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全传第三部李鸿章一生与他的时代电子书
撰写李鸿章的传记等同于记录十九世纪中国的历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李鸿章,*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早的电报线、中国批官派留学生、中国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李鸿章全集》的作者之一梁启超曾经说过“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而李鸿章在许多略知历史的人眼中肯定是“谤满天下”,果真应该如此吗?也许《李鸿章全集》中就有答案!无论是李鸿章的同时代学者被誉为晚清“笔”的梁启超,还是多次采访李鸿章本人的《泰晤士报》记者布兰德,以及与李鸿章过交道的西方女权主义者阿奇博尔德·立德夫人等人在本书中都以深刻独特的笔触为我们揭示出了一个真实的李鸿章,一个真实的晚清历史。读此书如见其人,如其心,如领其神,这也许是那个时代的学者给现代读者的*财富。<br/>【推荐语】<br/>李鸿章,国人一听到这个名字,似乎在**时间想到的是“卖国贼”!的确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与这个名字有直联系,但李鸿章是否真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的缔造者呢?真实的李鸿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能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成为清廷的柱石之一? 《李鸿章全集》汇集中外四位著名学者的佳作于一身,全面、客观、真实的再现了这个颇具争议的晚清重臣的各个方面,许多真实的而在历史课本中未曾提到的史实也会在本书中全面呈现,让广大读者读完《李鸿章全集》,如其境如见其人! ★传记类相关推荐 ★ 慈禧全传:史学公认*权威的三部慈禧传记<br/>【作者】<br/>(英)布兰德(Bland.J.O.P.,1863--1945),英国作家和记者,曾作为《泰晤士报》记者走访中国,并亲自采访李鸿章,其后写成《李鸿章传》。合著有《皇太后治下的中国》《北京宫廷年鉴及回忆录》等,其作品以立论客观,文笔犀利而著称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美)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思(1870?-1920),被认为是美国伟大的历史小说家和战地记者。他早年参加古巴战争,写作了大量轰动欧美的报道。后参加八国联军,驻北京,有幸认识李鸿章和晚清政要。自称曾与李鸿章有过多次会晤,通过李鸿章秘书得到李鸿章失踪日记,潜心编著《李鸿章回忆录》,该书写成后立刻风靡西方世界,成为有史以来伟大的历史人物传记小说。 (英)阿奇博尔德·立德夫人(Mrs.ArchibaldLittle,1845-1926)为英国商人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先生(Archibald JohnLittte,1838~1908)之妻,随夫婿来华生活长达20年(1887-1907),通过旅行、考察、社会活动等经历,足迹遍布神州大地,是一位非常活跃的外侨夫人和知名作家。在华期间,她以阿奇博尔德·立德夫人之名,撰写、发表有关中国题材的作品,先后出版了9部英文著作。其所写游记在两方广受欢迎,她在当时享有“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美誉。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李鸿章一生与他的时代》。从而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西方女性笔下独特的李鸿章和晚清历史。<br/>
目录展开
李鸿章的一生与他的时代·阿奇博尔德·立德夫人
1.引言
2.太平天国运动初期(1851-1862)
3.太平天国运动:白齐文的插曲(1863)
4.太平天国运动:信仰的背叛(1863)
5.太平天国的覆灭
6.太平天国运动的余波(1864-1868)
7.升往直隶:黄河的变幻莫测(1869-1873)
8.同治皇帝:他的婚姻与死亡(1872—1875)
9.外交经验(1873—1876年)
10.对手张之洞
11.国情(1877年—1881年)
12.条约和战争的乌云(1879年—1886年)
13.总督的母亲(1882年—1883年)
14.次要事件(1884年-1887年)
15.人物与私事(1887——1889)
16.沙皇太子之访
17.纯属私事
18.困境(1891-1894)
19.中日战争(1894——1895)
20.和谈(1895年)
21.李鸿章的高歌前进(1896年)
22.致命的剧院与政变(1896—1899)
23.义和团叛乱(1899—1900)
24.和平与死亡(1900——1901)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