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普通一兵

普通一兵

(苏联)帕·茹尔巴(著),程文(译)
1
9.51 原价¥9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由莫斯科往塞瓦斯托波尔的快车,早晨在扎波罗热站停了下来。 乘车前往克里木疗养地度假的欢乐的乘客顿时挤满了八月份阳光充足的站台。他们从闷热的车厢里出来,畅快地呼吸着清新的、充满着烟草花、舌唇兰和牵牛花浓郁芳香的空气。站前广场上,管乐队高奏着欢快的乐曲,不知是在欢送还是欢迎又一批第聂伯河水电站的建设者。第聂伯河水电站的建设工程当时是全世界*的工程,受到苏联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乘客们对这个车站也表现出特殊的兴趣。 车厢底部的小工具箱,悄悄推了一条缝儿。从缝里先是露出一头蓬乱的头发,继而探出一张满是灰尘的,小黑人一样的脸蛋。这是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小男孩儿的脸,惊恐地眨巴着一双蔚蓝色的大眼睛。 他四下里看了看,迅速地从箱子里跳出来。小家伙披着一件比他身材大得多的烂棉袄,活像一只落水小乌鸦,一猫腰从车底下钻了过去。他用袄袖子擦了擦脸上的灰尘,但脸上却并没显得干净多少。 他走到后一节车厢下的工具箱跟前悄声地问: “季莫什卡,还活着吗?” “暂时还活着,”箱子里传出一声尖细的话音,“就是憋得喘不过气,灰尘直呛喉咙。我都快不行了。快去弄水喝,萨什卡!” “好的,我去找。别出来,不然我们就上不去车了。” 萨什卡从车厢底下爬了出来,掸了掸衣服上的尘土。烈日下,他眯缝着眼睛,找水去了。 昨天夜里,他把自己的朋友安排了工具箱,自认为对他的舒适和安全已经尽到了责任。至于季莫什卡的抱怨他没太理会。他自己也一样,蜷缩在这个可怜的小箱子里,一路上好在没被灰尘呛死。车轮子那可怕的响声震得你几乎把眼睛瞪到脑门子上去了。车底下的颠簸和兜起的狂风简直要把你从箱子里扔出去——要真被扔出去,那就完了!有什么办法呢?既然想行一次近似周游世界的旅行,有不舒服就得将就。 像人家那些穿戴讲究的,去疗养地休闲度夏的无忧无虑的乘客那样在车站上优哉游哉地散步,那当然好!可对这两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季莫什卡和萨什卡来说,提心吊胆和发愁操心的事多着呢!根据季莫什卡的提议,他们决定去帕米尔的什么地方寻找一座金刚山,说那里有无数的宝藏。但季莫什卡很审慎,他建议在登上这遥远的风险旅程之前,“顺路”先去一趟克里木,那里有很多疗养院、花园、葡萄园什么的,在那里可以先养养身子;他有个舅舅在海上当个什么官儿,随便在哪艘轮船上都可以给他们找事情做。至少,克里木那地方暖和,过冬容易一些。所以,朋友俩就决定搭车先去克里木。决定倒容易——一句话呗!可他们俩都一文不名。 萨什卡决定从儿童院逃走的时候,这段流浪生活在他的想象中完全是另外的样子。他想成为一个像草原上的风儿和天空中的鸟儿一样自由自在的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愿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刚逃出来没几天,肚子一饿,就动摇了——还是再回儿童院吧?在那里,至少能吃得饱,穿得干净,在干净的床铺上睡得安稳。每天晚上活动室里总是热热闹闹的。萨什卡喜欢唱歌也喜欢听歌。他能做出漂亮的飞机模型,还和柳达·奇若娃一起画了一本画,受到了大家的夸奖。在儿童院生活得还是蛮好的。
【推荐语】
《普通一兵》(又名《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是苏联当代文学名著,描述了马特洛索夫光辉却又短暂的一生。马特洛索夫由一个流浪儿,经过诸多流浪生活和碾转的儿童教养院生活,终于受新的教育,有了新的大家庭,成长为一位积极向上、热爱生活青年战士。在洛莫瓦特大松林战役中,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他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从碉堡里射出的子弹,壮烈献身。
【作者】
帕·茹尔巴是六十年代后被冷落的作家之一。《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一书是苏联作家帕·茹尔巴以真人真事为基本素材撰写的传记性小说,描述了马特洛索夫辉煌而短暂的一生,展示了成长的过程。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