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抗战时期中国图书馆界研究

抗战时期中国图书馆界研究

刘劲松
0
36.00 原价¥36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在中华民族如火如荼、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图书馆界作为中国全面抗战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其“文化救国”的思想与实践,为抗战的 “全覆盖”和“全员参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阐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图书馆界的文化救国活动,包括通过转移珍贵文献、抢救收沦陷区文献等方式努力保存中国优秀典籍,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克服一切困难向国际社会征集书籍,促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西部地区的图书馆建设,造新的文化基地;等等。中国图书馆界的举措配合了政府的抗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救国模式,在文化战线上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推荐语】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似乎是明末以来人们对文人于国家之作用的*为可笑而贬损的概括。然而,到了近代,*为“文气”的中国图书馆界却并非如此“报国”。抗战时期,中国图书馆界立足本位工作,展珍贵文献转移、向国际社会广泛征集书籍等活动,以文化救国的模式,不仅尽力保存了中国的传统珍贵图书,而且协助西部高校、研究所等向欧美图书馆界征集外文书籍,以便后者继续展教研工作,适应了战时文化建设的需要,激励国人奋起抗战的民族精神,同时向国际社会揭露了日本在我国的文化暴行,加强了我国与欧美大国之间的文化合作与交流,为战后民族复兴的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本书即讲述了中国图书馆界在硝烟中、在枪林弹雨下的这些实践。
【作者】
刘劲松,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发表了《南京参议院议员人数与〈临时约法〉的效力》《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西方话语体系及其误区》《民国时期我国出版品国际交换评述》《抗日战争与缩微胶卷输中国图书馆》等一系列学术论文,擅长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观察和解释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