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内封
版权页
主编简介
主编简介
内容简介
前言
概 论
一、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二、腧穴的概念
三、腧穴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关系
四、腧穴的命名
五、腧穴的分类
六、腧穴定位方法
七、腧穴的作用与功能
八、腧穴的主治规律
第一章 解表类
1.列缺
2.合谷
3.阳溪
4.曲池
5.天柱
6.大杼
7.风门
8.风池
9.浮白
10.大椎
11.陶道
第二章 清热类
一、清 热 泻 火
二、清热解毒
第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类
一、化痰类
二、止咳平喘类
第四章 理气类
1.天府
2.侠白
3.人迎
4.气舍
5.缺盆
6.气户
7.库房
8.膺窗
9.乳根
10.不容
11.承满
12.关门
13.太乙
14.滑肉门
15.气冲
16.上巨虚
17.下巨虚
18.公孙
19.冲门
20.府舍
21.腹结
22.食窦
23.天溪
24.胸乡
25.周荣
26.大包
27.肺俞
28.督俞
29.肝俞
30.胃俞
31.膈俞
32.魂门
33.胃仓
34.天池
35.腹通谷
36.幽门
37.步廊
38.神封
39.灵墟
40.神藏
41.天泉
42.肩井
43.渊腋
44.辄筋
45.日月
46.丘墟
47.太冲
48.急脉
49.章门
50.期门
51.膻中
52.玉堂
53.天突
第五章 理血类
一、止 血
二、活血
第六章 利水渗湿类
1.偏历
2.水道
3.陷谷
4.漏谷
5.阴陵泉
6.箕门
7.中髎
8.下髎
9.委阳
10.三焦俞
11.膀胱俞
12.胞肓
13.通谷
14.京门
第七章 利湿退黄类
1.腕骨
2.胆俞
3.阳纲
4.阳陵泉
5.至阳
6.中封
第八章 清热化湿类
1.商丘
2.大肠俞
3.小肠俞
4.脾俞
5.中膂俞
6.白环俞
7.意舍
8.带脉
9.阴谷
10.蠡沟
11.阴包
12.足五里
13.会阴
14.长强
15.腰俞
16.石门
第九章 祛风通络类
一、祛风湿
二、疏散外风
三、通经络
第十章 平肝息风类
1.五处
2.筋缩
3.束骨
4.翳风
5.瘛脉
6.颅息
7.耳和髎
8.率谷
9.正营
10.哑门
11.风府
12.脑户
第十一章 开窍类
1.厉兑
2.少冲
3.少泽
4.天窗
5.听宫
6.眉冲
7.通天
8.玉枕
9.金门
10.百会
11.至阴
12.涌泉
13.中冲
14.头窍阴
15.关冲
16.大敦
17.素髎
18.水沟
19.兑端
第十二章 消食类
1.梁门
2.梁丘
3.建里
第十三章 补虚类
一、补气血
二、补 阴
三、补 阳
第十四章 收涩类
一、止 泻
二、固 精
第十五章 安神类
1.少海
2.灵道
3.通里
4.神门
5.厥阴俞
6.心俞
7.神堂
8.飞扬
9.申脉
10.大钟
11.筑宾
12.郄门
13.间使
14.内关
15.大陵
16.本神
17.阳交
18.巨阙
19.神道
20.强间
21.后顶
22.神庭
第十六章 明目类
1.承泣
2.四白
3.头维
4.养老
5.睛明
6.攒竹
7.曲差
8.承光
9.络却
10.丝竹空
11.瞳子髎
12.阳白
13.头临泣
14.目窗
15.光明
16.足临泣
第十七章 利咽类
1.少商
2.商阳
3.水突
4.天容
5.璇玑
6.廉泉
第十八章 温里类
1.曲骨
2.阴交
3.神阙
4.下脘
5.悬枢
6.脊中
7.中枢
第十九章 泻下通便类
1.石关
2.腹哀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