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售 价:¥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扉页
目录
美国陷阱
目录
引言
1.打击
2.检察官
3.第一次开庭
4.怀亚特看守所
5.回忆
6.一通电话
7.他们把我忘了
8.斯坦
9.克拉拉
10.第二次开庭
11.监禁125年
12.起诉书
13.一切都能适应,看守所也一样
14.家人才是唯一的依靠
15.从怀亚特看美国司法
16.我的量刑指南
17.A囚室
18.阿尔斯通抛弃了我
19.重回纽黑文法院
20.证据
21.检察官的“环球巡游”
22.《反海外腐败法》
23.认罪协议
24.克拉拉探监
25.解雇
26.6个月过去了
27.全家出动
28.我有一份新工作
29.4月24日的宣告
30.与斯坦的真相时刻
31.通用电气的神话
32.皮洛士式胜利
33.通向自由
34.自由
35.重回法兰西
36.与马修·阿伦的会面
37.开口或缄默
38.在股东大会上发飙
39.司法部检察官会议
40.阿尔斯通的认罪协议
41.面对议员的柏珂龙
42.最后的出售障碍
43.劳资调解委员会之战
44.无法容忍的敲诈
45.审判时刻
46.再度分离
47.再度入狱
48.暴力及非法买卖
49.国民议会调查
50.马克龙到访美国
51.终获自由
尾声
后记
附录
致谢
人名索引
本书译者团队
版权页
隐秘战争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山姆大叔”的域外管辖
1.《反海外腐败法》 ——全世界围捕腐败企业
2.以法律为武器实施经济制裁
3.超级贸易保护主义性质的法律“武器库”
4.是检察官的事,而非法官的
5.怒火中烧的法国议员
6.法国司法体系的美国化
第二部分 美国法律:无情的经济战武器
7.在劫难逃的欧洲企业
8.空中客车,美国检察官的下一目标?
9.出色的监察者和追捕者
10.提心吊胆:英美律师事务所的统治
第三部分 华盛顿坚决要使欧洲经济处于其从属地位
11.以搜集全球经济情报为目的的法律
12.经济战前线的美国情报部门
13.腐败,一种过时的做法!
14.瘫痪的欧洲
15.瘫痪的法国
结论
版权页
美国黑镜
目录
前言
第1章 潘多拉
第2章 心跳
第3章 归来
第4章 棱镜
第5章 反冲
第6章 “童军大会”
第7章 初果
第8章 漏洞利用
致谢
版权页
冲动的美国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导论
第一部分 自我社会
第一章 越多越好
第二章 缺乏自信
第三章 权力的腐败
第四章 免费午餐
第二部分 镜中的裂痕
第五章 独自在家
第六章 艰苦的劳动
第七章 无论疾病还是富裕
第八章 永恒的战争
第三部分 我们的社会
第九章 制造空间
致谢
参考文献
版权页
我向世界说中国
目录
序 面对世界,讲好中国新叙事
第一章 芒克激辩
根植于西方视角的芒克辩论会
极度不利的话语环境
不可错失的机会
变生肘腋
唇枪舌剑
如何发出中国的声音
第二章 与白宫之“鹰”同台
纳瓦罗的《致命中国》
“美国不是‘小猪存钱罐’”
来自中国的全球化声音
“总有人要站出来”
第三章 与白宫“师爷”错肩而过
“危机”中的民主
来自“另类右翼”的不速之客
《纽约时报》:“民主制度的新模式”
自由主义、民粹主义之辩
如沐春风的亚里士多德演说
中国要大声说出自己的民主理念
第四章 三访美国国会山
后金融危机时代:“走出去”的第一步
特朗普访华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
中美建交40年:超越历史的展望
第五章 压力测试:特朗普时代的“智库外交”
美国智库有多重要
迎难而上:遍访各大智库
“智库外交”大有可为
第六章 对话中美关系“压舱石”:商会
横跨商界和政界的四大机构
与商会对话的几种方式
美国商界:矛盾与摇摆
第七章 慕安会:在西方的主场发言
“再洗牌”?2019年慕安会的交锋
前所未有的激辩
2020年慕安会:中国、中国、中国!
西方的缺失与东方的在场
将慕安会的平台效应发挥到最大
第八章 巴黎和平论坛:智库如何设置议程
峰会规模仅次于联合国大会
全球化智库和论坛的“缘分”
入选全球治理新项目
如何发起一个国际组织
巴黎和平论坛的价值
第九章 风云达沃斯
中国领导人参加次数最多的论坛
雪国小镇可窥世界风云
午餐会:“波折下的全球化发展新方向和新动力”
需要考虑“一带一路”的多边化
“达沃斯”走进中国
亚洲再次崛起与世界新格局
第十章 联合国咨商地位
“特别咨商地位”并非从天而降
履行咨商地位,参与全球治理
通过“特别咨商地位”设置议题
全球治理体系:迫在眉睫的改革
结语
鸣谢
版权页
大国运势2050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主导型国家的兴衰规律
第一章 世界现代化大潮中的主导型国家
世界历史的开启与世界现代化浪潮
什么是主导型国家
破解主导国兴衰之谜
第二章 荷兰与英国的兴衰浮沉
重大创新活动与国家的兴起
主导阶段的演进动力学
难以抑止的国家衰败
第三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
一些深层的历史规律
它们为何没有成为主导国
关于美国的前途命运
第二篇 美国运势变化的内在机理
第四章 美国能否引领新一轮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造就了现代美国
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新一轮创新面临诸多制约
“脑带”与“锈带”长期并存
第五章 跨国公司能否回流美国
跨国公司是一种“模式创新”
“垄断”与“跨国”的负效应
回流、脱钩与体系的瓦解
第六章 保护主义能否重振美国
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论争
保护主义与美国崛起的秘密
“1934年体制”开启自由贸易时代
“公平贸易”无法为美国赢得未来
第七章 分权因何成为制度缺陷
分权是美国的“政治基因”
国家兴起阶段的分权及其改进
新政共识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分权文化的复兴与政治制度的衰败
第八章 到底是谁在统治美国
美国政治中的“反民主”倾向
镀金时代的政治分赃和集体腐败
20世纪以来的超级垄断财团
搅动美国政治的“软钱”与“黑钱”
第九章 美国社会将变得更加不稳定
白人至上主义与“黑人的命也是命”
中产阶级萎缩与“新的阶级战争”
第三篇 新一轮世界危机与美国的前途命运
第十章 世界危机到底因何而来
从世界现代化的视角理解世界危机
资本的过度积累与过度集中
危机的升级与扩散
清算时刻与“新世界”的形成
第十一章 世界危机与主导国的兴衰
“郁金香泡沫”与世界危机的雏形
“英国周期”中的过度积累问题
1873—1896年“大萧条”之后
英国主导地位的终结
第十二章 “美国周期”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在危机中乘势而起
福特主义、巨量剩余资本与“滞胀”
前所未有的金融化程度
打压后发大国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美好时刻”里的巨大隐忧
第十三章 正在到来的新一轮世界危机
为什么说“这次不一样”
日益败坏的财政纪律
政治极化、社会分化与“美国优先”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思考未来的世界形态与中国使命
版权页
大国博弈2050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总是规律在起作用
第一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国博弈
世界历史的开启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国际权力的大规模转移
世界现代化的演进动力
第二章 贯穿其中的历史规律
全面性
激烈性
长期性
必然性
变革性
局限性
统一性
第三章 新一轮大国博弈的焦点问题
国际经济博弈
国际政治博弈
国家形态博弈
价值形态博弈
第二篇 国际金融秩序的变革
第四章 五百年金融兴替
英镑争得主导地位
美元的崛起
美国金融霸权的演进
不公、失衡与危机
第五章 维系“嚣张的特权”
金融危机与美国的焦虑
筑牢“核心经济圈”
打压新兴国家
推进国内改革
第六章 开创新的国际金融秩序
美国金融霸权还能撑多久
变革的力量即将出现
中国的时代责任
第三篇 亚洲地缘秩序的重塑
第七章 亚洲的光明前景与隐忧
亚洲“中心地位”的回归?
普遍的转型难题与治理赤字
难解的地缘争端与安全困境
第八章 主要大国的秩序愿景
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
印度的三层“同心圆”构想
美国基于制衡的秩序观
第九章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未来的亚洲秩序不是什么
“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唯一选择
亚洲各国的共同行动
第四篇 构建更先进的现代国家形态
第十章 变局中的困顿与求索
福山的哀叹与桑德斯的呐喊
“普京主义”在俄罗斯的实践
莫迪以“强人政治”谋求突破
第十一章 美国对苏“政治战”的警示
什么是“政治战”
寻找苏联的短板并加以攻击
政治战在冷战后的延续与变化
美国开启新的“政治战”?
第十二章 中国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变革
中国的定力与自信从何而来
值得重视的几方面问题
为更先进的国家形态做好准备
第五篇 探寻新的国际主流价值形态
第十三章 公平正义作为新的价值追求
日益突出的不公正问题
不公正与不稳定
呼之欲出的新型价值形态
第十四章 引领新一轮全球思想启蒙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成就与局限
中国的思维方式与文化气质
担当新的启蒙使命
第六篇 博弈背景下的中美关系
第十五章 百年历史中的艰难磨合
不平等的协同
兵戎相见后的长期对峙
改革开放与全方位合作
第十六章 百年变局中的颠簸震荡
博弈底线明显下移
美国对华战略的新形态
缺乏底气的蛮横与绵里藏针的回应
第十七章 未来30年的中国大战略
如何理解中国的“新时代”
如何理解中国的战略文化
中国未来的行为特征
版权页
隐秘帝国:美国工业经济和企业权力的兴衰
目录
推荐序 “硕鼠”的养成与美国的政治极化
前言 一个斗士
第一部分 科氏之道
第1章 监控之下:科氏石油公司窃取原油事件
第2章 动荡时代的开始:查尔斯继承家业
第3章 松弯炼油厂之战:击败OCAW
第4章 动荡加剧的时代:应对经济衰退、能源冲击和政府干预
第5章 科赫兄弟企业控制权之争:比尔“政变”失败
第6章 科氏大学:查尔斯的经营哲学研讨会
第7章 腹背受敌:来自美国政府和比尔的双重威胁
第8章 松弯炼油厂污水排放事件
第9章 价值创造战略的扭曲:解散科氏农业
第10章 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有些原则依然正确
第二部分 黑箱经济
第11章 企业改革与重组:得州人的崛起
第12章 信息不对称:衍生品交易获利非凡
第13章 电力交易市场攫取暴利
第14章 大量收购公司并将其私有化
第15章 豪取佐治亚-太平洋公司
第16章 重新定义仓库劳动管理系统
第17章 2008年金融危机:屹立不倒
第三部分 歌利亚
第18章 各式各样的“钉子户”
第19章 全球气候变暖与环保法案
第20章 《韦克斯曼-马基法案》无疾而终
第21章 新一轮能源革命
第22章 科赫家族的子女教育:蔡斯的人生剧变
第23章 工会能否再次发挥作用:员工薪酬与人身安全
第24章 政治网络:干预医改计划和税收法案
第25章 美国社会的正常形态就是科氏帝国的形态
附录 本书主要人物介绍
致谢
注释
版权页
大国竞合
目录
导论
第1章 背景:根植于历史文化的治理和思维模式的要素将不会改变
中国的中央政府权力范围广泛
美国将继续实行选举民主
中国会继续采取贤能政治方式
美国和中国的世界观都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容易引发美国误解的中国特征
第2章 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中美文化差异
美国文化特征
中国文化特征
前景展望
第3章 经济表现:真正的战场
美国的经济模式
中国的经济模式
中美经济关系
两种经济模式在历史上都非常成功并极具韧性
零和博弈有害无益
第4章 教育体系:重要性随着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凸显
美国教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教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美教育模式的主要区别
第5章 人权与法治:美国的绝对主义与中国的相对主义
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对人权发展的塑造作用
美国人权的意识形态、绝对主义定位与中国人权的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定位
政治体制是中美道德冲突的主要根源
中国在持续扩大个人自由
中国在稳步推进法治
中美的共同难题:如何对待少数族裔
美国在性少数群体权利方面较开放
中国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中美两国女性权利的演变路径非常相似
小结
第6章 民主的形式:美国的选举与中国的回应民意
美国民主的嬗变
美国民主制度的表现
中国民主的嬗变
中国民主协商制度的表现
回顾与反思:美国的问题更多
第7章 世界观与军事:美国重民主和人权的传播;中国重经济利益,轻对外扩张
美国的世界观和军事活动的发展
中国的世界观和军事参与的发展
未来将去向何方
第8章 未来之路
致谢
版权页
大国领导力
目录
献词
前言
第一章 道义、权力和权威
道义在现实主义理论中的作用
道义的层次与构成
权力、实力和权威的区别
道义影响与战略信誉
小结
第二章 领导与战略偏好
领导的作用和类型
崛起国的领导与战略偏好
战略信誉与国际领导
王道原则
小结
第三章 关于国际变化的推论
国家领导与权力格局的变化
国家实力、领导和战略偏好
国际领导与规范的改变
国际秩序变化与国际体系转型
小结
第四章 权力再分配与世界中心
领导与两极化
两极格局不等于冷战
世界中心的构成条件
小结
第五章 领导与国际规范
有关领导与规范变化的早期研究
领导类型与规范类型
国际规范的类型转变
小结
第六章 国际主流价值观
价值观的挑战与竞争
战略信誉的贬值
超越自由主义
小结
第七章 国际体系转型
构成要素变化与体系转型
体系转型的条件
政治领导与体系转型
小结
第八章 国际体系转型的历史案例
中国古代案例
现代史案例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理论总结
新的两极世界
参考文献
版权页
西方的困局:欧洲与美国的当下危机
目录
导言
第1章 欧洲的价值抑或西方的价值?
第2章 超越民族国家抑或成为诸民族之上的拱顶石?
第3章 一个延伸到幼发拉底河的欧洲吗?
第4章 缺少政治联盟的货币联盟?
第5章 谁代表欧洲讲话?
第6章 欧洲vs美国?
第7章 德意志问题又来了?
第8章 作为避难所的欧洲?
第9章 多重性的联合?
第10章 英国脱欧将带来什么?
第11章 美国将向何处去?
第12章 欧盟会崩溃吗?
第13章 西方会分裂吗?
第14章 结论:一个面临考验的时代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一段续记
致谢
译后记
版权页
美国国家安全局
目录
“文化交锋”丛书编辑委员会
序言
引言
第一部分 六十年的历史:查无此局
1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前身(1919年至20世纪30年代)
2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诞生(1941—1952年)
3 《英美协议》(1946年)
4 危机时期与反共斗争(1943—1989年)
5 早期的丑闻(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6 技术进步与新的威胁(20世纪40年代末至90年代)
7 一个时代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
第二部分 运行与组织,切忌谈论
1 欢迎来到“情报之城”
2 永不知足的间谍机构
3 非比寻常的密码机构
4 巨大的蜘蛛网
5 受保密禁令庇护的组织
6 背叛
7 “梯队”事件
8 骇人听闻的监听项目
9 研发部门的雄心
第三部分 滥权与偏执
1 全面反恐战争
2 当国家安全局可以更有作为时
3 工业合作伙伴
4 危险的调情
5 监管、谎言与掩饰
6 国家安全局与媒体的交锋
7 以反恐为名为监视行为辩护
8 面临威胁的隐私权
第四部分 对外关系与秘密战争
1 对外合作
2 与以色列和法国的暧昧关系
3 盟友
4 经济间谍
5 互联网治理
6 网络情报
7 主宰网络空间
8 战斗进行中
9 旗鼓相当的对手
结束语 美国国家安全局仍是秘密武器
版权页
大国雄心
专家热议
目录
新版序 从邓小平时代到习近平时代
前言 中国:正在改变世界
第一部分 西方世界的终结
第1章 西方的兴起
是先决条件还是特征?
欧洲例外论
欧洲的优势
美国的崛起
第2章 日本:现代国家但非西方国家
日本从哪里来?
明治维新
历史的传承
转向西方
第3章 中国:动荡的历史与翻天覆地的变化
辉煌的历史
中国人眼中的“国家”
内忧外患
1949年之后
经济腾飞
第4章 中国与西方:相互融合,还是相互竞争?
东亚现代性的兴起
转变的速度
如何界定现代性
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西方化有多深
本土的现代性
现代性竞争
第二部分 中国世纪的来临
第5章 中国:超级经济大国
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
人口老化
环境的两难困境
低科技还是高科技?
中国模式
规模效应
中国的全球经济影响力
第6章 文明国家
中国——一种文明
中国——一片大陆
中国政治的本质
中国与民主
共产党的领导
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中国
第7章 大国心态:中国人在想什么
从多样性到同一性
从天下到民族国家
中国人与种族问题
海外华人
中国如何对待差异
第8章 中国与周边国家:愈加紧密,还是错综复杂?
中国重回舞台中央
瞬息万变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台湾——容不得讨价还价
日本——很受伤
美国——一头“巨象”
第9章 中国:正在崛起的世界强国
拉美
非洲
中东和伊朗
俄罗斯
印度和南亚
欧洲
崛起的大国和衰落的大国
冲突的加剧
国际体系的未来
第10章 当中国引领世界
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作为新全球之都的北京
文明国家的兴起
朝贡体系再现
数字的意义
中国的种族秩序
中华联邦?
全球经济引擎
一种全新的资本主义形态
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如何作为
全新的政治一极
价值观之争
新兴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兴起
你会说汉语吗?
中国大学的崛起
作为软实力的中国文化
北京奥运会
中餐和中医
西方的没落
结语 界定中国的八大特性
后记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开始
附录 海外华人
参考文献
版权页
全球科技创新与大国博弈
目录
译者序
引言
第1章 全球创新的崛起
全球创新概览
全球创新浪潮中的中国和印度
结论
第2章 创新领导力与争议中的开放
创新与霸权
“高科技界”的出现
“高科技界”与争议中的开放
理论检验
结论
第3章 旋转门:高技能劳动力
功能失调的系统
“高科技界”的巨大胜利:1998—2004年
难以对付的对手:2005—2016年
结论
第4章 开放的大门:外国留学生
大量外国学生进入美国学习
“9·11”事件后为开放而进行的抗争
结论
第5章 基本开放:全球研发活动
开放对外直接投资的三大支柱
针对离岸外包的斗争
结论
总结 创新全球化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对美国、中国和印度造成的影响
观往知来
参考文献
致谢
版权页
版权页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