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傅国涌
2
27.78 原价¥27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回望民国教育系列”之一,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这还是国内次系统的研读、回望民国教育。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多元而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观,细致再现了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民国教育的整体风貌,澄清我们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而且有助于我们思考许多当下教育的症结。 回望民国教育系列:回望民国教育,从公民教育、性教育等具体的侧面到教育观,让读者看到上个世纪前半叶教育家和一线老师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可以近距离靠近民国教育,真实地理解民国教育的来龙去脉。这些从《教育杂志》1909到1948年间发表的大量文章中选出的精华,无疑已成为珍贵的本土资源,足以为今天的教育提供重要的借鉴。
【推荐语】
认真整理、研习民国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从中理出民国教育在中国的特定含义和目标所在,则这样的“整理国故”,便有了特别的意义。 百年中国,多少悲壮剧,前人创造了历史,却又多少被遗忘,“百年寻梦”,“追寻传统”。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倏忽的思想光亮骤然汇聚,终使教育的天空闪耀璀璨。 回望民国教育,从具体的侧面,到整个教育观,可以看到整个民国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描写了民国人物是明清以来士人气质的遗音绝响。某些学校一时之风气,仅仅是因为某个人而已,成其为万方来朝的求学圣地,是一种特例,而非一种制度性的、常规性的社会体制。如果是一种常规性的社会体制,那是可以持续、自成体系而不断被复制的。 本书用20万字的篇幅介绍了民国教育的来龙去脉,也援引众多教育家的箴言与笃行,让读者从理解近现代中国教育,这是珍贵的本土资料,给今天的教育可以提供重要的借鉴。作者在尘封的史料中勤奋爬梳,揭示了近代中国不少历史真相,以新的视角给读者新的启发,实现了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作者】
丛书主编: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1967年1月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的命运史、企业家的传统等。著有:《金庸传》《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主角与配角——近代中国大转型的台前幕后》《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另一种读法》《文人的底气》《大商人:影响近代中国的实业家们》《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等,编有《过去的中学》《过去的小学》等。 本书编者: 许骥,现为《明报》记者。从大学时代起发表文章,在《书屋》《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书城》等刊物发表作品,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同胞,请淡定》《书评人可以歇歇了》等。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