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晚清外交七十年: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中西碰撞

晚清外交七十年: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中西碰撞

李书纬
2
6.00 原价¥6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鸦片战争以前的大清朝是闭关锁国的,不想与外国交往。可是,西方列强却想向中国扩张。一个不答应,另一个就来硬的,动用了洋枪洋炮。一夜之间,中国的大门被了。在体制、观念面前,大清国朝野上下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更不知道该如何与列强交涉。于是,从紫禁城的皇帝老爷到朝野士大夫们在与列强的交涉中闹出了一幕幕的悲喜剧:道光帝为什么坚持不肯放沿海口岸城市?林则徐为禁烟呕心沥血为什么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咸丰帝为什么到死都反对外国公使驻京?本书为《晚清外交七十年》的*部,以两次鸦片战争前后大清国的闭关与西方的敲门为切展,以事件与思想探索融汇贯通的笔调展示西方为什么要敲门,大清国为什么要闭关以及战争爆发前后道光帝、咸丰帝、林则徐、恭亲王奕?等历史人物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态度,从而深刻的剖析了两次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以及大清国在外交博弈中的艰难抗争。
【推荐语】
晚清的外交虽然是在屈辱、艰难抗争的局面中艰难前行的。但是,面对近代先军事装备武装起来的侵略者,仍然靠冷兵器来抵御外侮的大清帝国,终改变不了从军事到外交一次次失败的命运。“弱国无外交”成为至理名言。大清如何在西方工业化的浪潮中行闭关锁国?西方列强怎样蛮横地叩中国的大门?*次鸦片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大清皇帝和英国女王分别做了什么?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国面临着怎样的内忧和外患?《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是在什么样的形势下签订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成为大清国永远的伤痛?……
【作者】
李书纬,原名李书伟,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02年以来已在*报刊、杂志发表专题性文章、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百十余篇。代表诗作《大地的鸣唱》被多家媒体刊载。已出版有《晚清民国众生绘》《微历史·纷繁民国》《微历史·生猛元朝》等书。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