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1950年上海大轰炸(试读本)

1950年上海大轰炸(试读本)

张犇 著
0
48.00 原价¥48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集团在节节败退的同时,展了对被解放区域,尤其是城市的猛烈轰炸。1949年5月底,上海解放,这座远东大都会便又始了遭空袭的噩运。1949年6月至1950年5月,国民党派机轰炸上海市区71次,投弹593枚,全市28个区中有17个区遭受过轰炸,伤亡4500余人。1951年3月至1957年4月,国民党飞机闯上海空域15次。其中,以1950年2月6日的轰炸所产生破坏*为严重,军民死伤近1500人,上海的电力设备损坏高达五分之四,随之工厂停工,商店关张,钱庄倒闭,交通秩序混乱,市民生活更是一派狼藉,春节节庆气氛全无,十里洋场,一片漆黑。上海市军管会采取了抢修设备、疏散人员、轮流用电、限制用电等一系列应急措施以度过危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中苏同盟的大背景下,苏联空军驻上海,协助人民解放军空中设防,一举控制了局面。上海全市宣传动员,市民同仇敌忾,认公债积极支前。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1950年5月国民党军队终于放弃舟山据,其加诸于上海的轰炸与封锁就此告终。此案造成的历史影响至少有以下五:一是加速了解放军空军的产生和成长;二是上海民防系统得以完善升级;三是加速了城市基层组织的建立,强化了新政权与市民之间的关系,为“镇反”和“三大改造”等运动准备了条件;四是拉了工业内迁大幕,直启发了数年之后的上海小三线建设;五是促使苏联军队提前中国,成为中苏关系的催化剂,从而深刻影响了当时中国的对外关系。
【推荐语】
上海解放一年间,遭受到国民党方面的持续轰炸,屡屡将这座人口五百万、经济首屈一指、承担新中国财政税收和工业品主要来源的特大城市推向绝境,造成了系统性危机。面对危机局面,中共新政权表现出了足够的勇气与魄力,凭借自己的传统优势和解放半年内的创建与积累,按照旧有套路见招拆招,积极主动地行反轰炸斗争,*终取得了全面胜利。
【作者】
张犇,男,甘肃泾川人,1985年生,历史学硕士。现为中共甘肃省平凉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上海城市史。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