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戈与荷:葛庭燧、何怡贞传

戈与荷:葛庭燧、何怡贞传

刘深
0
16.99 原价¥16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对物理学家夫妇的世纪传奇故事。     葛庭燧与何怡贞,一对伟大的科学伉俪。     从20世纪30年代末期相识,在超过60年的漫长光阴中,他们成为在科学的陡峭山路上携手登攀的近乎完美无缺的爱侣。这座山峰不仅仪是自然意义上的险峻,它还弥漫着极左政治年代的凄风苦雨。     葛庭燧,优秀的清华学子,以发明“葛氏扭摆”和发现“葛氏峰”而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伟大的金属内耗大师,他的学术贡献被誉为“战后天才的发明”。     他是“一二·九”运动中的热血青年,他是抗日战争冀中战的幕后英雄之一;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明的一项技术,直被美军用于收复日军占领下的南洋群岛的侦察。     他是“曼哈顿计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辐射实验室这些二战中伟大的科学精英团队中的一员,获得两项专利和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颁发的奖状和奖章。     他因对于金属物理学的杰出贡献而于1999年获得梅尔奖,登上世界材料科学领域的荣誉之巅——那是包括矿物、金属、材料三个科学领域的国际联合学术组织(TMS)的奖,这是亚洲科学家首次荣获梅尔奖章。     何怡贞,中国代留学美国的物理学女博士之一,出身于“五世翰林”家庭,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先驱者王谢长达女士的外孙女、辛亥革命老人何澄之女。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密歇根火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从事过渡金属的光谱学研究,是标定和发表钇的光谱线从可见光到紫外线之人。     她是新中国非晶态物理和金属玻璃研究的拓者,在国际上率先测定了金属玻璃与晶化有关的完整的内耗峰和晶化的内耗行为,并发现了与金属玻璃转变相关的新型内耗峰。
【推荐语】
    葛庭燧与何怡贞,一对伟大的科学伉俪。      《戈与荷——葛庭燧何怡贞传》主要描写葛庭燧先生及其夫人何怡贞教授,但又不光是葛庭燧和何怡贞的事迹,还写出了很多与之相关的科学界人物。《戈与荷——葛庭燧何怡贞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一本有参考价值的史料。
【作者】
    刘深,新闻记者。1959年5月31日出生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1977年在辽北农村插队,1982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著有诗歌、文学传记、电影剧本、中短篇小说等多种。     2008年出版纪实文学《百年情义恩泽录》、《一个普通士兵的战争》、《坦克中短篇小说集》。即将出版人物传记《戈与荷——葛庭燧何怡贞传》、长篇小说《圣心剑胆——坪山风雨沧桑录》。现任《深圳晚报》副总编辑。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