气不足

4.血虚失养

5.阴精亏虚

【辨证论治】

1.肝郁发热证

2.瘀血发热证

3.气虚发热证

4.血虚发热证

5.阴虚发热证

【临证备要】

1.内伤发热以正虚为主

2.治疗内伤发热要缓慢图功

癌 症

【病因病机】

1.外感病邪,气血凝结

2.内伤七情,脏腑亏损

3.饮食劳倦,正虚邪留

4.先天不足,禀赋异常

【辨证论治】

一、肺癌

1.痰湿蕴肺证

2.气血瘀滞证

3.阴虚毒热证

4.气阴两虚证

二、胃癌

1.肝胃不和证

2.瘀毒内结证

3.痰湿凝滞证

4.脾胃虚寒证

5.胃热伤阴证

三、肝癌

1.气滞血瘀证

2.湿热聚毒证

3.脾虚湿困证

4.肝肾阴虚证

四、结肠癌

1.湿热蕴结证

2.瘀毒内结证

3.脾胃虚寒证

4.脾气下陷证

五、胰腺癌

1.湿浊阻遏证

2.气血瘀滞证

3.肝胆蕴热证

4.气血亏虚证

【临证备要】

1.正虚是癌症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2.扶正祛邪是治疗癌症的基本大法

3.癌症治疗方法有共性也有个性

内科心得

风咳的证因浅探

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研究

1.病证名

2.诊断要点

3.治疗方法

4.讨论

5.体会

辨证治疗老年风温肺热病

1.辨治方法

2.治疗体会

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外感热病

1.扶正祛邪当因人的体质而异

2.扶正祛邪当因感邪的性质而异

3.扶正祛邪当因病情的不同阶段而异

老年肺炎的辨治

1.老年肺炎特点

2.临床表现

3.治疗

4.辨治体会

麻杏二三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1.治疗方法

2.病案举例

3.体会

安宫牛黄散治疗肺胀神昏

1.辨证治疗

2.临证体悟

透热法治疗外感高热

清咽汤治疗急性咽炎

1.清咽汤组成

2.临证体悟

内伤基础上外感咳嗽辨治

宣肺解毒颗粒剂治疗急发期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宣肺解毒颗粒治疗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学特点

清肠饮合白头翁针剂治疗急性菌痢(湿热痢)

1.药物组成

2.加减变化

3.组方原理

5.临证体悟

清肠饮治疗急性菌痢

1.治疗方法

2.临证体悟

脾胃病与调理脾胃大法

1.寒热并用,辛开苦降

2.健脾和胃,补疏兼施

3.滋阴通降,标本兼顾

4.升清降浊,运脾和胃

5.阴阳互济,表里同治

6.燥湿相济,散敛同用

通补法延缓衰老理论探讨

1.脾肾虚损为衰老之本

2.胃肠郁滞为衰老之标志

3.通补兼施延缓衰老

中医衰老学说

1.衰老与便秘相关

2.脾肾虚衰、胃肠郁滞致衰

3.通补兼施延缓衰老

医案精选

温 病

外感高热

咳 喘

胃脘痛

泄 泻

便 秘

蛔 厥

痞 满

胸 痹

失 眠

梅核气

头 痛

眩 晕

耳 鸣

胁 痛

抽 搐

颤 证

中 风

水 肿

腰 痛

遗 精

遗 尿

痛 经

痤 疮

斑 秃

下咽癌

消渴血痹

痹 证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