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人工智能与人机博弈电子书

作者基于近20年人工智能与*化控制的研究积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几次人机大战里程碑事件,从历史中总结和展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方法论与未来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取得指数级的步,甚至可以通过自我博弈超越人类的经验。人工智能和人机博弈技术的本质是什么?它们背后的方法学和思维方式又是什么?算力、算法、数据与博弈论思想的融合能够研究与分析哪些复杂问题?

售       价:¥

纸质售价:¥28.40购买纸书

17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魏庆来,刘禹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字       数:21.4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计算机/网络 > 软件系统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刘禹魏庆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注意: 经管的书不加“课件下载”理工的书不加“课件下载”内 容 简 介人工智能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是研究、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经历过数次起伏,在螺旋式上升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人机博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近20年来,出现了多次可以称之为里程碑式的“人机大战”。本书从人机博弈几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切,对技术发展程中的重要人物、节和技术突破行详细介绍,从中梳理出人工智能研究方法论的演,并对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本书内容新颖、丰富、翔实、全面,兼具知识性、系统性、可读性与实用性,适合广大青少年、人工智能专业的师生,以及行业技术人员阅读。<br/>【推荐语】<br/>作者基于近20年人工智能与*化控制的研究积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几次人机大战里程碑事件,从历史中总结和展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方法论与未来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取得指数级的步,甚至可以通过自我博弈超越人类的经验。人工智能和人机博弈技术的本质是什么?它们背后的方法学和思维方式又是什么?算力、算法、数据与博弈论思想的融合能够研究与分析哪些复杂问题? 国际象棋领域诞生了深蓝,围棋领域诞生了AlphaGo,更复杂、更灵活、更加不透明的博弈对抗系统又会诞生谁?它何时能够超越人类*水平? 未来人工智能到底是人类的伙伴还是对手?它将如何颠覆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决策体系?“博弈 AI”的结合之后将对我们的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针对这些问题,本书给出了有深度的见解,给您有益的启迪。<br/>【作者】<br/>刘禹博士,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研究方向为多模态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将面向人机智能对抗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应用于贴近实战指挥控制环境的作战模拟系统中,构建了支持多人多机协同与对抗的人机混合实验环境,设计了一个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推演辅助决策能力的战术级人机智能对抗系统,并建立了国内首个面向兵棋推演和作战模拟的复盘数据库。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和地区级项目12项、横向项目4项、技术授权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文章6篇),发表编著专著4本,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物联网在中国”系列丛书第二届编委会

前言

第1章 螺旋式上升——人工智能发展史

1.1 人工智能历史中的先驱者

1.1.1 莱布尼茨父子

1.1.2 图灵

1.1.3 冯·诺依曼

1.1.4 麦卡锡

1.1.5 马文·明斯基

1.1.6 西蒙与纽厄尔

1.2 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变史

1.2.1 公元前的智能世界

1.2.2 近代的智能世界:人工智能的基础

1.2.3 智能技术的孕育:人工智能的技术触发期

1.2.4 智能技术的初生:人工智能的期望膨胀期

1.2.5 智能技术的瓶颈:人工智能的幻觉破灭谷底期

1.2.6 智能技术的重生:人工智能的启蒙爬升期

1.2.7 当今智能世界

1.3 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

1.3.1 群体智能

1.3.2 机器翻译

1.3.3 图像识别

1.3.4 辅助诊断

1.3.5 智能推荐

1.3.6 强化学习

1.3.7 脑机接口

1.3.8 自动驾驶

1.4 参考文献

第2章 烈火中永生——人工智能技术的三次浪潮

2.1 基于规则的产生式系统时代(1956—1976)

2.1.1 缘起——希尔伯特第二问题和图灵机的诞生

2.1.2 本时期重大研究成果和亮点(一)

2.1.3 一切源起于达特茅斯会议

2.1.4 人物合作网络(一)

2.1.5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感知器模型

2.1.6 应用瓶颈(一)

2.2 人工神经网络时代(1976—2006)

2.2.1 本时期重大研究成果和亮点(二)

2.2.2 人物合作网络(二)

2.2.3 反向传播算法

2.2.4 支持向量机

2.2.5 第五代计算机计划

2.2.6 应用瓶颈(二)

2.3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时代(2006年至今)

2.3.1 本时期重大研究成果和亮点(三)

2.3.2 人物合作网络(三)

2.3.3 ImageNet竞赛——奠定人工智能新方法论

2.3.4 卷积神经网络

2.3.5 可学习与组织的认知助理Siri

2.3.6 应用展望

2.4 参考文献

第3章 一骑绝尘去——经典人机博弈大战

3.1 西洋跳棋

3.1.1 大战回顾

3.1.2 阿瑟·塞缪尔与罗伯特·尼雷

3.1.3 核心技术:自我对弈

3.2 国际象棋

3.2.1 国际象棋大战回顾

3.2.2 大战卡斯帕罗夫

3.2.3 成功秘诀:国际象棋加速芯片

3.2.4 成功秘诀:知识规则引擎

3.3 智力问答

3.3.1 智力问答大战回顾

3.3.2 成功秘诀:自然语言处理

3.3.3 成功秘诀:知识图谱

3.4 围棋

3.4.1 大战回顾

3.4.2 黄士杰与李世石

3.4.3 成功秘诀:蒙特卡罗树搜索

3.4.4 成功秘诀:策略网络与价值网络

3.4.5 成功秘诀:强化学习

3.5 参考文献

第4章 从“人工智能”到“类人智能”

4.1 社会博弈的挑战

4.1.1 征服完全信息博弈游戏

4.1.2 探索不完全信息博弈游戏

4.2 终极对决——军事人机博弈

4.2.1 军事人机博弈的特点和难点

4.2.2 军事人机博弈的探索

4.3 下一个风口——类脑智能

4.3.1 人工智能的突破方向

4.3.2 走向真正的强人工智能

4.3.3 脑科学——未来类人智能

4.4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