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首页
书房
账户
购物车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关闭
为了忘却的记录
陈恒汉
0
¥
7.12
抢
秒
原价¥7
¥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秒
剩余
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
抢
此商品限时抢购中,剩余
1
天
12
小时
31
分
23
秒
减
折
满80元折上8折
N件折
满2件折上8折
N元场
已选1件,再选1件即可享8折
领券
查看对应纸书
25.2
详情
目录
评论(
0
)
内容简介
《为了忘却的记录》是作者陈恒汉关于语言、文化及艺术的评论集,全书主要内容分为五辑。**辑为“文学自由谈”,主要针对文学、文坛的某些现象,以一个语言文化研究者的视角行批评;第二辑为“从语言到翻译”,包括了语言对比研究、外语教学测试和翻译理论实践的一些经验总结或议论文章;第三辑为“文教哲思录”,题材扣紧文化、教育等现实情况,阐述了对社会文明、文化比较等的直观感受和哲理思考;第四辑为“听听那些声音”,则是在文化的视野里对流行音乐等行了一些比较深而有广度的赏析和品评;*后一辑为“言词的冲动”,是一些谈论写作与艺术创造的文章,侧重于在字词的审美活动中传递思考的成果。【推荐语】
《为了忘却的记录》是作者陈恒汉关于语言、文化及艺术的评论集,全书主要内容分为五辑。**辑为“文学自由谈”,主要针对文学、文坛的某些现象,以一个语言文化研究者的视角行批评;第二辑为“从语言到翻译”,包括了语言对比研究、外语教学测试和翻译理论实践的一些经验总结或议论文章;第三辑为“文教哲思录”,题材扣紧文化、教育等现实情况,阐述了对社会文明、文化比较等的直观感受和哲理思考;第四辑为“听听那些声音”,则是在文化的视野里对流行音乐等行了一些比较深而有广度的赏析和品评;*后一辑为“言词的冲动”,是一些谈论写作与艺术创造的文章,侧重于在字词的审美活动中传递思考的成果。
【作者】
陈恒汉(1971—),男,福建惠安人,文学硕士,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兼任剑桥大学ESOL外语考试部考官、培训官,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英汉语言变体及跨文化比较研究,并涉猎软实力、文艺评论、诗文及民谣创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教育部等各级科研课题10项,曾获福建省高教科研论文优秀奖(2005,2011)、泉州市社科成果奖(2008,2011)、《流行歌曲》全国词曲创作大赛二等奖(1996)等。著有《剑桥商务英语BEC中级快捷之路》等教材3部,学术专著《语言的流播和变异,以东南亚为观察》等3部,评论文集《文化与软实力漫谈:从大中华到地球村》等3部,译著《深海的珍珠——英语诗歌译鉴99篇》等,另有诗集《文字与音乐共舞》和文集《梦和现实的边缘》各1卷,《中英文&闽南语词曲创作弹唱选》光盘1张(收录作品Demo40首)。
展开
作者
陈恒汉
出版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分类
出版物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评述
大家都在看
换一批
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
陈胜前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二卷)
[英]约翰·埃德温·桑兹
周易的美学智慧(修订本)
王振复著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
陈文波著
香道
苏弘毅
作文六要
王鼎钧
中国神秘文化
郑小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英对照)(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钱穆
这里是辽宁:工业
刘庆
大家都在看
换一批
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
陈胜前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二卷)
[英]约翰·埃德温·桑兹
周易的美学智慧(修订本)
王振复著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
陈文波著
香道
苏弘毅
作文六要
王鼎钧
中国神秘文化
郑小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英对照)(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钱穆
这里是辽宁:工业
刘庆
购物车
购买
免费试读
加入购物车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
升级VIP,6万精品免费读。
快来当当读书app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