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稳定的逻辑:一个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样本

稳定的逻辑:一个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样本

钟伟军
0
3.10 原价¥3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写人党的纲领性文件,而维护社会稳定,促社会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是社会管理为基础也是重要的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历着经济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过程,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就可能影响到社会的基本稳定,从而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1993年我国发生社会群体性事件8700件,2005年上升为8.7万件,2006年超过9万件,并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在信访方面,情形同样如此,以集体上访为例,2000年,全国31个(省、市)县级以上的党政信访部门,受理的群众集体上访批次,人数分别比1995年上升2.8倍和2.6倍。2000年,国家信访局受理的群众集体上访的批次和人次,分别比上年上升36.8%和45.5%,2001年,同比上升36.4%和38.7%。2004年全国县以上待的群众集体上访的年批次和人次增加15.2%和18.1%,其中国家信访局的集体上访人次与批次上升了44.6%和73.6%!十八大报告强调社会管理的体制创新与治理方式的改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过去社会管理实践的反思以及社会管理中现有困境的一种方向性的路径指引。而在这种社会管理体制中,地方政府无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上述群体性事件以及集体上访等不稳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发生在地方或者来自地方,地方政府是地方社会稳定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地方稳定则社会稳定,地方和谐则天下和谐,地方是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兴旺发达的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行为以及治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成败。另外一方面,目前不少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本身就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些地方政府的乱作为、不作为,权力滥用和腐败引发了社会的不满,成为社会不稳定的诱因之一,如何通过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推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转型、规约公共权力过程是地方政府治理变革的题中之义。【推荐语】
本书以X县为分析对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地方社会稳定问题的产生背景行了剖析,并主要从机制(信访)、手段(目标责任制)、网络(网格化管理)和事件(群体性事件)四个层面生动展示了当前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真实图景,对其中的困境行了反思,从地方政府治理变革的角度对未来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行了探讨。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