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政绩工程的形成机理与治理对策

政绩工程的形成机理与治理对策

王希坤
0
10.51 原价¥10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政绩工程”是当代中国市场化和政府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奇特现象,一方面劳命伤财,深受老百姓的唾弃;另一方面,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与主要官员却对此情有独钟,不顾一切地追求,甚至变成了一种治理模式。本书以政绩工程为研究对象,力图从体制层面深挖掘政绩工程的形成机制,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首先,界定政绩工程的内涵,并提出政绩工程的判别依据。其次,地方政府自主性和自利性是政绩工程形成的主体制度机制。再次,政府间的博弈与竞争是政绩工程形成的体制度性机制。*后,探讨治理政绩工程的对策。
【推荐语】
首先,界定政绩工程的内涵,并提出政绩工程的判别依据。 其次,地方政府自主性和自利性是政绩工程形成的主体制度机制。 再次,政府间的博弈与竞争是政绩工程形成的体制度性机制。 *后,探讨治理政绩工程的对策。 “政绩工程”是当代中国市场化和政府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奇特现象,一方面劳命伤财,深受老百姓的唾弃,党的第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为此而特别强调: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另一方面,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与主要官员却对此情有独钟,不顾一切地追求,甚至变成了一种治理模式。深挖掘“政绩工程”现象背后隐藏的内在学术机理,是一项亟待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本研究以政绩工程为研究对象,力图从体制层面深挖掘政绩工程的形成机制,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作者】
王希坤,男,安徽金寨人,1969年10月出生,哲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为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先后在安徽省金寨县中学任物理教师、浙江省湖州市委党校任哲学教师。主持或参与*、部级、厅级课题10项,在《道德与文明》、《船山学刊》、《理论界》、《浙江日报》等公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四篇被其他刊物转载。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