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首页
书房
账户
购物车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关闭
智慧的圣坛
俞立中
0
¥
2.00
抢
秒
原价¥2
¥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秒
剩余
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
抢
此商品限时抢购中,剩余
1
天
12
小时
31
分
23
秒
减
折
满80元折上8折
N件折
满2件折上8折
N元场
已选1件,再选1件即可享8折
领券
查看对应纸书
25.2
详情
目录
评论(
0
)
内容简介
本世纪初,为提升学术之境、推学术交流,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了“大夏讲 坛”,广邀海内外各个领域的名家,举行系列的学术演讲。本书所汇集的,便是其 中的部分演讲录。 王国维在20世纪初曾提出“学无中西”之说,这一观念在一个世纪之后依然显示着其内在的生命力。纵观呈现于本书的演讲篇目及演讲学人,所论兼及东西,论者无分中外;东西、中外之间已不复判然划界。思想和观念的如上贯通不仅在形式的层面展示了学术交流的扩展,而且在实质的层面体现了世界的视域。如所周知,近代以来,中西之学的相遇、互动,已成为基本的历史事实,这一现象在更广的意义上以历史已成为世界的历史为其前提。从学术文化的衍化看,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中西之学主要都在各自的传统下相对独立地发展,然而,在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以后,思想与学术便次能够在实质的意义上超越单一的理论资源和传统,真正运用人类的多元智慧推对世界的理解。在“学无中西”的视域下,中西之学都呈现为世界文化发展的相关之源,而中国文化与学术的现代延续,也由此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意义。演讲集的内容从不同的方面具体地体现了以上历史趋向。
【推荐语】
学术演讲使学术由个体的沉思走向公共之域,全球背景下中西文化之间的彼此激荡一步推了中国文化自身的反思和发展历史已成为世界的历史。 ——杨国荣
展开
作者
俞立中
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类
大家都在看
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
换一批
购物车
购买
免费试读
加入购物车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
升级VIP,6万精品免费读。
快来当当读书app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