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文论通史(修订版)电子书

1.破古代文论与现当代文论之间的学科壁垒,这样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趋向、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本土资源和历史源头,对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生、发展、转型、新生的历史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2.摆脱“以西律中”的思维模式,确立中国文化和文论的主体性地位,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独特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上认识和评价中国文论的个性与共性,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真正彰显出中国文论的民族特色,让中国文论在当代文论建设中获得话语权,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建设能够解释当代文艺现象、指明文艺创作正确方向、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学理论服务。

售       价:¥

纸质售价:¥64.00购买纸书

11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周兴陆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01

字       数:49.0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史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一般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分界,此前的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此后的称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似乎发展到晚清就结束了,现代的文学理论批评都是从外国借来的。到底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是不是断裂的关系?“五四”以后的新文学理论是否完全是外来的?传统与近现代文论存在怎样的“通”与“变”的关系?本书以翔实的文献梳理、材料解读和理论阐释,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将自先秦至1949年的文学理论批评作古今贯通式的研究,阐释传统文论的发生、发展,以及向近现代的演变和新生。<br/>【推荐语】<br/>1.破古代文论与现当代文论之间的学科壁垒,这样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趋向、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本土资源和历史源头,对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生、发展、转型、新生的历史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2.摆脱“以西律中”的思维模式,确立中国文化和文论的主体性地位,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独特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上认识和评价中国文论的个性与共性,总结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真正彰显出中国文论的民族特色,让中国文论在当代文论建设中获得话语权,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建设能够解释当代文艺现象、指明文艺创作正确方向、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学理论服务。<br/>【作者】<br/>周兴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已撰著出版了《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文心雕龙精读》等。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儒林外史》学会(筹)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br/>
目录展开

导 论

第一编 文论的源头

第一章 儒家文论的奠基

第一节 “文学”与“文章”

第二节 “诗言志”与孔子论诗

第三节 “赋诗言志”和“以意逆志”

第四节 儒家乐论的文艺思想

第五节 《毛诗序》与儒家诗论的确立

第二章 老、庄思想的文论启悟

第一节 道与言

第二节 道与技

第三章 文人精神与“骚怨”传统

第一节 发愤以抒情

第二节 依经论骚

第三节 汉魏六朝的赋论

第二编 文论的自觉

第四章 文士、文体、文集与文论

第一节 文士和程器

第二节 文体与文集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著作

第五章 诗文理论批评的自觉

第一节 诗文审美特征论

第二节 诗文创作论

第三节 诗文功用论、鉴赏论和历史观

第三编 分体文论的发展

第六章 诗歌理论批评

第一节 兴寄、讽喻与意境

第二节 从“缘情”向“尚意”的诗学转向

第三节 活法与妙悟

第四节 兴趣、格调与神韵

第五节 尊宋诗学的崛起

第七章 词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 宋代的词论

第二节 明清的词论

第八章 文章理论批评

第一节 骈散论

第二节 文与道

第三节 “辞达”和“义法”

第九章 小说理论批评

第一节 文言小说理论批评

第二节 通俗小说之外论

第三节 通俗小说之内观

第四节 小说名著的评点

第十章 戏曲理论批评

第一节 优戏、杂剧、传奇和花部

第二节 情感、本色、人物和结构

第四编 文论的转型与新生

第十一章 文学理论批评的近现代转型

第一节 从性灵论到“人的文学”

第二节 晚清的经世思想与文学界革命

第三节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第四节 从保存国粹到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第五节 纯文学观的中国化

第十二章 现代分体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 诗学的现代转型与探索

第二节 词的解放与新乐歌的创建

第三节 文章理论的古今演变

第四节 小说理论的变与通

第五节 旧戏现代化与话剧民族化

结语 文道论的现代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修订版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