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激发式教育电子书

【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的家教育儿经典!】 作为培养出两位成功人士的母亲,作者玛戈特•马科尔•比斯诺将自己的亲身养育经验和采访结论相结合,向读者介绍了一套帮助孩子收获成功人生的教育方法,无论你的孩子正处在哪个年龄段,你都能从中学到满满的教养干货!原书畅销欧美,美国亚马逊5星好评,美国NBC主播、ABC记者的大力推荐。 【60位知名成功人士的母亲,传授9条人人适用的成材教养法则!】

纸质售价:¥27.80购买纸书

7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美]玛戈特·马科尔·比斯诺

出  版  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2-12-01

字       数:14.9万

所属分类: 生活 > 亲子/家教 > 家教理论与方法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这本书告诉父母如何激发孩子对某一领域的热情,而在这一领域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作者采访了60多位成功人士和他们的母亲,用70多个真实的教养故事,揭示了有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自信心以及坚韧和无畏品质的9条原则。这些品质将使你的孩子拥有解决难题的真正能力,能够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恐惧,并终收获成功、快乐和满足的人生。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创造天赋,给孩子探索精彩世界的自由。<br/>【推荐语】<br/>【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的家教育儿经典!】 作为培养出两位成功人士的母亲,作者玛戈特•马科尔•比斯诺将自己的亲身养育经验和采访结论相结合,向读者介绍了一套帮助孩子收获成功人生的教育方法,无论你的孩子正处在哪个年龄段,你都能从中学到满满的教养干货!原书畅销欧美,美国亚马逊5星好评,美国NBC主播、ABC记者的大力推荐。   【60位知名成功人士的母亲,传授9条人人适用的成材教养法则!】 你将在本书中看到这些成功人士的母亲如何教养孩子: “油管”首席执行官苏珊·沃西基 安德玛服饰品牌创始人凯文·普兰克 苹果公司拉美地区市场营销总监阿图罗·努涅斯 格莱美奖获奖词曲作家本尼·布兰科 金牌经纪人斯库特·布劳恩 …… 作者采访了60位知名成功人士及他们的母亲,并选取70多个真实教养故事,总结出有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自信心和心理韧性的9条原则,你将学会与叛逆孩子相处,轻松纠正孩子坏习惯,培养孩子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真正能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弯道超车、逆势突围,实现从平庸到杰出的成长飞跃。   【激发孩子创造天赋,扫除教养焦虑,回归教育的初心!】   未来的世界属于站在时代前沿的创新型人才!这本书告诉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在这一领域作出突破性的成绩。借助这本书,父母不必再为孩子的未来而焦虑,只需要根据书中的指引,就能找回教育的初心,帮助孩子规划他们想要的人生。<br/>【作者】<br/>       [美]玛戈特·马科尔·比斯诺(Margot Machol Bisnow)现居华盛顿特区,是一位作家、妻子和母亲。在政府工作二十年,曾任联邦贸易委员会委员、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幕僚长,连续八年为流行网络社交专栏撰稿。<br/>
目录展开

推荐语

序言 “因为我的母亲相信我!”

前言 母亲的力量

原则一 尊重孩子的爱好与热情

相信孩子的选择

鼓励探索

适时地“袖手旁观”

我的家庭

原则二 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毅力是成长内驱力

学会积极面对失败

原则三 不要过分在意成绩

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家长能做些什么?

学校能做些什么?

原则四 导师的作用——信赖与激励

激发学习热情

鼓励大胆的选择

母亲要做些什么?

原则五 信任孩子,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孩子需要你的信任

让孩子学会独立

为孩子挺身而出

原则六 培养逆商,让孩子独立面对逆境

视阻碍为机遇

直面逆境,没时间自怨自艾

领悟生命的韧性

原则七 追求成功更需拥有同理心

懂得去关心他人

看到世界全貌,践行同理之心

原则八 爱与支持,筑起和睦的家庭

伟大的家庭培养出伟大的领导者

家庭价值观指导创业实践

成功人士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

原则九 让孩子自行探索

做你热衷的事情,热爱你所从事的事业

让他们找到自己的路

给予无条件的支持

帮助他们发掘自身优势

结论 相信你的孩子

那些不重要的事

在成功人士身上表现最突出的几个原则

什么是最重要的

相信你的孩子

不只是培养成功人士

特别附赠 我亲身实践过的教养原则

致谢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