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章太炎与明治思潮电子书

本书是*部详尽研究章太炎与其所受的明治日本学术的著述,也是国内*部翻译出版的日文章太炎研究著作,具有创性意义。本书作者小林武教授是日本当代*重要的章太炎研究专家之一,同时谙熟日本近代思想学术史,因而能够深发掘、研读*手原始资料,为国内学界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章太炎。

售       价:¥

纸质售价:¥19.00购买纸书

29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小林武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4-01

字       数:11.6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章太炎与明治思潮》是*部详尽研究章太炎与其所受的明治日本学术的著述,具有创性的意义。作者小林武常年从事章太炎研究,其对于章太炎与日本思想关系的把握,深钻研*手原始资料,专门研究章太炎如何受明治学术的影响,或者如何透过明治学术触各种西方思潮。本书奠基于作者对于日本思想史尤其是明治时期思想史的深了解,通过仔细研读章太炎的《訄书》和《民报》时期论著,对比其中引用西方思想文字和明治时期姉崎正治、中江兆民等著作,发现章太炎以明治思想家为媒介,大量引用了西方思想;或者说,章太炎对于西方思想的吸收与受,是受到明治思潮所影响的。更一步,章太炎在经历了《訄书》时期对于西方、日本思想的吸收之后,从《民报》时期始对西方思想行了深刻的批判,从而建立了自己建基于中国文化传统之上独特的哲学体系。本书是一部优秀的研究章太炎的论著,为国内学界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章太炎和章太炎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化学界对于章太炎的研究。<br/>【推荐语】<br/>本书是*部详尽研究章太炎与其所受的明治日本学术的著述,也是国内*部翻译出版的日文章太炎研究著作,具有创性意义。本书作者小林武教授是日本当代*重要的章太炎研究专家之一,同时谙熟日本近代思想学术史,因而能够深发掘、研读*手原始资料,为国内学界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章太炎。<br/>【作者】<br/>小林武(Kobayashi Takeshi,1947年生),毕业于大阪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系,现为京都产业大学教授。著有《章太炎与明治思潮》,《章太炎与清末的功利思想》等。<br/>
目录展开

谢辞

中译本前言

前言

序章 从封闭的世界走向开放的世界

第一节 中华意识的转变

中华意识与异文化的接受

使节马戛尔尼

华夷观

精神开国的起点

中国的精神转向——中体西用论

根深蒂固的中体西用论——张之洞

中体西用的理论与现实

第二节 从知识方面接近日本

开始关注日本

关注范围的扩大

对日本认识的转变

日本书籍与中国近代的思想家

日本书籍的历史性地位

译书目录中的日本书籍

第一章 章太炎与明治思潮——向西洋近代思想接近

前言

为何提及章太炎?

斟酌概念——接受异文化的首要条件

章太炎的略传与著作

第一节 向西洋近代思想接近

章太炎与西洋近代思想

早期西洋知识的特征

“菌”即人

中体西用论是一种傲慢——章太炎的批判

《訄书》与日本书籍

日本书籍引用的方式

中国文化的相对化

第二节 西洋近代思想的阴翳

章太炎与民族主义

文化的记忆——民族主义与历史

夷狄与进化论

满洲是否进化?

中国人从何处来?

《訄书》与中国西方起源说

永别了,中国西方起源说——纯化的种族性

第三节 与宗教学者姉崎正治的思想关系

章太炎与姉崎正治

姉崎的著作与《訄书》

明治三十年代的思潮

姉崎思想的立场

在《訄书》中如何接受姉崎的著作?——翻译与基础概念的借用

《訄书·原教上》篇实则为姉崎论文

章太炎、叔本华、姉崎正治

章太炎的基础概念与姉崎的关系

小结

第二章 《民报》时期的章太炎与明治思潮——从西洋近代思想的转变

前言

从接受到批判

第一节 与明治厌世观的关系

章太炎与叔本华

章太炎、西洋近代哲学以及日本书籍

日本明治时期的佛教

明治佛教与西洋近代哲学

“人生的烦闷”

自我觉醒与厌世观

自利还是利他?——个人与伦理的问题

第二节 “自主”思想——自利还是利他?

叔本华的启发

“自主”思想与浪漫之自我

自利还是利他

牧歌式的社会

通向“无”的彼岸——浪漫、反讽

第三节 《道德学大原论》与共同感情论

叔本华著中江兆民译《道德学大原论》

叔本华伦理说

道德之基础——反功利主义

“恻隐之情”——与他人的共感

中江兆民的翻译

章太炎的共同感情论

自杀与责任——与“自主”的关系

小结

第三章 章太炎《齐物论释》的哲学——与西洋近代思想的对抗

前言

传统的创造

第一节 从考证学到哲学

考证学家章太炎

《小学答问》——因声求义

章太炎与哲学

哲学并非空想

所谓《齐物论释》

《齐物论释》的特征——解释学与本体论

《齐物论释》的主旨——“内圣外王”

心之解放与无压抑社会——“内圣外王”的范畴

第二节 何为本体——迷与悟

本体即“阿罗耶识”

“真妄不二”的本体——论述本体的意义

康德批判——本体是可知的

认识的意义

认识迷惑存在

日本的明治哲学如何看待本体

类推的西洋哲学

第三节 《齐物论释》——自他融合的哲学与解释学

古典解释学

追求真理与参与现实——古典解释学的两个方向

《庄子解故》与《齐物论释》

中国的精神交流(communication)构造——思想活性化的秘密

为何运用解释学的形式?

解读——《齐物论释》的解释学(1)

产生含义的技法——《齐物论释》的解释学(2)

作为本体的“阿罗耶识”——主意主义(Voluntarism)

自他皆救——生命哲学(1)

章太炎与柏格森——生命哲学(2)

小结

结语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