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读书
走近西南联大: 父亲的求学之路

走近西南联大: 父亲的求学之路

韩震
0
46.00 原价¥46 开通租阅权,免费读此书
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评论 赠一得一 收藏 分享
此书籍暂不支持在移动端购买和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以著名地质学家韩德馨院士在战火纷飞中求学、成长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一名青年如何在国家需要中找到人生方向,并奠定日后成为院士的基础。记述了他在战乱动荡、外敌侵的年代,由家乡如皋到南京中大实校,又由重庆到昆明西南联大,再到出国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往事,其中又以西南联大为重。 这不仅是一本个人传记,更是对西南联大师生这一光辉群体历史记忆的追寻。本书收录的韩德馨院士与30多位师长、60多位同学的交往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南联大的全景,对西南联大校史做了真实的补充。
【推荐语】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位于北平、天津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大学南下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火扩大,又于1938年春继续南迁昆明,并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在大敌当前、国家危亡的逆境下,地处西南的昆明远离战争一线,让学生暂时拥有了相对平静的环境。不过,这所分布于街市间的“联大”,不仅没有完整安定的校园,连授课和生活的场所都需要四处借用。就是这样一所大学,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精神生活却极度丰富,日军空袭的硝烟味混着夹缝中求知的书卷气,从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74位两院院士,其中之一便是韩德馨。 1938年,当时20岁的韩德馨被西南联大地质学专业录取,次来到昆明,认识这座陌生的城市,结识30多位师长、60多位同窗,踏上地质研究的的阶梯,奠定日后成为院士的基础,找到为国家奉献的人生方向…… 战火中组建起来的西南联大,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这里的求学生活中又有什么样的苦与乐?他将其中细节一一回忆,娓娓道来。
【作者】
韩震,韩德馨之子。1958年生于北京,1970年随父母内迁四川山区,1978年从四川农村考大学,大学毕业后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后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和国内多年从事技术发。
展开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大家都在看换一批
领取优惠券

温馨提示:

您已领取的礼券,请到【个人中心】-【资产】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