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首页
书房
账户
购物车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关闭
西田“融创哲学”研究(仅适用PC阅读)
朴金波
0
¥
6.00
抢
秒
原价¥6
¥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秒
剩余
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
抢
此商品限时抢购中,剩余
1
天
12
小时
31
分
23
秒
减
折
满80元折上8折
N件折
满2件折上8折
N元场
已选1件,再选1件即可享8折
领券
查看对应纸书
25.2
详情
目录
评论(
0
)
内容简介
西田几多郎(1870—1945)是日本近代有影响的哲学家。他一生从事哲学研究,通过长达半个世纪的顽强而精心的思索,并融合东西方哲学,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集日本近代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人称“西田哲学”的庞大的哲学体系,被誉为日本“初的独创的哲学家”。西田哲学是日本哲学所能达到的成果之一。从世界范围看,西田和世界一流的思想家们相比也毫不逊色。西田几多郎已被选《二十世纪思想家文库》。 西田用长达半个世纪的思索,融合东西方哲学,创立了独特的“融创哲学”。他认为,除客观逻辑之外,还应有更深刻的主观世界的逻辑。为求得这深藏于东方文化根底中的“见无形之形,闻无声之声之物”,他提出了“纯粹经验”、“场所”、“无的逻辑”、“*无”、“辩证法世界”、“*矛盾的自己同一”等一系列独特的概念,使其哲学逐步的构筑成形。这种探索是十分可贵的,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并把它吸收现代哲学研究中。目前,对西田哲学的研究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1.批判、否定多,肯定、吸收少;2.简单归结为唯心主义多,客观、全面分析少;3.简单归之于资产阶级本质多,深揭示其哲学精神少。本文试图克服哲学界所存在的上述“三多”、“三少”的问题。导论分为问题的提出;西田哲学的背景;西田哲学的特征;西田哲学的演化;西田哲学的结构;西田哲学的影响等六部分全面加以论述。 章来源——东西结合 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为西田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尤其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东方佛教思想构成西田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西田哲学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西田一生没有离过日本,也没有会见过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任何一位大师,但是西田在日本战前哲学家中是对西方哲学研究广、深的人。西田对于西方古代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奥古斯丁,近代哲学家笛卡尔、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哲学,都有深的研究。后来研究过詹姆斯、格林的著作,以及新康德学派、现象学派、神学等。这些哲学家对西田哲学的形成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的是德国唯心主义。 西田构思“纯粹经验”概念,参照了黑格尔的“*理念”,模仿了谢林的“*同一”,还受到柏格森的“纯粹持续”,詹姆斯的“宗教经验”、“根本经验”,狄尔泰的“内在经验”,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纯粹经验”等的启示,并借用了其中的某些含意。 西田又把胡塞尔的“意识之野”把握为“场所”,把“意识雕意向性”看做“在自己之中反映自己”的场所的作用。西田的《意识的问题》、《艺术与道德》中包含了不亚于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具体的经验分析。 西田哲学受东方佛教思想的影响很深。西田赞同天台宗的“一念三千”的世界观,华严宗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世界观。西田的“纯粹经验”实际上是以佛教的“参禅”、“坐”时的精神状态和体验为基础的。 西田引了佛、道等东方思想中的“无”。他主张“从无创造有”,反对黑格尔的“从有创造无”。西田的“自我”,既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超越了有和无的“*无”。西田以“无”改造了近代哲学中的“自我”概念。这种“*无”类似于佛教所说的认识主体即“心”,以及在“心”中成立的神秘的直观状态。 晚年,西田从正面研究历史和社会问题时,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观纳到自己的哲学体系之中。 第二章 自我——纯粹经验 “纯粹经验”是西田哲学的出发,也是西田哲学的归宿;是西田哲学大厦的基石,也是西田哲学体系的灵魂。 纯粹经验既不是单纯主观性即主体性质的东西,也不能说是单纯客观性即客体性的东西;而且它也不能依靠分析间的把握。它是主观与客观尚未分化的经验,只能在未分化的直经验中直观地把握。这样,西田经过长期探索,终于达到作为直经验的“纯粹经验”。 西田的“纯粹经验”具有五个特征:,“纯粹经验”具有根源性。西田认为“纯粹经验”是根本性的东西。至于主观、客.观乃是“纯粹经验”由于反省、分裂而形成的。是派生的东西。第二,“纯粹经验”具有纯粹性,西田把“纯粹经验”说成是纯的,丝毫未加思虑辨别的,真正经验的本来状态,是“独立自全的纯活动”。第三,“纯粹经验”具有直性。西田的“纯粹经验”是从所谓“无可置疑的、直的知识”出发,认为这直的知识便是经验。第四,“纯粹经验”具有自展性。西田认为“纯粹经验”自身中包含着矛盾和差别。“纯粹经验”就是在这一矛盾和差别的“对立与统一”中不断分化与演变的,是“自发自展的无限活动”。第五,“纯粹经验”具有神秘性。西田把“参禅”中脱离身心的体验一般化。西田“纯粹经验”与禅的“无我寂静”之境界没有本质区别。 第三章场所——无的逻辑 在哲学史中,“场所”是古老而又新鲜的课题,是古希腊哲学以来反复探索的课题。古希腊柏拉图的“空间”、亚里士多德的“场所”等就是古老的体现形式。但是这一“场所”问题在西方近代哲学中,却几乎被遗忘。西田注意到了这个历史事实,重新研究“场所”,重新提出“场所”。在近现代,从本质上把“场所”作为哲学问题提出来,并企图通过“场所”实现逻辑本身之根本转变的,无疑是西田几多郎。 西田把“场所”区分为三种:一种是“有”的场所,一种是“相对无的场所,一种是“*无”的场所。 西田认为,除客观世界的逻辑之外,还应有更深刻的主观世界逻辑。为此,他创立了“*无”的逻辑。西田为求得深藏于东方文化根底中的“无形”“无声”之“物”,在无的逻辑之中努力丢弃一切物的根底中所能见到之物,把一切物升无的场所,一步升*无的场所之中,把物全部消解掉。此时映这一场所之中的必须是自己反映自己的自觉者。西田认为,在被限定的有的场所之中,只能看到单纯的动者,在对立无的场所之中能看到意识作用,但是对立无还是一种有,不是一个真正的无,在其深处有超越有和无的*无的场所。在“*无的场所,,上存在着自由意志。西田认为,*无的世界是完全超越了我的概念、语言、思虑知识的立场的神秘的直观世界,就是自由的睿智界。 第四章表象——辩证法世界 “辩证法世界”,是后期西田哲学的重要思想。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刺激,西田反复思索一直彻夜不眠,以“历史现实”、“环境”、“事实”、“行为”、“*矛盾”等不曾用过的概念,并用“辩证法世界”,把它们联系起来,从自己的立场转向“世界的立场”,从而成为一个“客观主义者”、“彻底的实证主义者”。 什么是“辩证法世界”,首先要搞清“历史现实”。西田认为,对象世界即物的世界之外,还有我们自己的世界。只有我们自己的世界和对象世界合而为一的世界,即“主客合一”的世界,才是完整的世界,‘‘真正实在的世界”。所谓“历史现实”就是作为主体的我们自己存在于其中、生活于其中的“真正实在的世界。”哲学不只寻求关于对象世界的逻辑结构的真理,而且应当寻求我们自己存在于其中,生活于其中的“真正实在的世界”的真理。 西田所说的含有自觉和反省的“事实”即“历史现实”,不是一般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世界,也不是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世界,它似乎是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东西。西田把“事实”叫做“行为的事实”。在西田看来“真正的实在”即“行为的事实”,其中必须有人的自觉的反省,即有人的意识的、有目的的、有自由的行为,离人的行为,便没有“真正的实在”,即“行为的事实”。 第五章 实践——行为的直观 西田几多郎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西田那里,实践是“表现世界”的展,同时也是“历史的生命”“的展和“制作”。 西田关于实践的思想有以下几个特:,从本质上把实践看成是历史的生命的表现;第二,在其历史的生命辩证法地展自身中,个人的自己作为相关的存在萌动于工具的制作;第三,其工具的制作很快失去技术的意义,制作有了较强的表现或创造的意义;第四,制作与实践就由“我们制造物”与反过来是“我们被制造”的形式联系起来。实践在这里成了被动形,因为历史的自己形成是中心;第五,实践反转成积极的意义,是见超越者后所行的行为。可见西田的制作实践的理论,是从弄清历史的、社会的世界中的行为这一愿望出发的。 西田认为,我们的身体不仅带有历史性,而且历史的生命通过我们的身体实现自己。在这里,西田把历史的身体看作是生于并形成具体的历史的现实,是表现世界的活动——即行为的直观的主体或承担者。 第六章 超越——自己同一 我们想要超越西田哲学,就一定要设法阐明其中的秘密,因此,后收缩到对西田的“*矛盾的自己同一”的考察上来。 西田说:“叫做场所者不能不是辩证法的一般者或矛盾的自己同一的世界。”西田把*矛盾的自己同一的认识视为贯穿实在世界所有领域、层次、场面的根本原理,并试图在各种领域、层次、场面使用这一原理。 西田的逻辑提供了将黑格尔的时间的历史过程、过程的辩证法与亚里士多德的主词逻辑和柏拉图的宾词逻辑综合的线索。它包含前三者,同时又向超时间的“永远的今”的方向超越。西田认为,这种方向可以把自己的逻辑作为辩证法,从而完成它的全部过程。 以*矛盾的自己同一为中心的西田的场所辩证法,不是本来意义的辩证法或动性的语言的逻格斯。在西田的场所辩证法中,作为元辩证法对辩证法的构成强行予以逻格斯化。 在西田哲学中,都会看到宗教的重要意义,西田哲学的宗教性使它很容易还原成超越的内在的东西。西田首先推出辩证法的逻辑,但辩证法本来是语言的逻格斯的逻辑,虽然可以通过破被固定化的矛盾触到实在的深层,可不能成为深层的知的基础。因此,西田转向本来应称为中道逻辑的即非的逻辑。 总之,西田的“*矛盾的自己同一”是玄而又玄,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西田哲学使玄妙的东方思想获得了西方式的逻辑化。西田哲学是试图东西相融,古今相融,唯心唯物相融,在融合中创新,在融合中超越,在融合中形成自己体系的独特的“融创哲学”。
【作者】
朴金波,女,朝鲜族,1954年生,哲学博士,教授。198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5年,吉林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讲师。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晋升为教授。2008年获吉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期间,1992年至1993年到日本关西学院大学、199
展开
作者
朴金波
出版
吉林大学出版社
分类
出版物 >
哲学/宗教 >
哲学
大家都在看
换一批
纽约大学的40堂创意思维课
[美]亚历克斯·奥斯本
中国哲学三讲
[日] 铃木大拙
把创新当成习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原则与流程
[美]亚历克斯·奥斯本
鬼谷子(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许富宏 译注
开发创造力的101个方法
[美]亚历克斯·奥斯本
王阳明心学(十年典藏升级版)
王觉仁
顺道者胜:曾仕强讲道德经
曾仕强
了凡四训详解
(明)袁了凡著;费勇编著
我们如何思考
【英】西蒙•布莱克本;徐向东译
大家都在看
换一批
纽约大学的40堂创意思维课
[美]亚历克斯·奥斯本
中国哲学三讲
[日] 铃木大拙
把创新当成习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原则与流程
[美]亚历克斯·奥斯本
鬼谷子(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中华书局出品
许富宏 译注
开发创造力的101个方法
[美]亚历克斯·奥斯本
王阳明心学(十年典藏升级版)
王觉仁
顺道者胜:曾仕强讲道德经
曾仕强
了凡四训详解
(明)袁了凡著;费勇编著
我们如何思考
【英】西蒙•布莱克本;徐向东译
购物车
购买
免费试读
加入购物车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
升级VIP,6万精品免费读。
快来当当读书app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