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辛亥年:中国1911(试读本)

辛亥年:中国1911(试读本)

伍立杨 著
3
28.00 原价¥28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在《中国1911》这本书中,伍立杨先生以极为鲜明的立场、犀利的笔锋,几乎用每一个字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重申着这些价值。辛亥革命的意义,在百年来的绝大多数历史时期,都受到了高度的认可,但近三十年来,对于辛亥革命以及革命党人,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非议,比如“告别革命”。对于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论调,伍立杨完全不能同意,甚至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愤怒:“今日常见懵懂文士,纵笔使气,责备孙中山、黄兴,以为他们只要不革命,静待清廷立宪,中国就有明郎前途,以为中国近现代的板荡,尽是孙、黄造成。其实,如此见识,非仅近视、直是瞽者,或为矮人观场,全无见识。”何故?是因为清政府专制之酷烈,“晚清的统治者却是一个从来没有过自由民主传统的国度,民众面对的是铁杆专制极权的统治者,而且他们所维护的体制,正是其赖以生存和剥夺的寄生的制度,是一个暴力成性血腥屠杀过民众的朝廷,是一群把暴力看成真理的统治者。如果在这样的一个政治生态环境下,搬甘地式的非暴力不合作,那结果只能是不断地将绵羊填狼群。”作者确信,正是由于清政府专制之苛毒,所以只能用暴力推翻,非暴力的“告别革命”,无疑是痴人说梦。       伍立杨先生维护辛亥革命,还不仅仅因为其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事实上,以暴力的方式改朝换代,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俯拾皆是。但辛亥革命并不是为了一家一姓的利益,而是为天下苍生谋共福,辛亥革命展现出来的,是共和、民主、自由这些崭新的时代价值,在革命党人身上体现的是责任、无私和牺牲。“辛亥革命,就是要专制政治,追求‘政治上自由、平等两大主义’”。“孙中山摩顶放踵,等于是菩萨般的人物。其革命重在改革,还不是武装的部分。他和他的追随者,秉持为生命求尊严的价值理念,担负起拯救天下的责任,为苍生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       可以这样说,《中国1911》这本书,就是在共和、民主、自由这些价值观照下撰写而成的。整本书读下来,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些价值强烈的感情,可以感受到作者不仅是用笔、更是用心捍卫和维护这些价值。全书基本上就是以这些价值为核心而展,对于历史过程的叙述,事件的评析,人物的臧否,乃至结构的设置,无一处不渗透着作者的价值关怀。
【推荐语】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到来之际,先烈的精神资源理应得到重光与阐扬。《中国1911》的作者长期浸润于民国史之中,大处整体把握,细处细于毫发。尤为珍贵的是,《中国1911》以民国人物的**手材料、回忆录作为勾画的依据,运用了**的首次于*近半年前面世的亲历者回忆录,择要铺叙,并于其中加以评,夹叙夹议,使得新意迭出。全书思路阔,视角独到,行文波澜迭起,结裹不拘常格。论说由及面,叙事深,重突出,旁及背景,线面结合,渲染得宜,立体感强,味道深郁。     回顾当年中国的重要时刻,重建辛亥记忆,唤起辛亥话题,让历史反思转化为历史智慧,在当今正面临新走向的中国,《中国1911》的经典型叙述,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
【作者】
        作者伍立杨,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曾长期担任人民日报社记者、主任编辑,现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日报社副刊部主任。数十年从事晚清民国史研究。此前曾出版著作二十多种。伍立杨作品其中以关于晚清民国史研究的著作尤为显眼,如《读史的侧翼:捞历史的碎片》(海南出版社)、《烽火智囊:民国幕僚传奇》(辽宁教育出版社)、《大梦谁觉》(上海古籍出版社)、《鬼神泣壮烈:清末民初暗杀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铁血黄花》(四川人民出版社)、《倒计时:晚清迷局中的生死较量》(辽宁教育出版社)、《霜风与酒红》(广东人民出版社)、《梦中说梦录》(百花文艺出版社)、《故纸风雪》(文化艺术出版社)、《幽微处的亮光》(三晋出版社)、《伍立杨读史》(安徽人民出版社)、《漏船载酒》(兰州大学出版社)等,在学术界均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