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图示?我们为什么会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焦效应)?(见模块3“自我概念:我是谁”) “事后诸葛亮”的社会心理原理是什么(后见之明偏差)?(见模块2“你早就知道了吗”) 我们为什么都喜欢往自己的脸上贴金?(见模块4“自我服务偏差”) 为什么在聚会上别人都轻松欢乐,而自己却害羞紧张?(见模块6“基本归因偏差”)
售 价:¥
纸质售价:¥45.7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扉页
版权页
内容提要
丛书序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1 如何开展社会心理学研究
理论的形成与检验
相关研究:探寻自然的联系
相关和因果
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
控制:变量的操纵
随机分配:重要的平衡仪
实验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从实验室推广到生活
2 你早就知道了吗
3 自我概念:我是谁
我们世界的核心:我们的自我感觉
自我与文化
个人主义在文化内的滋长
文化与自尊
自我认识
预测我们的行为
预测我们的感受
自我分析的智慧和错觉
4 自我服务偏差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我们都高于平均水平吗
盲目乐观
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
自尊动机
5 自恋以及自尊的限度
高低自尊的权衡
自我效能
6 基本归因错误
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归因错误
我们为什么会犯归因错误
视角和情境意识
文化差异
基本归因错误的影响
7 直觉的力量与危害
直觉的力量
直觉的局限性
我们高估了自己判断的准确性
过度自信的补救措施
构建记忆
重构我们过去的态度
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
8 非理性的原因
我们的先入之见控制我们的解释
我们更容易被令人难忘的事件而非事实所左右
我们错误地知觉到相关和控制
错觉性相关
控制错觉
我们的信念可以产生证明自己的证据
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吗
我们从他人那里得到了我们所期望的吗
结语
9 行为与信念
态度影响行为吗
行为影响态度吗
角色扮演
言语会变成信念
恶行与态度
种族间的行为和种族态度
洗脑
为什么我们的行为会影响我们的态度
10 临床直觉
错觉性相关
后见之明
自我证实的诊断
临床直觉与统计预测
对改善临床实践的启示
11 临床治疗:社会认知的作用
社会认知与抑郁
扭曲事实还是现实主义
负性思维是抑郁的原因还是结果
社会认知和孤独
社会认知和焦虑
社会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外在行为引发内在改变
打破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索引
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