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三联生活周刊·张爱玲的后半生(2015年38期)(电子杂志)

三联生活周刊·张爱玲的后半生(2015年38期)(电…

三联生活周刊
0
10.00 原价¥10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本期《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故事:张爱玲的后半生 1952年7月,在拿到香港大学注册处入学通知三个月后,张爱玲离开上海,经广州搭火车抵深圳,从罗湖桥出境香港。这年她32岁。她22岁时,因为香港沦陷于太平洋战争而自港大辍学返沪,10年后以申请重读完成学业的理由获准赴港。等到移居美国后的1963年,张爱玲把这段经历用英文写进过一篇散文《重访边城》(A Return to the Frontier),在美国《记者》杂志发表,1982年以中文又重写一次,里头的回忆场面就像是老电影镜头自带着年代的张皇:火车上下来的一群人过了罗湖桥,把证件交给铁丝网那边的香港警察。张爱玲和其他等着过境的人都站在太阳地里等着,不肯听警察的话到旁边小块阴凉地去。“我们都不朝他看,只稍带微笑,反而更往前挤近铁丝网,仿佛唯恐遗下我们中间的一个。但是仍旧有这么一刹那,我觉得种族的温暖像潮水冲洗上来,后一次在身上冲过。” 就这样,自1952年再回香港至1995年逝于洛杉矶,张爱玲在海外的写作生涯绵延了43年,至少在长度上已超过她的上海时期。2010年张爱玲诞辰90周年的时候,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举办了规模较大的纪念研讨会,与会专家和“张迷”们谈论的重要话题之一便是如何看待张爱玲的晚期写作:她是一个夭折于历史大转身之后的华语传奇,还是隐居海外却仍旧保持杰出水准的写作家?或者,还有另外的答案。 【目录】 封面故事 一种传奇的两重叙述 张爱玲的后半生 他乡何处是故乡:张爱玲美东地理 张爱玲在洛杉矶 在加多利山访宋以朗 止庵:有一个“晚期张爱玲”过早地结束 张爱玲的藕色香港 银灯里的浮世悲欢:张爱玲的香港国语片 发现与隔膜:张爱玲的洋人读者们 张爱玲大事记 专题报道 时事:叙利亚难民的欧洲求生之路 时事:马尔萨斯的幽灵:难民危机的另类解释 社会 热点:女排,高妹成长记 人物:唱不完的青春:高原和她的摇滚“本相”时代 手艺:郑尧锦,给沉香另一重生命 经济 市场分析:财政发力稳增长 收藏:考德雷珍珠 商业:“微辣”的车市依然可期 文化 话题:邦德的英伦审美:谁是下一个男主角? 时尚:“互联网+”与中国制表 思想:曼古埃尔论好奇 专栏 邢海洋:个税改革正当时 苗千:标准模型的新挑战 张斌:生活必须继续 宋晓军:追新重要,查旧更重要 环球要刊速览 读者来信 天下 理财与消费 好消息·坏消息 声音 生活圆桌 好东西 个人问题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