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道教建筑的艺术形式与美学思想

道教建筑的艺术形式与美学思想

续昕
0
8.70 原价¥8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道教与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包括建筑艺术)有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文学艺术(建筑艺术)受到道教的影响,汲取了道教神仙思想、神话故事作为创作素材,丰富了中国古代文艺(建筑艺术)创作的内容,另一方面,道教也借助于文学艺术(建筑艺术)的形式来宣传自己,塑造自我形象,扩大自己在社会各层面的影响。在古代中国的诗歌以及后来的话本小说中,有不少是以神仙世界为题材的,其中一些本身就是道士们创作的。道教那种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开启了文学家们的思路,带给他们的作品一种神奇怪诞、绚丽多彩的审美情趣与意象,给人以浪漫之美的享受,比如李白、李贺等人的诗歌就是典型的具有道教那种神奇想象力的文学作品。道教建筑艺术的产物——宫观,本身就是神仙信仰的产物,其间充满了对于神仙世界的各种丰富的想象力,可谓把道士们想象中天上的神仙境界搬到了人间。王元化先生揭示说:“西方艺术重在摹仿自然,中国艺术则重在比兴之义。中国艺术中的比兴之义,它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和艺术特征,与西方是很不同的。摹仿说重自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以物为主,以心服从于物。比兴之义则重想象,表现自然时,可以不拘守自然原型,而取其神髓,借以唤起读者或观众的想象,去补充那些笔墨之外的空白。”如果要追寻中国艺术尤其是建筑艺术比兴之义重想象的活水源头来自何处,人们的答案自然落脚于道家道教。可以说,中国古典浪漫主义的文艺作品及宫观建筑,无不从道家道教提供的想象力惊人的养料中获得了神奇的意象、生命的意象,使这些作品和建筑物脍炙人口,具有隽永的意味,而人们去“读”它们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发生种种联想。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