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与调控新机制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7.10购买纸书

3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涂圣伟,蓝海涛

出  版  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15

字       数:28.7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管理 > 市场/营销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由涂圣伟、蓝海涛著的《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波 动与调控新机制(2012-2013)》从重要农产品与主要 农产品的概念差异出发,界定了重要农产品及价格调 控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 面临的新形势,回顾并系统评价了储备吞吐、出口 等现行价格调控政策效果,针对粮、棉、油、糖、生 猪和部分蔬菜,围绕价格调控机制关键要素,行了 价格调控机制框架的系统设计。本书在以下几方面拓 宽了现有研究:一是系统提出了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 的综合性思路,按对外依存度将重要农产品分为自给 型和外向型两类,分别对粮食、生猪、棉、油、糖等 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行了前瞻性研究,同时对蔬菜 价格调控问题行了探索性研究。二是首次对重要农 产品、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内涵行了理论界 定,通过与主要农产品概念的比较分析,对概念性问 题行了廓清。三是对重要农产品价格变化的新形势 提出了一些新判断。如,部分重要农产品需求价格弹 性下降;“区域性生产”、“全国性消费”放大价格 波动风险等。四是基于全国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 约600份调查问卷,定量评价了储备吞吐、出口调 控等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效果。五是设计了重要 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框架,明确了重要农产品价格调 控的主体结构、手段体系和合理波动区间,并提出了 粮棉油糖定量收储与差价直补相结合、滑准税向食糖 延伸、生猪调控先启动、后备案等新的政策建议。六 是采用计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剖析了重要农产品价 格波动的原因、调控政策效果,改了现有文献主要 采用定性方法的不足。<br/>
目录展开

《中国宏观经济丛书》编委会

本书课题组成员

总 序

前 言

第一章 总 论

一、重要农产品及价格调控机制的概念

(一)重要农产品

(二)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

1.调控背景: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

2.调控基础:立足市场机制

3.调控手段:数量型和价格型等政策

4.调控目标:保持价格合理波动

二、新形势下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及原因

(一)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

1.农产品价格整体持续攀升,呈短周期宽幅波动态势

2.粮食价格总体趋向稳定,不同品种价格波动出现分化

3.猪肉价格周期性大幅涨跌,发散型蛛网波动特点突出

4.棉花价格高位频繁震荡,波动区间整体逐步上移

5.大豆价格持续宽幅波动,油菜籽价格窄幅频繁起伏

6.食糖价格高频周期波动,价格涨跌幅度有所加深

7.蔬菜价格呈波动簇特征,存在一个或多个超短波动周期

(二)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面临的新形势

1.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质量提升阶段,部分重要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下降

2.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向国内传导影响加深

3.部分重要农产品的金融化属性增强,货币供给冲击加大农产品价格不稳定性

4.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重发,产量波动导致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加大

5.农产品生产区域格局发生重要调整,“区域性生产、全国性消费”放大价格波动风险

(三)重要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内在原因

1.农业生产和流通组织化滞后于市场化进程,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加剧导致价格波动性增加

2.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生产稳定性不强导致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稳定

3.政府价格调控方式不够健全,加大部分重要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

三、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效果评价

(一)储备调节

1.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有效缓解了粮价波动,但粮价“超稳定”不利于发挥价格机制调节粮食生产的功能

2.玉米临时收储发挥了“托市”作用,需求结构变化导致抛储抑价的效果弱化

3.冻猪肉临时收储稳定生猪价格的效果有限,缩小“猪周期”波幅缺乏供给基本面支撑

4.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对平抑价格过度波动有一定作用,但调控效果存在漏损

(二)进口调节

1.大豆、油菜籽单一低关税管理对国内市场保护有限,国内价格明显受制于国际市场波动

2.滑准税[26]减少了国外低价棉对国内生产的冲击,但国际金融危机后平抑国内棉价波动的效果不明显

3.食糖进口缓解国内供需紧张矛盾,但关税水平低、准入量大导致国内价格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明显

四、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主体不健全,市场组织参与调控的作用发挥不够

1.规则不透明造成调控资源垄断

2.政府价格调控角色定位不清

3.市场组织未能充分参与调控

(二)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手段运用不尽合理,收储价格持续提高加大财政负担和进口压力

1.突出短期性价格调控政策

2.缺少需求调控政策的运用

3.地方政府缺乏价格调控手段

4.收储导致财政负担和进口陡增

(三)调控决策程序繁杂贻误调控时机,价格信息“数出多门”影响决策科学性

1.行政程序繁杂延误调控时机

2.缺乏统一协调的价格信息平台

3.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缺乏协调

(四)不同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缺陷不一,降低了价格调控的整体效能[31]

1.粮食收储和抛售政策不完善

2.生猪价格调控预案仍不健全

3.棉、油、糖价格调控的力度不足

4.蔬菜价格调控缺乏系统性政策

五、世界部分国家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启示

(一)明确重点品种进行分类价格调控

(二)立足国情确定价格调控具体方式

(三)价格调控政策逐步倾向生产者利益

(四)支持市场组织参与农产品价格调控

(五)重视建立农产品价格应急调控机制

六、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的总体思路与机制设计

(一)总体思路

1.调整国内价格支持方式,健全粮食、生猪等自给率高的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

2.加强进口管理措施,完善棉、油、糖等对外依存度高的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

(二)机制设计

1.调控原则

2.调控目标

3.调控参与主体

4.调控手段

5.调控临界范围

6.机制框架

七、完善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措施建议

(一)理顺市场价格调控管理体系

1.强化物价部门统一协调职能

2.健全价格信息收集发布制度

3.设立全国层面重要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

4.支持专业合作社参与价格调控

5.科学引导社会舆论和市场预期

(二)健全农业生产补贴政策体系

1.完善生产型补贴办法

2.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

3.健全规模化经营补贴办法

4.推进农业补贴制度化和系统化

(三)完善重要农产品需求调控体系

1.加强重要农产品虚拟需求调控

2.调控玉米深加工需求增速

3.逐步将城市低收入农民工纳入重要农产品消费补贴范围

(四)实施粮食定量收储与差价直补

1.探索实行粮食定量收储

2.研究实行粮食差价直补

3.明确抛储价格上限标准

4.适当扩大玉米临时收储区域

(五)完善生猪价格波动调控预案

1.科学确定调控预警指标

2.加强调控预案执行针对性

3.实行先启动、后备案制度

4.建立全国分级分区域的响应机制

5.提高能繁母猪赔付标准

6.加大生猪加工补贴力度

(六)强化棉油糖等价格调控政策

1.探索实行“差价直补+定量收储”为主的调控手段

2.完善滑准税和反补贴等调控措施

(七)建立蔬菜间接型价格调控机制

1.加强蔬菜生产能力建设

2.加强蔬菜流通能力建设

3.支持蔬菜加工业发展

4.建立健全蔬菜应急储备机制

第二章 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面临的新形势及理论依据

一、重要农产品的内涵及特征

(一)重要农产品的内涵[1]

(二)重要农产品的特征

1.基础性

2.需求刚性

二、重要农产品的选择依据

(一)理论层面解析

1.从基础性特征出发,重要农产品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农产品

2.从供求价格弹性出发,重要农产品是居民消费必需型的农产品

(二)调研数据解析

三、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内涵及外延

(一)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内涵

1.调控背景: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

2.调控基础:立足市场机制

3.调控手段:数量型和价格型等政策

4.调控目标

(二)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

1.供给层面政策与需求层面政策

2.短期经济政策与长期战略政策

3.国内经济政策与对外贸易政策

四、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面临的新形势

(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质量提升阶段,部分重要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下降

(二)农业生产要素成本刚性上涨,重要农产品价格从“低位”调控走向“高位”调控

(三)中国农业国际化程度逐步加深,国际市场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向国内传导增强

(四)部分重要农产品金融化趋势加强,货币因素成为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的重要力量

(五)部分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域格局发生变化,“区域生产、全国消费”给价格调控带来新难题

第三章 近年来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及原因

一、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基本特征

(一)农产品价格总体不断走高,呈现高位频繁波动

(二)粮食价格趋势稳定上涨,不同品种价格波动出现分化

1.稻谷价格趋势上涨,波幅趋小

2.小麦价格呈上升趋势,波动幅度先大后小

3.玉米价格整体趋涨,周期性波动频繁

(三)对外依存度高的重要农产品价格涨跌频繁,与国外同类农产品价格联动明显

1.棉花价格高位波动加剧,与国际棉花价格波动趋近

2.大豆价格变化与国外大豆价格变化趋同,具有较长周期波动特征

3.食糖价格大致呈现阶梯上升,长周期宽幅波动特征明显

(四)生猪价格整体趋势上涨,近年来波动幅度加剧

(五)蔬菜价格呈独特的波动簇特征,存在一个或多个超短周期波动

二、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

(一)理论框架和数据预处理

1.农产品供求变化依然是其价格变化的根源

2.政府调控政策和国外农产品价格传导作用不可忽视

3.数据预处理

(二)供求因素决定农产品总体价格变化

(三)谷物类粮食价格变化原因

1.成本上升推高早籼米价格,收储政策平抑其价格波动

2.农业服务和农用机械价格影响小麦价格波动,小麦收储有效减少波动

3.玉米非食用加工需求和国外玉米价格推动国内玉米价格波动

(四)对外依存度高的农产品价格受国外同类型农产品价格影响明显

1.国外棉花价格和汇率是影响棉花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2.国外大豆价格影响国内大豆价格变化,临时收储作用显著

3.食糖价格受国外食糖价格影响明显

(五)蔬菜供给波动主导其价格波动

1.种植面积调整和自然灾害增多“双碰头”,加剧蔬菜价格波动

2.农业服务价格变化加剧蔬菜价格波动

(六)刚性需求推高生猪价格,价格预期和饲养成本诱发波动

1.猪肉消费价格弹性急降,刚性需求推高生猪价格走势

2.价格预期和饲养成本诱发生猪价格变化

3.生猪临时收储政策对抑制生猪价格波动没有显著作用

4.生猪养殖规模的价格稳定作用有限

三、基本结论

第四章 中国粮食、生猪价格波动及调控机制研究

一、粮食、生猪价格调控政策回顾[1]

(一)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旨在保证市场供应和农民利益

1.200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3]成为国家粮食调控的切入点

2.20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成为国家粮食调控的着眼点

3.2008/2009年开始的临时收储玉米收购成为国家粮食调控的关注点

4.国家通过竞价方式拍卖粮食维持市场稳定

(二)生猪调控预案成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向

1.2009年生猪调控预案的主要目标是防止价格过度下跌

2.2012年生猪调控预案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

3.2009年和2012年调控预案差异较大

(三)进出口贸易政策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

1.粮食贸易政策逐步调整

2.粮食、猪肉进出口规模有所扩大

二、粮食、生猪价格调控政策效果评价

(一)缓解了粮食、生猪市场波动

1.保持了粮食市场价格的总体平稳

2.部分时段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收窄

(二)稳定了粮食、生猪供给

1.粮食生产保持连续增长势头,为稳定市场价格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2.猪肉生产基本满足需求,保障了消费者利益

(三)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

1.种粮农民收入增幅明显

2.生猪养殖业收益有一定保障

三、粮食、生猪价格调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调控机制存在不足

1.调控目标相对单一

2.收储式最低收购价面临国际粮价的上限制约

3.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区域有限

4.临时收储收购政策滞后

5.小规模农户效果不明显

6.缺乏粮食吞吐界限控制

(二)生猪调控预案存在缺陷

1.调控预警点不完整

2.调控时机不清晰错位

3.补贴资金无保障且未顾及非重点地区

4.冻猪肉收储短期效果不明显

5.预案较少顾及养殖散户

6.猪肉进出口调节措施不具体

7.结构性过剩增加了预案调控难度

四、完善粮食、生猪价格调控机制的设想

(一)主旨思路

1.考虑基点

2.思路和路径指向

3.主要目标

(二)基本原则

1.财政支持和价格保护的相互协调

2.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相互配合

3.响应机制和信息发布相互衔接

4.生产补贴和消费补贴相互对应

5.能力建设与收储进出相互补充

(三)关键要点

1.强化粮食调控力度

2.适度扩大补贴范围

3.完善进出口辅助措施

4.提高生猪调控预案执行水平

五、进一步研究方向

第五章 中国棉花、油料、食糖价格波动及调控机制研究

一、棉花、油料、食糖价格波动特征

(一)基本特点

(二)棉花、油料、食糖价格变化趋势特征

1.棉花价格“两头波动,中间震荡”,波动区间整体上移

2.油料价格在波动中加速上行,大豆、油菜籽波动轨迹基本一致

3.食糖价格周期性高频宽幅波动,价格涨跌幅度有所加深

(三)棉花、油料、食糖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关系

1.平稳性检验

2.约翰逊协整检验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二、棉花、油料、食糖价格调控政策演变

(一)棉花价格调控机制

1.棉花储备政策实现“三大转变”:从竞价成交转变为固定价格成交,从数量调控转变为价格调控,从临时性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机制

2.棉花进口增发配额总量持续大幅提高,滑准税征税方式由从价计征收转变为从量征收

(二)油料价格调控机制

1.大豆、油菜籽托市价格总体走高,补贴加工企业收储具有临时性

2.从关税配额制度管理转变为单一的低关税管理,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重要调控手段

(三)食糖价格调控机制

1.中央和地方两级食糖储备体系日益健全,调控方式从以收为主转变为收放结合

2.主要依托国有贸易实施关税配额管理,配额使用率从不完全使用发展到超过100%

3.主产区实行糖料收购政府指导价和糖蔗价格联动政策,从局部实践推广至糖料主产区

三、棉花、油料、食糖价格调控政策效果评价

(一)政府临时收储政策发挥了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的杠杆效能,但存在“超调”和“空调”问题

(二)政府临时收储政策改善了社会整体福利,调控收益分配总体偏向生产者但存在漏损效应

1.价格变化由供给变动引起的情形

2.价格变化由需求变动引起的情形

(三)滑准税减少了进口棉花对国内生产的冲击,但对平抑国内市场棉价波动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四、棉花、油料、食糖价格调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调控目标缺乏层次性

(二)调控主体构成过于单一

(三)调控手段缺乏协调配合

(四)调控决策体制不灵敏

五、完善棉花、油料、食糖价格调控机制的设想

(一)基本思路

1.棉花

2.油料

3.食糖

(二)调控目标

(三)调控主体

(四)调控手段

(五)调控临界范围

1.油料

2.棉花

3.食糖

六、具体措施建议

(一)加大棉油糖生产支持力度

(二)健全棉油糖临时收储机制

(三)完善进口税收调节政策

(四)加强棉油糖需求调控

第六章 中国重要蔬菜价格波动及调控机制研究

一、重要蔬菜价格调控的必要性

(一)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不利影响

1.生产者利益受损

2.消费者利益受损

(二)蔬菜价格调控的争议

(三)重要蔬菜品种范围

1.相关政府部门选择品种

2.相关蔬菜品种的产量

3.问卷调查结果

4.蔬菜品种的代表性

二、近年来重要蔬菜价格变化情况

(一)蔬菜价格总体变化

1.价格波动总体较为平稳,2009年以来波动明显增大

2.价格总体呈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两年左右

(二)重要蔬菜品种价格波动加剧

1.大白菜、黄瓜、西红柿和油菜等价格在2008年之前比较平稳,之后出现多次时间较短的波动

2.蒜头、土豆两种蔬菜价格在2008年之前比较平稳,之后出现一波时间较长的大幅波动

三、重要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

(一)运输半径扩大使放大价格信号的环节增多,价格信号容易扭曲导致价格波动加大

2.极端气候事件加重频发,蔬菜供给不稳定导致价格波动加大

3.新闻效应影响增强,释放错误价格信号导致价格波动加大

4.金融属性有所强化,市场预期大幅波动导致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加大

5.流通成本快速上升,局部市场供求失衡导致价格波动加大

四、重要蔬菜价格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深化

(二)集中生产与远程消费难以协调

(三)供求全年总体平衡与短期局部失衡同时存在

五、中国蔬菜价格调控政策及国际经验

(一)中国蔬菜价格调控政策

1.全国层面

2.地方层面

(二)一些国家蔬菜价格调控的做法

1.美国:降低物流成本

2.日本:建立稳定基金

3.新西兰:广泛运用先进技术

(三)小结

六、完善重要蔬菜价格调控机制的设想及建议

(一)基本思路

(二)具体措施

1.加强蔬菜生产能力建设

2.加强蔬菜运输能力建设

3.加强蔬菜存储能力建设

第七章 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一、农产品价格调控范围的确定和调整

二、美国农产品价格调控思路及做法

(一)政府直接干预农业生产时期:以价格支持和减少供给为主要政策手段

(二)实施农业市场化改革后:价格补贴及其他财政补贴成为主要政策工具

1.与价格直接挂钩的补贴,将价格大致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2.与价格脱钩、与产量挂钩的补贴,通过控制供给间接控制价格

3.与价格、产量都脱钩,给予农民直补,间接降低价格

4.其他类价格调控措施和行为

(三)农产品价格调控的思路

1.调控政策的终极目标并不是价格,或者说价格只是一个从属目标

2.更为重视农产品供给调控,不仅仅局限于价格本身

3.调控实质上是在寻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平衡点

4.政府更为重视建立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很少实施临时紧急措施

三、欧盟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演变及运行机制

(一)公开干预和特别干预是欧盟内部市场的核心

1.公开干预的主要政策工具是制定指导价并适时进行调整

2.特别干预主要是在农产品市场出现突发事件时才予以启动

(二)采取进出口限制政策,调控与第三国发生农产品贸易

1.进口限制主要包括进口许可证制度、进口临界政策和进口保卫措施

2.出口限制分为出口许可证制度和出口返还政策

(三)欧盟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与案例

1.若干典型经验总结

2.欧盟内部国家调控的经验:以法国为例

四、日本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及相关问题

(一)放开基本储备以外的大米购销,培育形成大米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机制

(二)猪肉价格实行稳定价格带制度,将价格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当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政府实行收购和抛售

2.批发价格较低时,政府对参与回购及冷藏的各类企业发放补贴

3.增加对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建立猪肉价格风险基金

(三)实行价格稳定基金制度,调控蔬菜价格

1.利用蔬菜稳定基金对生产者进行补偿

2.通过补贴稳定合同订购蔬菜供应

3.应急供求调整措施

(四)其他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

(五)日本农产品价格调控中的相关问题

1.国内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

2.农产品短缺与过剩并存

3.政府价格管制过度

五、印度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经验和教训

(一)实行最低价格支持制度(MSP)保护生产者利益,提高粮食供应能力

(二)MSP政策的实行大大提升了农产品市场价格,反映了调控工具的缺乏

(三)印度农产价格调控的教训

六、其他部分国家农产品价格调控的做法

(一)韩国

1.信息引导

2.合同保险

3.市场扩充

4.机构运作

(二)非洲

1.农产品保证价格

2.价格补贴

(三)俄罗斯

七、结论与启示

(一)相关结论

1.寻找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平衡点是政府农产品价格调控追求的永恒目标

2.国情不同决定了各国调控对象、目标和方式的差别

3.经济发展阶段和财政支付能力影响各国政府价格支持力度

4.建立农产品价格调控的长效机制最为重要,预警和应急机制也应予以充分考虑

(二)若干启示与借鉴

1.明确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加大价格支持力度

2.丰富政策工具,建立农产品价格调控长效机制

3.结合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实际,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重点要向农业生产者倾斜

4.加强预测、监测和预警,必要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5.完善配套条件,实施农产品价格综合调控

第八章 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研究综述

一、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内涵与外延

(一)重要农产品的概念内涵

(二)价格调控机制的内涵与外延

1.价格调控理论争论

2.农产品价格调控目标与手段

3.小结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与因素分解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

1.表现形式、结构特征和国内传导路径

2.小结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分解

1.主要因素

2.主要方法

3.小结

三、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研究

(一)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调控机制

1.粮食价格调控机制

2.生猪价格调控机制

3.小结

(二)棉花、油料、糖料等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

1.价格调控成效

2.政策建议

3.小结

(三)蔬菜价格调控机制

1.价格调控成效

2.政策建议

3.小结

(四)重要农产品调控政策评述和展望

四、简要评述和展望

第九章 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的微观主体意愿分析

一、调查概况

二、重要农产品选择

1.波动幅度大

2.重要程度高

3.调控需求强

三、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情况及原因

(一)重要农产品价格总体波动较大,不同品种差异明显

1.总体价格波动“比较大”

2.粮食价格“比较稳定”

3.猪肉与蔬菜价格波动“比较大”

4.油料(大豆)价格波动“不大”,食用油价格波动“比较大”

5.棉花价格波动“比较大”,食糖价格波动“不大”

(二)农资价格影响农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因素不可忽视

1.总体价格波动主要受农资价格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

2.粮食价格波动受农资价格变化影响明显

3.饲料价格影响猪肉价格,极端天气诱发蔬菜价格波动

4.缺少信息是油料价格波动最主要原因之一

5.游资炒作放大棉花价格波动,原料价格不稳定促发食糖价格波动

四、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评价及政策选择

(一)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效果一般

1.总体价格调控政策“效果一般”

2.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得到较高认可

3.猪肉与蔬菜价格调控政策效果相对较差

4.油料及食用油价格调控政策“效果一般”

5.棉花及食糖价格调控政策“效果一般”

(二)不同农产品价格调控时间不同

1.粮食价格调控时机:上浮25%,下跌20%

2.猪肉价格调控时机:上浮50%,下跌20%,不同蔬菜品种价格调控时机差异大

3.食用油价格调控时机:上浮33.3%,下跌16.7%

4.棉花价格调控时机:上浮13.3%,下跌13.3%,食糖价格调控时机:上浮14.3%,下跌8.6%

(三)生产补贴和收储调节两大调控手段最受欢迎

1.总体价格调控手段首选加大生产补贴等加强农业生产措施

2.粮食价格下跌时增加收储,价格上涨时加大补贴

3.储备吞吐调节猪肉价格涨跌,减少流通环节缓解蔬菜价格波动

4.油料价格调控重在补贴生产和增加收储,食用油价格调控偏向整顿市场秩序

5.棉花临时收储备受认可,补贴食糖规模种植户最受青睐

五、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重要农产品的选择

2.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原因

3.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评价及政策建议

附录1:四川、江西、北京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调研

一、各地调控重要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做法

(一)鼓励企业经营组织参与调控,提高价格调控效率

(二)建立合作社内部价格调节基金,完善价格调控手段

(三)加强价格信息体系建设,强化市场价格监管

(四)强化蔬菜生产和流通能力建设,健全价格调控方式

(五)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以加工调节生鲜市场

二、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政府价格调控越位,专业合作组织功能未发挥

(二)部门间价格信息“各自为政”,媒体放大效应加剧价格波动

(三)缺乏价格干预上限,粮食最低收购价亟待改进

(四)生猪价格顺周期调控,能繁母猪保险效果不佳

(五)蔬菜价格调控不当,难以平抑价格波动

三、启示与建议

(一)设立国家层面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价格调控功能

1.尽早设立国家层面的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

2.支持专业合作社承担价格调控功能

(二)健全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媒体科学报道

1.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平台

2.提高农产品价格信息报道的科学性

(三)设定粮食价格干预上限,适时推进差价直补

1.探索设立粮食价格调控上限

2.研究实行差价直补办法

(四)精准实施生猪价格调控,提高能繁母猪赔付率

1.科学确定猪粮比价关系

2.实行先启动、后备案制度

3.提高能繁母猪赔付水平

(五)减少政府对蔬菜价格的直接干预,重点加强生产和流通能力建设

1.完善蔬菜价格考核制度

2.提高生产和营销能力

附录2:调查问卷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