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前言
中国议题
海部俊树:在日中关系上中国应更加自信(2009年10月14日)
鸠山由纪夫:就访华和东海等问题答中国记者(2009年8月31日)
基辛格:中美建交具有历史性意义(2009年1月10日)
施罗德:山西,一方科学发展的热土(2008年6月7日)
布朗:纵论英中关系(2008年1月17日)
罗高寿:中国是俄罗斯主要威胁也是战略伙伴(2007年2月8日)
施密特:从欧洲人的视角分析中国和亚洲局势(2006年12月14日)
希拉克:第三次访华前夕书面答新华社记者问(2006年2月8日)
布莱尔:英中合作前景光明(2005年9月5日)
经济与民生
希拉里:畅谈环保、节约能源问题(2009年2月22日)
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答记者问(2008年9月1日)
梅德韦杰夫:答《路透社》记者问(2008年6月23日)
布什:大选连任后首次白宫记者招待会(2004年11月4日)
普京:当选总统后向俄公民致词及答记者问(2004年3月16日)
施罗德:德中技术合作决无禁区(2003年12月4日)
卢武铉:我将改变官本位的权力文化(2003年7月6日)
布什:与钱其琛副总理答记者问(2001年3月22日)
全球气候
拉梅什:谈判若失败,责任在发达国家(2009年12月16日)
斯特恩:气候变化——中国与哥本哈根全球协议(2009年9月14日)
田中伸男:需足够高的碳价吸引10万亿的投资(2009年12月14日)
叶普:哥本哈根峰会将取得富有雄心的成果(2009年12月9日)
布劳恩:哥本哈根绝不能忘记农业(2009年12月9日)
赫泽高:应对气候变化的钱由谁来出?(2009年11月26日)
斯特朗:“世界环保教父”(2009年10月27日)
大国外交
冈田克:推进中日友好关系应超越彼此感情问题(2009年9月30日)
希拉里:同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会谈后答记者问(2009年3月11日)
普京:答CNN记者(2008年8月28日)
潘基文:俄罗斯之行前夕接受联合国电台专访(2008年4月8日)
村山富市:谱写中日友好关系的新篇章(2007年10月28日)
安倍晋三:坚信谦虚对待历史能“融冰”(2007年4月8日)
中曾根康弘:绝不能忘记历史悲剧(2006年12月11日)
斯考克罗夫特、弗里德巴格: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摇摆不定(2006年3月1日)
普京:答《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记者问(2004年10月13日)
金大中:朝鲜半岛的统一,符合历史潮流(2002年6月3日)
谢瓦尔德纳泽:格俄两国关系及独联体发展前景(2000年12月22日)
梅斯梅尔:戴高乐曾想用原子弹对付苏联(具体时间不详)
领袖魅力
希拉里:想撑起半边天的女人(2009年8月26日)
奥巴马:我也特别喜欢芒果(2009年8月13日)
基辛格:奥巴马就像一位棋手(2009年7月6日)
卡斯特罗:“我工资每月30美元”(2007年10月27日)
安倍昭惠:战后最年轻的一位首相夫人(2007年4月3日)
奥尔布赖特:接受潘杰客专访(具体时间不详)
卡斯特罗:接班人问题(2006年4月17日)
叶利钦:最后一次生日前夕接受专访(2006年2月1日)
戈尔巴乔夫:改变了世界,失去了国家(2003年8月19日)
克林顿:希拉里有我没有的力量(2005年3月10日)
普京:“叶利钦为何选我仍是个谜”(2004年3月13日)
全球化
久加诺夫: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相信共产主义(2009年12月8日)
希拉克:没有中国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无从谈起”(2008年10月17日)
久加诺夫:俄罗斯未来政局走向(2008年6月2日)
潘基文:谈联合国的任务与改革(2007年10月5日)
基辛格:确保伊拉克稳定必备的“政治秩序”(2006年12月4日)
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后答记者问(2006年10月13日)
潘基文:我感到责任无比重大(2006年9月14日)
希拉克:就中东局势问题答法国《世界报》记者问(2006年8月3日)
布莱尔:举行记者招待会通报伊拉克战况(2003年3月25日)
谢瓦尔德纳泽:“孩子们性子急了点”(2003年12月3日)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