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川崎病电子书

目前,川崎病已成为儿童*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但是由于此病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诊断仅依靠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尚存在诸多的争论,部分患儿可留下长期的后遗症。近年来,国内外对川崎病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川崎病》一书全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川崎病领域的*研究展,共12章,分别介绍了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病原体研究、病理研究、免疫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动物和细胞模型研究、临床特征分析、远期并发症、诊断相关研究展、川崎病标记物研究展、川崎病影像学以及川崎病治疗展。希望本书的出版不仅能为临床医师评估、诊断和治疗川崎病提供参考,而且能为川崎病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且能引起对川崎病有兴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的共鸣,发现更多的问题,推动川崎病的研究上一个新台阶,共同造福川崎病患儿。

售       价:¥

纸质售价:¥46.80购买纸书

44人正在读 | 2人评论 6.2

作       者:龚方戚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16

字       数:247.4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医学/药学及工具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川崎病目前已成为儿童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但是由于此病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诊断仅依靠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尚存在诸多的争论,部分病人可留下长期的后遗症。近年来国内外对川崎病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川崎病》一书全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川崎病领域的研究展,包括流行病学、病原体、病理、免疫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动物细胞模型、临床特征、远期并发症、诊断、标记物、影像学及治疗方面,包含12个章节。对一步深研究川崎病,改善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推荐语】<br/>目前,川崎病已成为儿童*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但是由于此病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诊断仅依靠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尚存在诸多的争论,部分患儿可留下长期的后遗症。近年来,国内外对川崎病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川崎病》一书全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川崎病领域的*研究展,共12章,分别介绍了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病原体研究、病理研究、免疫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动物和细胞模型研究、临床特征分析、远期并发症、诊断相关研究展、川崎病标记物研究展、川崎病影像学以及川崎病治疗展。希望本书的出版不仅能为临床医师评估、诊断和治疗川崎病提供参考,而且能为川崎病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且能引起对川崎病有兴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的共鸣,发现更多的问题,推动川崎病的研究上一个新台阶,共同造福川崎病患儿。  <br/>【作者】<br/>龚方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小儿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特别在小儿川崎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曾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三项,浙江省科技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届亚太心脏联盟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浙江省人口与健康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组长。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编委。<br/>
目录展开

图书信息

前 言

第1章 流行病学研究

1.1 不同地区和国家流行病学特征

1.2 种族因素

1.3 家族史

1.4 气候因素

1.5 危险因素

第2章 病原体研究

2.1 病 毒

2.2 细 菌

2.3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及其他

2.4 病原体感染与川崎病发病的关系

第3章 病理研究

第4章 免疫发病机制研究

4.1 超抗原

4.2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自身免疫

第5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

5.1 基 因

5.2 蛋白质组学

5.3 靶向分子

第6章 动物和细胞模型研究

6.1 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LCWE)诱导小鼠模型

6.2 白色念珠菌诱导小鼠模型

6.3 其他制剂诱导动物模型

6.4 细胞模型

第7章 临床特征分析

7.1 回顾性病例分析

7.2 主要症状和不典型症状

7.2.1 主要症状群

7.2.2 颈部淋巴结

7.2.3 肢端改变

7.2.4 不典型症状

7.3 年龄特征

7.4 不完全性川崎病

7.5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

7.6 川崎病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7.7 神经系统

7.8 泌尿系统

7.9 危险因素分析

7.9.1 川崎病IVIG耐药危险因素

7.9.2 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

7.9.3 复合危险因素

7.10 预 后

第8章 远期并发症

8.1 冠状动脉并发症

8.2 心肌功能

8.3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8.4 心律失常

8.5 过敏性疾病

8.6 其 他

第9章 诊断相关研究进展

9.1 川崎病诊断

9.2 不完全性川崎病诊断

9.3 IVIG耐药川崎病诊断

9.4 延迟诊断川崎病和川崎病复发的诊断

9.5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诊断

第10章 川崎病标记物研究进展

10.1 急性相反应物

10.1.1 川崎病诊断

10.1.2 IVIG耐药

10.1.3 冠状动脉损伤

10.1.4 远期并发症

10.2 细胞学标记

10.2.1 川崎病诊断细胞学标记

10.2.2 冠状动脉损伤细胞学标记

10.2.3 远期并发症细胞学标记

10.3 细胞因子标记

10.3.1 川崎病诊断细胞因子标记

10.3.2 IVIG耐药细胞因子标记

10.3.3 冠状动脉损伤细胞因子标记

10.3.4 远期并发症细胞因子标记

10.4 生物活性分子标记

10.4.1 川崎病诊断生物活性分子标记

10.4.2 IVIG耐药生物活性分子标记

10.4.3 冠状动脉损伤生物活性分子标记

10.4.4 远期并发症生物活性分子标记

10.5 脑钠肽

第11章 川崎病影像学

11.1 超声心动图

11.2 CT

11.3 磁共振(MRI)

11.4 PETCT

第12章 川崎病治疗进展

12.1 治疗概况

12.2 IVIG

12.3 糖皮质激素

12.4 抗凝治疗

12.5 生物制剂

12.6 其他抗炎方案

12.7 治疗机制

12.8 远期并发症治疗

缩略词列表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