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沙的建筑者:文集

沙的建筑者:文集

吴兴华
1
27.31 原价¥27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吴兴华的作品集曾于2005年初版,但遗漏错讹较多,本次通过家人及学界支持,全面增补修订,重新整理为包含诗集、文集、致宋淇书信集、译文集及《亨利四世》在内的“吴兴华全集”共五卷,增补一百五十余篇诗文,*限度完整呈现其重要诗作与译作,重现那些零落于世间、差被掩埋的、陌生而璀璨的经典。   《沙的建筑者》是迄今为止*为全面的吴兴华文集,收录了吴兴华自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创作的散文、书评与论文共二十五篇。1940-1941年,吴兴华向上海《西洋文学》供稿,前卫地介绍并节译了当时刚刚出版的乔伊斯《菲尼根的醒来》。后又在《新诗》杂志、燕京大学《文学年报》等陆续发表中西诗论和文学评论文章,从中可管窥他在中国古代典籍上深厚的学问功底,也可见他自如出古今中西诗歌渊薮的文学眼界和鉴赏力。   新中国成立之后,吴兴华在北京大学任教,这一时期的《〈威尼斯商人〉——冲突和解决》和《马洛和他的无神论思想》等文学评论长文,迟至90年代才得以发表。从这些文章可以看到他对英国文艺复兴诗剧所下的工夫之深,理解之精妙。当他写到马洛之死:“在一个爱情战胜了仇恨,幸福战胜了灾难的世界里,他所有的疑问得到了解答。于是像一个疲倦的旅行者在余霞满天的落日时辰放下沉重的担子来准备憩息,马洛放下他的笔。轮子已经整整的旋转了一周。他*后恢复了对人类前途的无限信心。”似乎也是作者的自陈心迹,令人不得不为这位天才诗人的命运扼腕叹息。
【推荐语】
★ 继陈寅恪、钱锺书之后的第三代兼通中西之大家,20世纪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学养之代表——他在诗歌、学术和翻译三个领域齐头并,成就非凡;他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却被掩埋得像一个传说。 ★ 迄今辑录*为全面的吴兴华文集,引介西方文艺新潮,研考中国古典文学脉络——吴兴华英年早逝,文章存世不多,但每一篇都各有特,是珍贵的文学遗产。本次经由吴兴华家人广泛搜索,共得佚文数篇,获得诸多珍贵文献,包括1941年在燕京大学的毕业论文(原系英文印稿),以及创作于四五十年代的散文、书评和文论,等,并重新整理,全面修订,*限度完整呈现其渊深的学识、严谨的治学与璀璨的才情。
【作者】
吴兴华(1921—1966),原籍浙江杭州,诗人、学者、翻译家,笔名梁文星、钦江等。 他被誉为继陈寅恪、钱锺书之后,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第三代学养之代表,几可完成中国文学的转折与新趋向,却终未能竟业。 他16岁考燕京大学西语系,在诗歌、学术、翻译三个领域齐头并,学贯中西,成就非凡。 他年少成名,以一首《森林的沉默》轰动诗坛,当时年方十六,被周煦良誉为“中国新诗的转折”。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梁文星”为笔名,由宋淇代为刊载诗歌于香港《人人文学》、台湾《文学杂志》,对当时港台新诗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他通晓英、法、德、意大利多种语言,也精通拉丁文、希腊文,是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介绍中国的人。译作《亨利四世》颇受推崇,并曾校译朱生豪所译《莎士比亚全集》、杨宪益所译《儒林外史》,而已佚失的《神曲》译稿,更被誉为译林神品。他在31岁时,已荣任北大西语系英语教研室主任,“领导”朱光潜、赵萝蕤、杨周翰、李赋宁等一众著名教授。 1966年8月,他惨死于文革初期的暴虐之中,年仅45岁。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