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收藏版)电子书

  陈虻留给我们的东西很多,这本书给了我们一共重新认识陈虻的角度——央视主持人 敬一丹   我从这本书记录下来的文字里,才再一次认识他;从那些我没来得及听见的话,听见了没听进去的话,听进去没听明白的话。——央视主持人 柴静   不仅是纪录片从业者,我觉得所有读到这本书的人都可能会受益,因为陈虻谈的是一种对人的理解,拥有这种理解力,将是一次精神上的整容。——央视制片人 李伦

售       价:¥

纸质售价:¥31.00购买纸书

1066人正在读 | 4人评论 7

作       者:徐泓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字       数:17.9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语言文字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0条)
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又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从民生出发,以影像抵达在官方的平台,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陈虻,一个被崔永元、白岩松、柴静等一众思想锐力的名嘴称为精神领袖的人。 本书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纪录片从观念到方法、从栏目化管理到新节目研发的思想精华。本书由十八篇文章构成,从十八个角度解构他的思想,展示出一个思想深刻而诗意表达的纪录片人之有趣。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于2013年1月推出版,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连续印刷十次。在新的一次加印之际,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给了我修订的机会与时间,使我能够对本书的内容行勘误、校正以及补充与完善,力求精益求精,以更高的品质,回馈读者的厚爱。 本次再版,主要行了四处较大的修订: 一、18篇博文的次序、部分博文的结构,根据时间维度和逻辑关系做了适当的调整。将原来一些疏漏的内容以及新收集到的材料和对一些素材新的认识,一一补充、修正到书中,因而各个章节内部也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二、2013年为纪念央视《东方时空》播20周年,拍摄了8集电视专题片《燃理想的日子——我与“东方时空”二十年》,三联书店同时推出了同名书籍。在这部专题片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曾先后采访了在《生活空间》工作过的15位编导、摄像。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参考了这15位被访者讲述的原始记录,从中摘取了一些内容,对有关章节做了充实。 三、附录部分置换了全新的内容:1.上海《东方早报》2013年3月13日在“文化专题”版推出《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的书评专题报道,该报记者对王韧、吕新雨、李伦的三篇访谈。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1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办的大型读书会2个半小时的现场全文实录。 四、重新设计了本书的版式、装帧,其中陈虻的艺术照,出自著名摄影家黑明先生之手,他曾供职于《中国青年》杂志,照片于2002年拍摄。23幅工作照以及生活照由原《生活空间》栏目组刘鸿彦和陈虻的家人提供。<br/>【推荐语】<br/>陈虻留给我们的东西很多,这本书给了我们一共重新认识陈虻的角度——央视主持人 敬一丹 我从这本书记录下来的文字里,才再一次认识他;从那些我没来得及听见的话,听见了没听去的话,听去没听明白的话。——央视主持人 柴静 不仅是纪录片从业者,我觉得所有读到这本书的人都可能会受益,因为陈虻谈的是一种对人的理解,拥有这种理解力,将是一次精神上的整容。——央视制片人 李伦 陈虻的书能够在这个时候出来,也是喝这个时代的一个对话。——复旦大学教授 吕新雨<br/>【作者】<br/>徐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8年前,作为高级记者,曾任中国新闻社新闻部副主任、北京分社社长,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从事以对外报道为主的新闻工作20多年来,发表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约200万字,多次获得全国性新闻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8年后,先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新闻学、新闻实务、对外报道等。科研方向始终与新闻传播实践紧密联系。担任多家媒体新闻奖评委和业务顾问,承担多项社会工作,如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国家食品安全科学委员会委员、财新传媒集团公信力委员会委员等。 出版人物采访专著《大人物 小人物》、与刘明华、张征合著《新闻写作教程》。主编的专著有《超越:北京交通广播解析》、《影响未来:中国传媒30人》、《江山代有才人出》、《我所珍惜的——北大传媒30人》。<br/>
目录展开

序一 思想之虻

序二 纪念,是为了再次出发

前言

今天所做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来

《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是需要一级保护的产品

大道无术 万法归心

我不是在改片子,是在改人

找到属于电视本体的表现手法

真实永远取决于认知的主体

未来电视“有纪实者生,无纪实者死”

结构的力量可以改变叙事的深度和走向

必须建立自己对事物认知的坐标系

三段式创作方法

纪实影像的四次选择:选题、角度、时机、素材

栏目化运作:前面有目标背后有理念

观点类谈话节目符合电视本体特质

《社会记录》的三个门槛

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

你要往上顶,才能顶出一片新天地

新闻改革永远是撞击反射

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能还会选择央视

附录

对话王韧:那批人都是有纪录片理想和职业操守的

对话吕新雨:我们不缺记录的手段,但缺乏记录的理念

对话李伦:陈虻的理念能帮人做一次精神上的整容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读书会实录

编后语

累计评论(10条) 9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