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首页
书房
账户
购物车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关闭
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
郑师渠
0
¥
42.73
抢
秒
原价¥42
¥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秒
剩余
0
天
00
小时
00
分
00
秒
抢
此商品限时抢购中,剩余
1
天
12
小时
31
分
23
秒
减
折
满80元折上8折
N件折
满2件折上8折
N元场
已选1件,再选1件即可享8折
领券
查看对应纸书
25.2
详情
目录
评论(
0
)
内容简介
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该书的出版,在给读者展现当年轰轰烈烈的文化思想运动宏伟图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大家带来当年运动中出现的理性声音——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它的文化思想徘徊于欧化与国粹之间,对新文化运动多持批评态度,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视为守旧势力而倍受冷落。《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一书,不仅系统地考察了欧战后世界文化由东西方对立走向对话,以及缘是引起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而且也深地探讨了19 世纪中叶以降,西方人文主义的转型及以白璧德为代表的美国新人文主义的兴起。其目的是要为研究学衡派的崛起及其文化思想,提供愈形阔的时代大背景。由是以,本书复具体地探讨了学衡派的文化观、文学思想、史学思想、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等,作者力图对学衡派及其文化思想做出客观的评价。
【推荐语】
该书不回避学衡派与新文化运动的冲突及其固有的失误,但又肯定二者都是在现代思想层面上运作的思想文化派别,其分歧的本质乃在于学理之争,故互有得失;本书指出了学衡派因文化保守的情结,而于传统情有独钟,但又肯定他们从世界人类发展的角度立论,在中西文化问题上,却体现了较比更为健全的文化心态;本书肯定新文化运动是其时的主流文化,学衡派不免于边缘化,但复强调后者同样属新文化的一族。不仅如此,学衡派所反复强调的,在人类社会追求步与发展的过程中不容轻忽人文关怀的重要命题,无疑又具有可贵的前瞻性。在人们诉求人性和人文精神的呼声日高的今天,其内在的合理性愈加明显。这也正是吴宓诸人重现魅力,为人们记起的重要原因所在。
【作者】
郑师渠,1946年生,男,福建福州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历史系中国近代教研室主任、历史系系主任,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现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史学会副会长、*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历史学科组成员等。著有《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中共传统文化漫谈》等。主编十卷本《中国文化通史》。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大量论文。
展开
作者
郑师渠
出版
商务印书馆
分类
出版物 >
文化 >
文化理论与评述
大家都在看
换一批
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
陈胜前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二卷)
[英]约翰·埃德温·桑兹
周易的美学智慧(修订本)
王振复著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
陈文波著
香道
苏弘毅
中国神秘文化
郑小江
作文六要
王鼎钧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英对照)(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钱穆
斯文: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
易中天
大家都在看
换一批
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
陈胜前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二卷)
[英]约翰·埃德温·桑兹
周易的美学智慧(修订本)
王振复著
字说中国:汉字里的生活世界
陈文波著
香道
苏弘毅
中国神秘文化
郑小江
作文六要
王鼎钧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英对照)(博雅双语名家名作)
钱穆
斯文: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
易中天
购物车
购买
免费试读
加入购物车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
升级VIP,6万精品免费读。
快来当当读书app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