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第一章 导论:西方社会运动研究概览
第一节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发展脉络
一、美国社会运动研究传统的源流
二、美国传统下的专业领域名称
三、西欧社会运动研究传统的演变
四、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知识视野
第二节 集体行为的含义及类型
一、“集体行为”概念的提出及演变
二、集体行为的基本类型
三、聚众
四、群众
第三节 社会运动概念的定义及争议
一、社会运动作为集体行为
二、社会运动作为政治斗争
三、社会运动作为对权威的挑战
四、社会运动概念:评论与总结
第四节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知识谱系
一、研究主题
二、理论视角
三、本书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集体行为论
第一节 集体行为论的兴起与分殊
一、集体行为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二、集体行为论的思想原型
三、集体行为论内部的理论分野
第二节 符号互动取向的集体行为理论
一、勒庞的集体心智理论
二、布鲁默的循环反应理论
三、特纳和克利安的突生规范理论
第三节 结构功能取向的集体行为理论
一、斯梅尔塞的值数累加理论
二、康豪瑟的群众社会理论
第四节 相对剥夺取向的集体行为理论
一、戴维斯的J曲线理论
二、格尔的相对剥夺理论
第五节 集体行为论的衰落与调整
一、对集体行为论的挑战和批判
二、集体行为论的调整与修正
三、集体行为论的回归与最新发展
第三章 资源动员论
第一节 范式革命与资源动员论的诞生
一、资源动员论崛起的时代背景
二、奥尔森的挑战
三、资源动员论的酝酿与诞生
四、理论关切与基本假设
第二节 社会运动市场
一、运动市场论
二、社会运动市场的构成
三、运动资源的分类与性质
四、资源的配置与社会运动
第三节 社会运动组织
一、社会运动组织的类型
二、社会运动组织的效能
三、社会运动组织的领导和领袖
四、社会运动组织的演变
第四节 社会运动参与及招揽
一、社会运动参与的类型
二、社会运动参与:回应“奥尔森命题”
三、社会运动参与作为一个过程
四、关系网络与社会运动参与
五、运动参与研究中的其他问题
第五节 社会运动业类与部门
一、组织间关系与“多组织场域”
二、关于社会运动组织间关系的若干命题
三、社会运动组织间的结盟
四、从资源动员论到政治过程论
第四章 政治过程论
第一节 政治过程论的兴起与发展
一、政治过程论的诞生
二、对集体行为论和资源动员论的批判
三、麦克亚当的政治过程模型
四、政治过程论:从模型到框架
第二节 政治机会结构
一、概念界定和使用中的机会主义
二、政治机会还是政治威胁?
三、概念和理论发展的方向
第三节 国家政治与社会运动
一、重拾国家分析
二、国家的开放性与执行力
三、国家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
四、第三世界国家与革命
五、国家与社会的交会模型
第四节 社会运动作为政治过程
一、集体行动的戏码
二、民族国家建构与社会运动的兴起
三、抗争的策略
四、国家对社会运动的镇压与警治
五、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抗争的周期
第五节 社会运动的结局及后果
一、运动的结局及后果:测量与评价
二、策略运用与运动结局
三、社会政治环境与运动结局
第五章 框架建构论
第一节 框架建构论的兴起:议程与背景
一、基本概念:框架与集体行动框架
二、框架建构论与其他理论视角的比较
三、意义与社会运动
第二节 框架建构的过程
一、框架建构的核心任务
二、框架谋划
三、框架竞争
四、框架言说
五、框架扩散与主框架
第三节 框架建构的场域
一、意识形态
二、文化
三、社会政治结构
四、媒体
第四节 框架建构的效果及影响
一、集体行动框架的变量特征
二、集体行动框架的共鸣度
三、框架建构的失败
四、存在的问题与研究转向
第六章 新社会运动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革命理论
一、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二、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
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第二节 新社会运动论的兴起与理论议程
一、新社会运动论的产生及其背景
二、新社会运动论:共识与分歧
三、新社会运动之“新”特征
四、新社会运动的历史起因
五、新社会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新社会运动论的理论影响
第三节 新社会运动论的代表性理论
一、梅鲁奇的信息社会论
二、图海纳的程控社会论
三、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危机论
第七章 结语:反思西方社会运动研究
第一节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最新趋势
一、从社会运动到“斗争政治”
二、文化主义转向
三、重拾情感分析
第二节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演变规律
一、核心关切与基本议程
二、范式和流派的变异
三、未来的挑战与走向
第三节 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运动研究
一、科学精神
二、历史视野
三、中国关怀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中英对照表
重要术语中英对照表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