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解密腾讯帝国(全6册,腾讯传+腾讯战略法+腾讯管理法+腾讯工作法+腾讯产品法+腾讯公关法)电子书

售       价:¥

992人正在读 | 2人评论 7.1

作       者:吴晓波,李立,庄毅佳,刘茸,李亦花,陈兰

出版时间:2018-07-01

字       数:76.9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管理 >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腾讯传》:本书全景式地记录了腾讯崛起的经历,并以互联网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曲折与独特性。 从1998年开始创业到成为互联网巨头,腾讯以即时通信工具起步,逐渐进入社交网络、互动娱乐、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等领域,在超高速发展的同时亦饱受争议,在“3Q大战”的激烈冲突之后又进一步走向开放……腾讯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开始领跑全球。 读懂腾讯,读懂中国互联网。 《腾讯战略法》:战略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腾讯公司凭借出色的战略谋划能力,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下不断更新迭代、高速成长。本书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并总结了腾讯公司创始以来重要的战略决策,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腾讯公司从初探到进击,从封闭到开放,再持续进化的战略经营之路,深度探究了其背后的战略思维,对处于初创期、发展期、转型期、成熟期的企业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腾讯管理法》:从1998年开创到成为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的管理文化在其发展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创业之初秉持的创业合伙人体系,重视员工个体的自由与明确的责任,到无上下班时间、无称呼等级的理念等,无一不体现了腾讯的企业管理模式源自于互联网,同时又不断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变化而更新的发展规律。其管理理念既做到了与时俱进,又做到了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也因此形成了一套值得当代互联网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独特管理体系。 本书向读者完整地呈现了腾讯管理法形成的各个细节,系统化地带领读者了解其管理之道背后的秘密。全书以管理体系为基点,研究、梳理为企业注入新生命力的组织架构调整策略,并从内外维度剖析企业管理的经验与方法,同时重点介绍腾讯企业管理的八大特质,全方面解析腾讯公司的管理法则。 《腾讯工作法》:人为什么要工作?如何处理自我与工作的关系并将工作意愿化?影响工作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不论你正处在舒适区还是瓶颈期,当你从自身、企业、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工作的意义时,才能真正激发自己的工作潜能。 腾讯无疑是一家擅长“推动巨石登顶”的企业,其员工在理解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往往能更清晰地理解自身目标。本书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全视角剖析腾讯的工作方法,近距离还原奔跑中的腾讯如何看待自己的当下和未来。从如何发邮件、使用PPT等腾讯人基本的工作共识,到回归“用户本位”进行价值创造的具体方法,到“把员工当用户”、支持“窝里斗”等腾讯内部常用但看上去有悖常理的管理方法论,再到“站在员工角度思考”,让他们能以身为“鹅厂人”而骄傲。作者通过这些思考方式,体现了工作的真正要义:个人通过帮助企业成功而获得自身成功,才能成就组织与个人的双赢。 《腾讯产品法》:从QQ到微信,从《英雄联盟》到《王者荣耀》,腾讯公司凭借强大的产品力成为世界互联网企业中的佼佼者,其“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产品开发机制,“别让我思考”的极简主义理念,“变成白痴级用户”的用户驱动战略,都成为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竞相学习的典范。 本书向读者完整地呈现了腾讯产品设计的底层思路,阐述了设计者如何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拆解问题的全过程,从“产品思维”出发,以需求、战略、产品设计开发与运营的本质为落脚点,探讨了在互联网新产品时代来临之际,如何打通产品思维的脉络,找到产品设计的根源。同时,面向未来,作者也探讨了如何扩展“产品容纳用户心智的能力”等摆在互联网产品设计者面前更高阶的问题。 《腾讯公关法》:公关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的成长和变化。腾讯公司从初创至今一直紧紧围绕着互联网产品发力,但在品牌形象、舆论宣传等公关方面的活动却鲜为人所关注。本书作者深入腾讯公司内部,对腾讯在公关方面的发展脉络进行立体而多维度的审视,挖掘了腾讯的公关思维由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总结了腾讯公关的生长力、进击力、翻转力、开放力、人才力、融合力、文化力七个特点,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目录展开

总目录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目录

前言 谁能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

创业:1998—2004

出击:2005—2009

巨头:2010—2016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两个互联网世界:美国的,中国的

PART1 创业:1998—2004

第1章 少年:喜欢天文的Pony站长

看见了哈雷彗星的少年

马化腾和三个中学同学

大学机房里的病毒高手

润迅公司里的“小马”

惠多网里的马站长

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人

“我们一起办一家企业吧”

第2章 开局:并不清晰的出发

创办日:1998年11月11日

不可错过的“互联网世代”

狼狈不堪的岁月

从ICQ到OICQ

OICQ的中国式改造

OICQ发布日:1999年2月10日

第3章 生死:泡沫破灭中的挣扎

“一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

企鹅的诞生

“你可以不还钱,不过我不要你的股票”

救命的IDG与盈科

从OICQ到QQ

MIH的意外进入

第4章 梦网:意外的拯救者

“影子国王”的梦网计划

梦网拯救中国互联网

第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不成功的收费试验

QQ收费风波:第一次舆论危机

Q币:虚拟货币的诞生

第5章 QQ秀:真实世界的倒影

群聊:“社区”的第一次出现

市场部的“阿凡达计划”

“QQ人”与QQ现实主义

2003年:三个战略级的衍变

进入网游:没有“凯旋”的《凯旋》

QQ.com:“青年的新闻门户”

第6章 上市:夹击中的“成人礼”

为什么选择高盛

纳斯达克还是香港

被光环掩盖了的上市

整顿风暴中的“跛脚企鹅”

对QQ的集体围剿

告别少年期

PART2 出击:2005—2009

第7章 调整:一站式在线生活

“虚拟电信运营商”的幻灭

被中国移动“驱逐”的日子

在手机上“自立门户”

新战略:“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

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

蚂蚁搬家:与淘宝的一场遭遇战

“全民公敌”马化腾

曾李青的离开

第8章 战MSN:荣誉与命运

MSN来了

“收购”张小龙

罗川的三重攻击

重新定义即时通信

MSN做错了什么

2005年:中国人统治中国互联网

第9章 空间:有别于Facebook的社交模式

“一个大号的QQ秀”

黄钻与进阶式会员体系

绿钻:与iTunes不同

美国大学与中国网吧

“他们跟我们争夺每一个网吧”

三战51

马化腾与扎克伯格

《开心农场》的爆炸性效应

第10章 金矿:“游戏之王”的诞生

偏师借重任宇昕

进击联众:一场事先张扬的比拼

《泡泡堂》与《QQ堂》之战

QQ宠物:母爱情结的宣泄

绕开主战场的侧击战略

《穿越火线》与《地下城与勇士》

“恐怖之王”的诞生

第11章 广告:社交平台的逆袭

流量上的胜利

“QQ用户中有多少人买得起Dior?”

MIND:重新定义互联网广告

广点通:“效果广告”的逆袭

PART3 巨头:2010—2016

第12章 用户:小马哥的产品哲学

“那个只看见鸟的孩子是好学生”

“他就是一个邮件狂人”

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速度

马化腾的第一次产品演讲

大数据下的反馈体制

第13章 转折:3Q大战

暴风雨来袭的气息

企鹅帝国的“三宗罪”

舆论突袭:“狗日的”腾讯

宿敌的出现:从制毒者到杀毒者

正面冲突:电脑管家与隐私保护器

舆论攻防:技术的,还是道德的

白热化:“扣扣保镖”与艰难的决定

刘畅的眼泪与“各退五十步”

尴尬的结局:“赢了官司,输了舆论”

第14章 开放:新的挑战与能力

“打开未来之门”

“马八条”与半年战略转型筹备期

“诊断腾讯”:十场神仙会

开放能力:资本与流量

微博:移动时代的新对手

第15章 微信:移动互联时代的“站台票”

张小龙与雷军赛跑

为什么是张小龙?

朋友圈、公众号与微信红包

微信的“创世纪”

第16章 年轻:手机QQ的自我变革

“并非补充,而可能是颠覆”

“近六成QQ用户是90后”

QQ新打法一:娱乐化社交

QQ新打法二:场景化通信

第17章 互联网+:泛娱乐的环型生态

从《洛克王国》开始

从动漫撕开一个口子

50亿元收购盛大文学

四环合璧,内容生态

第18章 失控: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

“谁将会成为腾讯未来的敌人?”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

沉静型领导团队

“连接一切”与“互联网+”

腾讯的公益与社会责任

“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后记

腾讯战略法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一章 腾讯战略之道

第一节 腾讯躲过的战略陷阱

第二节 腾讯的战略根基

第二章 战略初探期:生存还是毁灭?

第一节 用战略的眼光看自己

第二节 第一个重大战略决定

第三节 因为缺钱,所以犯错

第四节 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五节 初创期做对了什么?

第三章 战略发展期:学习型进击

第一节 战争之王:“后发是最稳妥的方式”

第二节 本地化策略升级战

第三节 挑战者总是来自下方

第四节 放弃控制:交换意外的可能

第五节 侧击战略:从不起眼的地方出发

第四章 战略转型期:封闭到开放,PC到移动

第一节 选择正确的武器

第二节 学人者生,类人者死

第三节 从没有最好或最坏的时刻

第四节 开放的不是姿态,是能力

第五节 快速反击,熬住信念

第六节 移动开启:战略因势而谋

第五章 战略成熟期:连接与生态进化

第一节 成熟期腾讯的战略逻辑与路径

第二节 手Q战略启示:集中精力在成功的关键因素上

第三节 泛娱乐战略:滚雪球式快速发展

第四节 并购背后:摆在第一位的永远是战略价值

第五节 小程序:用价值创造实现连接

第六节 数字时代生态战略的终极考量:掌控全局

第六章 调动组织,支撑战略

第一节 战略调整导致组织架构迭代

第二节 扁平化组织令信息自上而下传导

第三节 组织的决策头脑:战略发展部

第四节 企业靠人管还是靠流程?

第五节 战略落地靠人才

第六节 战略引导文化,文化影响战略

致谢

后记

腾讯工作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工作基本法则:那些越早明白越好的事

做之前,先评估用户价值

面对争议,声音大、位置高都没它管用

完成“分内事”是信任的基石

怎样才能为项目争取更多资源?

提出批评、否定或建议前,需要做些什么?

发邮件也是在做产品

开会的本质

PPT悖论:重点是point有power

“不允许说什么事情在技术上做不到”

当你认为领导比你更愚蠢……

什么才是真正的“人脉”和“人缘”?

聊聊职场“敏感话题”

第二章 创新工作法:从用户出发进行价值创造

抄袭?模仿?微创新?

用户投票决定产品是黑是白

如何打破“免费魔咒”?

精品来自常人难以想象的尝试和重复

做与不做的“三问哲学”

先做最有把握的事

“玩是一种生产力”

偷懒也是创意的来源

像“蘑菇”一样思考

以理服人不如以情动人

腾讯人都是“追踪狂”

第三章 领导法则:怎样带出“战斗力”满格的团队?

打造团队士气的关键

选对人才能做对事

杰出团队并不都是牛人

交代工作的方式决定你的领导力

提升效率的管理圣经:把员工当用户

“管”好新生代的N条法则

让下属趁早犯错

奖励就是要大张旗鼓、旗帜鲜明

机会均等,支持“窝里斗”

团队VS公司,谁的目标更重要?

“参与感”不仅适用于营销,还适用于管理

第四章 组织与文化建设:最怕就是“纸上谈兵”

文化不是纸面上怎么宣传,而是如何思考和做事

文化支撑战略,因时而变

做真正打动人心的事

价值观是通过“拒绝什么”来体现的

钉钉和微信对工作的不同看法

“干将”多是自己培养出来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好士兵

帮员工解决“世俗”问题

腾讯版“民间故事”:是金子总会发光

第五章 面对失败和竞争:开放共赢,再造一个腾讯

面子不重要,真话比较重要

“认错”是从语言到行动的转变

向对手学习,与行业一同进步

感谢那些年的失败案例

互联网时代,谁也不比谁傻5秒

最大的担心:“不了解年轻人的喜好”

开放不是态度而是能力

腾讯现在只有“半条命”

专注连接管道,融入传统产业

后记

致谢

腾讯管理法

目录

推荐序 无须重新定义管理,回归其本质即可

前言 没有管理的管理

未来企业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管理

暗默知识管理

腾讯管理脉络

第一章 腾讯管理层:组织背后的力量

腾讯“总办”的领导力哲学

马化腾:温和谦逊的腾讯“掌门”

刘炽平:国际化视野管理者

任宇昕:“职业”COO

腾讯应对高管离任之道

第二章 拥抱变化:腾讯的管理架构调整

2002年,从混乱到清晰

2005年,从自我生长到战略布局

2012年,打破组织,布局六大业务

2013—2014年,加速管理迭代

拥抱组织变化

第三章 内部人才管理:民主多元,听见不同的声音

从1到n

人力资源架构

人才从招聘开始

管好程序员

腾讯大学

飞龙计划

激励和惩罚

第四章 外部关系:“一棵大树”变成“一片森林”

用户管理: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与投资对象:只求共生,不求拥有

与投资人:真诚、稳定、简单

公益关系:用科技管理爱心

激活合作伙伴

第五章 管理文化:穿透表象见真经

赛马机制

从家文化到企业文化

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

高容错率

战略指导决策

邮件管理

从集中到均衡

快速调整

第六章 管理目标:自由地失控

一个企业,一个宇宙

自由之光

在失控中变形

没有马化腾的腾讯还是腾讯吗?

腾讯产品法

目录

前言 思考力决定产品力

第一章 产品思维

第一节 本质思维:第一性原理

巴甫洛夫的狗与“标准情景框架”

连环追问法

微信群的设计

第二节 相对思维:日光与阴影

名言的由来和启示

认知出卖设计水平

相对思维的运用

第三节 抽象思维:大圣的火眼金睛

白痴与上帝

具象与抽象

考虑新元素而非新功能

第四节 系统思维:镜中变色龙

反馈的地位

反馈系统:镜中变色龙

破局点:微信支付的逆袭

第五节 演化思维:自下而上的设计

无处不在的演化

你的产品为何脆弱?

极简方能演化

第二章 洞见需求

第一节 产品设计者的终身课题

第二节 需求是什么?

第三节 产品需求“四归一”

第四节 产品强度=体验-成本

第五节 需求的弹性

第三章 产品设计

第一节 设计流程:传统设计与精益设计

第二节 用户研究:建立用户模型

第三节 需求场景分析:角色、场景、方案

第四节 产品MVP:低成本试错

第五节 产品规则:拒绝什么定义产品“三观”

第六节 方案出错,90%是问题错了

第七节 拆解问题的三种方法

第八节 架构设计:技术方案的十字路口

第九节 交互与视觉

设计就是分类

拆解任务才能实现极简

如何打造“下意识”交互

视觉:对关系和情感的探索

第四章 产品成长与运营

第一节 开发迭代

第二节 抓住运营的本质

精细化运营的核心模式

冷启动:种子用户与增长黑客

检验MVP成功的标准:自传播

从1到N:高增长背后的逻辑

第三节 数据分析的误区

第四节 产品营销=内容+渠道

渠道融合

互联网营销必杀技:免费

产品即渠道

慎选合作方

第五章 企业战略与产品

第一节 取舍之道

剪枝的力量

在整体中考量

第二节 构建壁垒

第三节 开拓蓝海市场

后记 好产品会说话,但每个人听到的都不同

腾讯公关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生长力

第一节 第一个品牌标识:QQ企鹅

第二节 企鹅之变

第三节 公益试水

第四节 基因初现

第二章 进击力

第一节 自负地收费

第二节 进击的武器

第三节 充耳不闻

第四节 缺一只柔软的手

第三章 反转力

第一节 每句话都是错

第二节 误用公关

第三节 腾讯公关的三大症结

第四节 我思故我在

第四章 开放力

第一节 象牙塔变成玻璃屋

第二节 互联网+公关

第三节 做一个阳光少年

第四节 秀出开放

第五节 小马哥蜕变

第六节 从《王者荣耀》看腾讯新公关

第五章 人才力

第一节 员工是最好的代言人

第二节 想炫耀的福利

第三节 腾讯人都是半个PR

第四节 全民参与的公益

第六章 融合力

第一节 从美国大选说起

第二节 内部融合之力

第三节 面对自己的勇气

第四节 拒绝教科书式的解释

第五节 用真诚说话

第七章 文化力

第一节 你是我的倒影

第二节 文化即做人

第三节 心中有爱

第四节 强者思维

第五节 保持善心

后记

累计评论(2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