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势利

势利

(美)约瑟夫·艾本斯坦 著,马绍博 译
0
18.00 原价¥18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美国总统特朗普是个大势利眼,喜欢夸耀自己钱多和娶俗气的女人。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我是势利眼吗?》一文中承认了自己的势利倾向,她与牛津大学政治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晤面后,写信给友人说:“我认为他是个吞火的小丑。”伍尔夫还用势利对付文坛对手,曾经攻才华远超于她的詹姆斯·乔伊斯“毫无教养”。 普鲁斯特早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势利眼,晚年却变成一名z伟大的势利眼鉴别家和批评家。他认为势利“是对与性格无关之物的赞慕”,即对表象的过分重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喜欢到餐厅一类公共场所去试探自己的名气,如果没人认出他(这是常事),他还会有失望。 安迪·沃霍尔一直都无比渴望成名,但他*不盲目。他对社会地位的一套体系有非常明确的认识,知道如何从曼哈顿广告和艺术界一积累时尚圈z强大的人脉资源。他尚未成名之时就醉心于与名流交游。杜鲁门·卡波特回忆说,安迪·沃霍尔有一段时间每天都给他写信,还总在他家门口转悠。 苏珊·桑塔格的魅力究竟从何而来呢?答案就在于她将势利心态和自我推销的技巧成功地结合了起来。桑塔格的出版商将她精心包装成一个深邃、美丽、前卫、法国化的严肃知识分子,只有在美国这个追捧欧洲文化的势利心态以及文化自卑感挥之不去的地方,她才能够获得现有的成功。 无论是豪门贵胄还是贩夫走卒,无论是社会名流还是凡夫俗子,人人都摆脱不了骨子里的势利心理。势利眼就像细菌一样,无处不在。作者以美国社会为例,分析了人们的种种势利心理,旁征博引,挥洒自如,文笔之诙谐,让人不时捧腹大笑,笑过之后又禁不住冒一身冷汗,原来自己的势利眼心理一儿也不比别人少。
【推荐语】
《势利》的每个章节都让人在拍案叫绝之余冷汗直冒。正所谓,上帝创造世界,同时也创造了势利眼。古往今来,势利眼无处不在。攀比学历、攀比孩子、攀比出身;政治势利眼、俱乐部势利眼,不同品味之间的互相鄙视,等等。约瑟夫·艾本斯坦用自己犀利、幽默、讽刺的笔调,描摹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势利眼行为,从教育、职业、消费、艺术、文化乃至饮食、穿着等多个方面讲述了势利如何运作。书中对所谓上流社会和中产阶级的调侃、戏弄更让人忍俊不禁。 书中金句、警句俯拾即是,例如:势利眼必须时刻寻找胜人一筹的感觉;势利眼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比较;势利眼的快乐在于被上位者高看一眼,或者和自己嫌弃的庸众拉距离;势利的另一面表现在总是渴望比朋友或邻人略胜一筹,换句话说,比自己的妹夫多赚一百美元就是富人;要让友谊牢固,*好是两个朋友中的一位自以为比另一位高一等。 这些浮华喧闹、可叹可笑的表象忍不住让人深思,势利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势利眼?该如何避免势利?而这些问题,也是作者努力探究的。
【作者】
约瑟夫·艾本斯坦(Joseph Epstein) 出生于犹太家庭,美国著名散文家,西北大学文学教授,《美国学者》 杂志主编,《纽约客》专栏作家,文化批评家,著述甚丰。2003年,被国家 人文基金会授予国家人文学科奖。 作品有:散文集《熟悉的领域——美国生活观察》《似是而非的偏见》 《八卦:人类的非凡追求》《嫉妒:第七宗罪》;短篇小说集《高尔丁的男 孩们》等。 马绍博 青年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已出版《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 等多部译作。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