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电子书

本书**版曾于五年前(2003年7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反映了“国家制度建设研究小组”的集体成果。

售       价:¥

纸质售价:¥27.00购买纸书

59人正在读 | 2人评论 6.2

作       者: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01

字       数:32.7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4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4条)
《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为“国家制度研究”课题小组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在充分肯定1978年党的次转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的同时,指出该战略还不能解决和应对的经济繁荣条件下,日益突出的社会不平等、不公平、不稳定及其他社会危机,明确提出了第二次转型——以国家基本制度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构想,目的在于通过国家制度建设实现全社会福利*化,保证党和政府代表并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的版出版于2003年的7月,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五年来,研究者追踪国家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发展,不断拓展关于国家制度建设这一主题的研究。本版图书除保留上版图书中关于第二次转型的含义等经典篇章外,新增加执政党的制度建设、国家财政与民主建设、制度建设与反腐败的内容,并对转型悖论与发展挑战这一部分行重大调整。<br/>【推荐语】<br/>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发生了千年大变局,经历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出现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在充分肯定了**次转型的改革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前提条件下,又提出了第二次转型的改革思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行“良治”,实现国家根本利益和目标: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经济发展与经济稳定、社会公正与人类安全,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br/>
目录展开

表目录

图目录

增订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次转型: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制度建设为中心

一、第一次转型:开创“经济建设时代”

二、需要第二次转型:开创“制度建设时代”

三、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制度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

四、制度建设的基本含义

五、四大政治改革

第一部分 转型悖论与发展挑战

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

一、引言:中国再次进入社会不稳定时期

二、不同人群如何看待我国社会形势:中国社会不稳定的突出问题

三、研究分析框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四、调查结果:哪些人对生活与社会状况不满意

(一) 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居民对生活状况不满者比例明显增加

(二)人们的实际社会地位: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社会

(三) 人们的实际社会地位与他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四)不满者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高风险人群

一个中国两种体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公共服务差距

一、城乡居民消费、收入和支出水平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

二、城乡居民人均实物消费及消费结构比较

三、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性

四、城乡公共支出及税费差距

金钱与自主:公民社会面临的两难境地

一、自愿失灵及其补救方法

二、非营利部门的财务结构

(一)私人捐款

(二)收费主导型模式

(三)政府主导型模式

三、对自主的影响

(一)过分依赖收费和销售

(二)过分依赖政府

(三)过分依赖外国援助

四、总结

附录

大转型:中国的双向运动

一、从伦理经济到市场社会

二、保护性反向运动的兴起

三、缩小不平等

(一)缩小地区差距

(二)缩小城乡差距

四、降低不安全

(一)最低生活保障

(二)医疗保障

(三)工伤保险

(四)养老保险

五、小结

国家能力的重要一环:濡化能力

一、濡化能力的概念

(一)国族认同

(二)核心价值

二、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演化

三、濡化机制

四、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人与家庭的关系

(二)与他人的关系

(三)与群体的关系

(四)与社会的关系

(五)与政府的关系

(六)与国族的关系

五、结语

第二部分 执政党制度建设的尝试与运作

党的“十六大”与中国走向

一、中国领导人的交替:从非制度化到制度化

二、省市委书记成为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来源

三、“十六大”报告政治报告的主题

四、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制度建设

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六、新一代领导人面临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挑战

背景

中国领导人新老交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一、新老交替“三化”的重大命题

二、毛泽东的首次制度创新

三、毛泽东的“接班人悖论”

四、邓小平、陈云重新启动新老交替“三化”

五、江泽民推动新老交替“三化”

六、十七大新老交替的“三化”

七、结论:“三化”是“吐故纳新”的制度基础

一个好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及其机制设计:以中共第十六届为例

一、问题提出:一个好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二、集体学习机制

三、国内调研机制

四、开放机制

五、决策机制

六、自律机制

七、简要结论:一个好的机制设计和带头人

第三部分 国家财政与民主建设

为了国家的统一: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政治逻辑

一、中国财政的不平衡

二、中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

三、决定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关键因素

四、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现代国家制度中的再分配机制

一、人类社会与再分配

二、再分配机制的必要性

三、再分配机制与汲取机制

四、再分配机制与表达机制

五、再分配机制与整合机制

六、中国的再分配机制:现状与挑战

七、结语

有效的政府与民主

一、引言

二、民主

(一)作为一种政治体制的民主

(二)作为一种管理形式的民主

三、政府的有效性

(一)对暴力的合法使用实施垄断的能力

(二)汲取资源的能力

(三)塑造民族统一性和动员群众的能力

(四)调控社会与经济的能力

(五)维持政府机构内部凝聚力的能力

(六)分配资源的能力

四、为什么有效的政府是可持续民主的前提条件

(一)确定民主制度运行的政治社区

(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建立并维持一个基于准则的政体

(四)激活国民社会

五、政府的有效性如何影响民主的强化

六、启示

一、促进民间组织发展的必要性

二、解决民间组织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第四部分 制度建设与反腐败

防治腐败是新一代领导人当务之急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发展是硬道理,反腐败也是硬道理

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纪委体制,重新定位,转变职能

三、新一代领导人需要作出公开的反腐败政治承诺,表达强烈政治意愿,身体力行,作出表率

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廉政体系

一、对当前我国腐败形势的总体评价

二、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史回顾

三、中国反腐败的基本经验

四、腐败的政治经济学根源

五、廉政建设的目标

六、结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廉洁的社会

腐败的新特点及其对国家能力的侵蚀

一、90年代中后期以来腐败的特征

(一)涉案领域越来越宽

(二)级别越来越高

(三)金额越来越大

(四)外逃越来越多

(五)串案越来越多

(六)窝案越来越多

(七) 地方政治“西西里化”

二、腐败对执政能力的侵蚀

(一)腐败削弱了政府的强制能力

(二)腐败削弱了教育的濡化能力

(三)腐败削弱政府的汲取与再分配能力

(四)腐败削弱了政府的监管能力

三、小结

前版总结 回顾与展望:对国家制度建设的历史思考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评价:“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千年大变局带来的空前挑战

三、应对重大挑战之道

四、致谢

累计评论(4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