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空间”的美术史

“空间”的美术史

(美)巫鸿
0
55.00 原价¥55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以“空间”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在美术史学科的发展中有何根据和逻辑? “空间”的概念是否有包容和超越“图像”及“形式”的潜能? 这种潜能是否表现为对于客体、主体和原境等常规概念的破和连?   对这些问题的追寻能否导致一套研究和解释方法, 一方面超越图像、建筑和文化的习惯性分野, 一方面将客体、原境和主体纳一个整合的分析过程? 虽然“空间”不是形象和物件, 但它在美术和建筑中总是具体的,非抽象的。   这三个讲座将通过对我以前做过的中国美术史的个案行总结和再思考, 对“空间分析”的语汇和方法行初步提炼, 探讨建立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方法论的可能性。 ——巫鸿
【推荐语】
我用这三场讲座做了一件我一般不太做的事,就是直地讨论美术史研究中的概念和方法。我感到,美术史在中国是个有活力、吸引年轻学子的领域,因此希望将这个系列讲座想象成一个短期课程,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一下自己的学术研究和面对的问题,在总结和发展以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听课者思考问题、寻找新的题目、做新的研究。 ——巫鸿   《“空间”的美术史》是巫鸿教授应OCAT研究中心之邀于2016年6月20—22日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行的系列讲座的整理出版。 美术史对视觉对象的分析长期以来围绕“图像”和“形式”这两个核心概念展,而“空间”及与之有关的概念不断出现在作者的美术史写作中,始形成观察、描述和解释美术作品中的一个框架。 《“空间”的美术史》以“空间”为线索,将作者多年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在方法论的高度上行整合,并从教育者的角度,首次为国内年轻学子启“讲习班”模式,为学生总结自己以往研究的意图,讲解自身的治学经验。 讲座部分中英文共同呈现,同时收录与中央美术学院郑岩教授、浙江大学沈语冰教授和广州美术学院李清泉教授的三场精彩对谈,带来对“空间”主题的多角度思考。
【作者】
巫鸿 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他是许多国际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亚洲艺术参议会委员、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OCAT)学术委员会主席和余德耀美术馆学术委员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等。   译者:钱文逸,艺术史研究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世纪晚期至早期现代的欧洲视觉文化及艺术史学史,在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系获得本科及硕士学位。于2016至2017年任OCAT研究中心公共项目部副主任。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