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致词
代序
时代呼唤新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新闻传播教育要迎接新的挑战
我们该如何培养这样高要求的新闻后备军
新闻教育和科研要并肩前进
新闻学院要积极和政府机构、大企业、大机构合作,绝不能闭门造车
前言
一个冬天里的故事
中国新闻教育界的问题
联合国推出的新闻教育模式
用新的视野办好新闻教育
第一部分 新闻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1.长期影响新闻教育课程建设的四方面力量
2.为什么新闻专业的学生好像>学问不如人?
对话1:“给我们的学生一碗饭吃”
对话2:“样样都好是不可能的”
对话3:好的大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3.如何减少媒体的再培训时间?
对话4:新闻应以事实为基础
对话5:记者需要权威的新闻来源
4.中国新闻界对新闻教育的期望
5.对中国新闻教育的三点困惑
6.新闻传播是学更是术
7.先拿到进入一个行业的敲门砖
对话6:“招聘时,名校男生是最基本的要求”
8.共建模式给复旦注入活力
9.全球化时代中国新闻人才的知识结构
10.军事新闻教育中的实践教学
11.后媒介融合时期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趋势
12.美国新闻界的危机
13.传媒制度的发展模式与新闻教育改革
14.新闻教育要适应媒体在未来的需求
15.“不教学生经济新闻,他们将来可能被淘汰”
16.“新闻作为一种技艺永远不会被替代”
17.新闻教育的变化和问题
对话7:西部地区缺经费、缺人才、缺设备
18.新闻从业者如何看新闻教育
19.新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20.网络新闻与文化传播课程
21.如何实现跨学科教育?
22.“不只学生是实验品,老师也是实验品”
23.培养“地方”需要的新闻人才
24.新闻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对话8:“有些课程是浪费时间”
25.地方院校的新闻课堂改革
26.关于新闻专业的语言学教育
27.政法类院校如何办新闻专业
28.如何“杂交”出一个新的学理传统
29.中国与欧美新闻教育之差距——数字和模型不是新闻学本质
对话9:荒了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30.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31. 新闻教育改革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
32.新闻人才的职业化与新闻教育改革
33.即时英语新闻教学
34.中英双语新闻教育——双语教育困难多
对话10:英语新闻与新闻英语的区别
35.第一场圆桌讨论
36.第二场圆桌讨论
第二部分 中国新闻教育与教学改革初探
1.重建新闻教育
1.1学与术的矛盾
1.2 理论与故事的矛盾
1.3 课堂与现实的矛盾
1.4 服务人民与服务利益集团的矛盾
1.5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矛盾
1.6 新闻学的核心课程是什么?
1.7 新闻教育的学术风范
1.8 不做新媒体的奴隶
2.新闻教学新理念与新模式
2.1 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2.2 从“学而知之”到“惑而知之”
2.3 从“单调乏味的课堂”到“充满激情的战场”
2.4 从“教师”到“教练”
3.走在路上的新闻学课堂
4.中国新闻课堂“摧毁性”的变革
第三部分 关于新闻教育改革的对话
1. 新闻教育不变的四点——两个北大学生与李彬的对话
2. 中国新闻教育改革路漫漫——两个北大学生与李希光的对话
第四部分 来自国际上新闻教育改革的建议与报告
1. 哈佛报告:新闻学院课程的改造
1.1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研究生院
1.2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
1.3 马里兰大学菲利普·梅里尔新闻学院
1.4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1.5 美国西北大学莫迪尔新闻学院
1.6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
1.7 雪城大学S.I.Newhouse公共传播学院
1.8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新闻学院
2. 记者的职业身份与新闻教育
新闻业究竟做什么?关于此职业的三个传统
三个传统的实证研究
新闻界和新闻工作面临的挑战
传播知识的新闻业
新闻职业的五项能力
进一步职业化的需要
3. 新闻学院课程模板
附录一 新闻学文凭
附录二 新闻从业能力列表
附录三 详细课程大纲
鸣谢
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